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機制研究

時間:2022-05-17 09:50:56

導語: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機制研究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煤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能源物質,然而由于煤礦開采規模的不斷擴大、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相應的安全風險也在增大,加強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是我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重點針對我國煤礦安全監管機制不足與完善展開了具體論述,以期進一步提升煤礦生產安全。

【關鍵詞】煤礦安全監管;機制;不足

1引言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于煤礦等資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續增加,促進了煤礦產業的高速發展。然而與其他行業相比,煤礦生產的危險系數十分高,其工作環境復雜且充滿不確定因素,一旦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極易造成嚴重后果,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诖耍鞯胤奖仨毬鋵嵑孟嚓P安全監管工作,確保煤礦企業真正將“安全”貫徹到了生產的方方面面,切實降低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率,實現煤礦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我國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意義

當前,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得到了全社會的重視,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煤礦企業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大部分由可控因素造成,只有加強對煤礦企業進行監管,才能有效的進行事故的預防。煤礦安全監管是一個特殊的活動,其主體為政府、客體為煤礦企業,即:利用行政的力量達到維護國家、人民利益的目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專業技術性十分強,直接關乎人生命安全問題,但是由于在煤礦市場中,極易因為利益驅動,造成過度競爭,這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更是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煤礦安全監管任務涵蓋了生產的各個方面,如:安全建設、安全投入、安全技術、安全培訓、安全責任追究以及腦洞保障等等方面。根據相關調查顯示,自我國實行安全監管以來,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逐步下降,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通報顯示,2016年,全國煤礦領域實現了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全年共發生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9.3%、10%;較大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7.1%、39.5%;百萬噸死亡率同比下降3.7%。同時,2016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對16個重點省份和60家重點煤礦企業進行了不同時段安全大檢查,北京、河北、江蘇、安徽、福建、山東、廣西、甘肅、青海、新疆兵團等10個省級單位沒有發生較大以上事故。

3我國煤礦安全監管機制存在的不足之處

當前,我國現行煤礦安全監管機制依舊存在不少不足之處,在權利的制度約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表現在我國法律中監督性的規范要少于管理性的規范,未能夠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符的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在實際工作中依舊存在“輕事前、重事后”的問題,未能夠切實做好安全預防工作,缺乏相關預防機制,早期部署不利,往往是在發生安全事故后才開始整改。根據我國現行安全建筑管理工作的記錄日志調查發展,安全監管部門“以罰代管”問題嚴重,部分安全監管部門未能夠采取有效監督管理措施,針對煤礦企業設施不符合標準、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僅僅是予以現金處罰、停產整頓的書面處罰,此種處罰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當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潤高于經濟處罰時,就會出現重復違法,一邊出事故、一邊生產的情況。部分小煤礦企業通過“拉關系”,與監管人員達成“合作”關系,這種金錢交易使得煤礦安全監督工作未能夠依法落實。

4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機制完善分析

煤礦安全監管機制的完善是煤礦安全監管工作落實的基礎,也是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下文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4.1完善煤礦安全監管運行機制

煤礦安全監管運行機制的有序運行,是實現監管效益充分發揮的關鍵所在。嚴格根據權利制約原則,構建煤礦企業經營權、安全生產指揮權分離的機制,以確保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地方政府向地方煤礦企業下派職業礦長、技術人員,地方煤礦安全監察部門向煤礦企業派駐安全檢查員,一方面有利于彌補煤礦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權力之間的制約,以實現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運行。職業礦長受委托行使對煤礦安全生產指揮權、管理權、監督權,在煤礦安全生產指揮體系內處在中心地位,對煤礦安全生產負總責;技術人員需經驗豐富、專業性強,主要任務是開展礦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技術培訓等工作;安全檢查員負責煤礦安全生產全程的監察,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此外,煤礦安全監管良好運行機制的構建也離不開安全知識宣傳工作的支持,可通過安全教育手冊的發放。學習,切實增強監管人員與曠工的安全意識,真正做到“天天講安全、時時講安全、思想上永不放松安全”。

4.2完善煤礦安全監管各項制度

(1)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必須落實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嚴格規范監管監察執法,安全監察機構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檢查指導,省局、分局要分別對轄區內產煤市、縣級地方政府每年至少開展1次檢查指導,對監管不力、事故多發的地區要約談。要開展瓦斯治理、水害防治、規程對標、超能力、安全投入等5個專項監察,制定專項監察方案。(2)構建事故調查組組長負責制,完善煤礦安全事故的查處工作。針對煤礦安全事故,應構建事故調查組組長負責制,建立典型事故提級調查、掛牌督辦、事故暴露問題整改督辦等機制,健全事故調查分析技術支撐體系。對事故實行“一案雙查”,既要嚴肅追究煤礦企業的責任,又要倒查地方政府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包括安全大檢查、專項整治、淘汰退出等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對工作不力導致事故發生的,依法依規追究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相關人員責任。(3)健全地方煤礦安全監管執法體制。當前,嚴格監管執法依然是推動煤礦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有效手段。面對當前基層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力量薄弱、監管能力不足以等問題,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體制,盡加強基層煤礦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推進執法力量下沉,形成依靠嚴格規范執法剛性推動煤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的新動力。

4.3完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協作機制

煤礦安全監管工作一直存在監管主體眾多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各個監管主體之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獲得更好的監管效果??捎杀O管局和地方政府進行牽頭,組織各監管主體聯合執法活動,如每季度開展一次,每次持續一周左右,主要是針對每季度聯席會議所篩選的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或市政府季度重特大事故防范會議布置重點工作,開展聯合執法,大力打擊煤礦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每次活動結束,牽頭單位應進行專題總結,為后期工作開展提供借鑒。此外,每季度可召開一次安全生產監管聯席會議,參加單位包括地方安全監察部門、各煤礦企業、地方政府等,總結本季度煤礦安全監管執法協作情況,分析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研究制定事故治理措施,安排部署下一季度監管執法協作工作。

4.4建立社會監管機制

煤礦安全監管工作不只是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的責任,也應是社會群眾均需關注的問題,對此,應充分發揮媒體、群眾監督的力量,由政府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電子信箱、網址,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參與煤礦安全監督工作,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安全生產舉報機制,規范舉報受理工作制度,實行24h值班,切實做好登記整理、轉送、調查核實、處理、結果反饋等工作。同時,必須嚴格保密制度,保障舉報人合法權益,消除群眾的顧慮,實施有獎舉報,舉報屬實的,給予一定獎勵,獎勵舉報所需費用由同級財政支出。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媒體報道的力量,通過媒體及時公布煤礦安全事故分析、責任追究情況。

5結語

綜上所述,安全是煤礦生產的第一要義,煤礦安全監管是確保各煤礦企業貫徹落實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礎,建立完善的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機制,可為各監管主體的工作開展提供依據,確保監管工作規范、有序,同時也為社會群眾參與監管提供了途徑,真正實現全方位監管,保障煤礦企業安全生產。

作者:楊應江 單位:畢節市黔西縣鐘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分局

參考文獻

[1]徐禮余.關于引進煤礦安全監管“第三方”機制的探索與思考[J].煤礦安全,2014,45(7):230~232.

[2]劉言,袁湘濤,文世元.煤礦事故監管人員問責機制研究[J].煤礦安全,2015,46(6):238~240.

[3]李喜超.關于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思考[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9,6(3):83~84.

[4]馮勇,張清芳.創新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執法機制的思考[J].煤礦安全,2009,40(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