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研究

時間:2022-11-05 03:48:20

導語: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研究

一、煤礦安全生產中應堅持的措施

安全第一的方針不只是提提而已,而是要具有實質的內容和要求。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應該堅持以下各項措施:

1.制定安全法規,嚴格安全檢查。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要制定和執行各種法律法規、各種規章制度,作為執行安全第一方針的標準和保障。各單位都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并有專職機構和人員管理、檢查、監督生產過程,保證安全第一方針的具體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配備足夠的原則性強、業務水平高、工作能力棒的干部進行執法。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要建立嚴格的安全獎罰制度,對做得好的人員進行獎勵,對違章違規造成事故的責任人必須嚴肅處理。

2.實行安全工作人人管。一座煤礦上至礦長下到科區隊班長都要對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管理人員、職能部門、技術人員及各崗位操作人員根據各自的工作任務、崗位特點確定其安全生產的責任。做到層層抓、人人抓,使之做到“四不傷害”既: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3.完善安全生產條件。必須具備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物質條件,其工作場所的設施、設備、器材和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品符合安全生產要求。持續、穩定的安全投入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同時,實施科技興安戰略,用科技來支撐安全生產。逐步完善安全生產技術規范和安全質量標準化,加強安全技術人才培養和礦工的安全技能的培訓。4.堅持預防為主。預防為主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措施。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常常受到瓦斯、煤塵、水、火、頂板、地熱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要預先熟悉并掌握這些災害發生的條件、規律,預先采取預防措施;預先制定事故處理計劃及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在事故預防與事故處理的關系上,以預防為主,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未然,把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二、煤礦安全生產中應處理好的關系

煤礦安全生產方針是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方針。貫徹執行落實好這個方針,搞好煤礦安全生產,還必須處理好以下關系:

1.安全與生產的關系

在安全與生產的關系上,有些人把它們對立起來,這是錯誤的,也是片面的,它們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關依存的關系。生產中必須保證不安全不生產?!鞍踩龠M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就是這個理。我們既要承認安全與生產存在著本質的必然聯系,又要承認安全與生產之間存在著區別,要正確理解與掌握安全與生產的辯證關系。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事故幾率增加。必須樹立“一切為安全工作服務”的觀念,堅持安全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實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過程,從而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健康發展。[1]5

2.安全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就煤礦工作而言,經濟效益是中心。這是企業的全部工作的目的和歸宿。但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產。煤礦對安全有特殊要求,效益對安全也有特殊要求。[1]5煤礦的安全生產狀況,勢必會影響企業的效益。如果發生事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處理,這是直接損失。另外,由于工傷事故的影響,職工人心不安,出勤難以保證,生產難以進行,這是無法估量的間接損失。由此可見,安全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認清安全與效益的因果關系,樹立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的理念。

3.管理與裝備投入的關系

安全管理與裝備投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兩個主要的要素。是煤礦生產建設的兩個方面,是互補關系。就安全生產而言,管理與裝備并重。管理是根本,離開了管理,裝備就成了“裝飾”,甚至是事故隱患。裝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手段之一,是管理者的“眼睛”和武器,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保障。在加強安全管理的同時,努力提高裝備水平。先進的技術裝備是營造良好作業環境的基礎,良好的安全環境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對瓦斯抽放和監測監控、頂板事故的防治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推廣使用,保障了安全生產的環境,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隨著采煤機、綜掘機的使用,采掘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既保障了安全生產,又提高了經濟效益。安全管理與裝備投入猶如一鳥之雙翅,缺一不可。

4.安全與工程質量的關系

保證工程質量,就能保證安全,消除事故隱患,就能穩定高產。安全質量標準化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是建立煤礦安全長效機制的主要內容和根本途徑。通過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建設,改善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安全質量標準化包括了煤礦生產活動的全過程,“采、掘、機、運、通、防治水”是其重點,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認真落實。生產實踐證明,哪里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差,那里的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就高。必須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質量責任體系,把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貫穿到生產流程的各環節、各崗位,貫徹到安全生產的全過程中。只要將安全質量標準化堅持不斷的開展下去,避免和減少了生產安全事故,企業才會得到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安全與安全意識的關系

在煤礦安全生產中,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統計顯示,98%的事故是因為人的原因引起的,人為因素中,安全意識薄弱的因素占90%多,而安全技術水平所占不到10%。[2]6由此可見,安全意識不強,必將釀成安全事故。煤礦生產中的“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職工不是不知道違章,而是有意無意地違章,是安全意識淡薄的體現。沒有安全知識,職工就會稀里糊涂地受傷害;沒有安全意識,事故就會不請自來。我們可以通過對“安全為了誰”“誰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的大討論,從思想上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還可以幫助他們從心理上克服撞大運的僥幸心理,憑經驗的習慣心理,搶任務多掙錢的冒險心理等。從而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當明白了安全是為了我自己———家人———同事———團隊———煤礦時,從“要我安全”變成“我要安全”。通過安全技術的培訓,掌握了各崗位的安全工作職責和安全管理制度,各工種的操作技術及常見故障處理方法。熟悉煤礦災害事故發生的基本規律和防治措施,遇到險情能采取應急處理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從“我要安全”轉變成“我會安全”。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技能的掌握,使得在工作中知道了按規章制度辦事,按操作規程干活,知道所在崗位的風險,睜大眼睛發現和辨識危害,排除和治理事故隱患;知道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須做。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會安全,從而保證了煤礦生產的安全。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生產責任任重而道遠。煤礦各級領導及廣大職工必須進一步貫徹執行黨的安全生產方針,遵守各項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各項管理制度,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關注安全,關愛生命,把安全工作抓實抓細抓好,以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本文作者:王紅菊工作單位: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