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韌性理論探究
時間:2022-10-24 11:45:03
導語:煤礦安全韌性理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梳理了目前國內外研究學者對韌性概念的定義和理解,列舉了韌性理論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認為韌性理論在安全科學領域應用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將韌性理論引入安全科學領域是科學的、合理的,是對現有的安全理論的補充、完善和突破,為煤礦安全韌性評價體系建設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韌性;煤礦安全;安全科學;韌性理論
0引言
韌性是目前學界的研究熱點,在生態韌性、城市韌性、工業過程韌性、交通運輸系統韌性、配電網韌性、食品安全韌性與心理韌性等方面已開展一定的研究,并由此形成韌性科學。在韌性科學與安全科學的交叉研究方面,對于某一系統而言,系統的安全防御與事后恢復等能力是系統韌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安全韌性應是韌性科學與安全系統學交叉領域的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而我國對安全韌性的關注起步較晚,筆者認為將韌性理論引入煤礦安全管理實踐中,對構建具有承受、吸收、恢復和優化能力的煤礦安全生產系統,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韌性概念
“韌性”一詞起源于拉丁語“resilio”,其本意是“回復到原始狀態”。1973年加拿大生態學家霍林首次將韌性的思想應用到系統生態學,隨后不同學科的學者開始介入研究。隨著社會技術系統復雜程度的提高,安全科學出現新的研究范式。“韌性”得到學界廣泛關注。國外已經開展了大量韌性理論在安全科學領域應用的研究,而國內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安全韌性的研究還處于定性引入階段。目前學界對系統韌性的定義與內涵存在諸多理解,對系統韌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也存在差異。MACASKILL等指出嚴格統一的定義系統韌性是不切實際的,需根據實際應用定義符合該領域的韌性。理清安全系統背景下的韌性定義(系統安全韌性),可避免與其他學科領域的韌性概念混淆,并為韌性理論在安全科學領域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但學界目前還沒有系統安全韌性的明確定義。當然,其他學科領域的韌性定義及其應用可為系統安全韌性的定義與應用提供參考。國外學者對于韌性定義的理解。國內對韌性的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現代漢語詞典》中韌性是指物體受外力作用時,產生變形而不易折斷的性質。金磊認為韌性是用來評價城市安全度的,包括城市的抗災耐災的能力。黃浪等將韌性理論應用于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系統安全韌性的定義:系統在一定時空內面對風險的沖擊與擾動時,維持、恢復和優化系統安全狀態的能力。筆者認為可從4方面理解煤礦安全韌性的內涵即減少災難事故發生概率的能力、減少災難事故損失的能力、減少系統從災難事故中恢復到正常狀態的時間的能力與向事故學習的能力。
2韌性理論在不同領域的研究
國外學者基于韌性理論在不同領域進行了研究.在國內,城市規劃領域,韌性研究早期主要關注物理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干擾的影響。現在韌性城市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城市可持續化發展途徑。但也有學者認為將韌性作為一種新范式應用到規劃實踐中尚存在一定困難。在災害研究以及城市災害研究中,韌性概念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韌性城市研究熱度的增強,城市災害韌性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城市災害韌性研究包括:颶風、地震、洪水、海嘯以及氣象災害等,其中城市水系統韌性和地震災后重建是兩大研究熱點。從災害韌性的主體上,沿海的社區易遭受海平面上升、海水人侵、颶風、臺風和海嘯的威脅,社區又是社會組織最基本的單元結構,因此社區成為災害韌性主體的研究熱點。研究內容上,城市災害韌性的評價是應用研究的主要方向。
3韌性理論在安全科學領域應用的必要性研究
CARMELI認為韌性工程是一種適用于復雜動態系統的健康與安全管理方法,從而有利于完善和優化現有的安全體系;國際標準化組織重新組建了一個國際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292),將Security拓展為SecurityandResilience。國內很多學者基于韌性理論也提出了將韌性理論應用于安全科學領域:如金磊認為系統的安全韌性是對系統整體性安全能力認知及把控(即事前、事中與事后的協同),可涵蓋并彌補傳統安全建設的缺陷;黃浪等認為系統安全韌性是系統安全的一個重要屬性,對其研究是全面認識復雜社會技術系統安全屬性的重要途徑。
4結論
綜上所述,國外對安全管理理論的研究起步早,且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和成熟的理論體系。安全管理已從早期的經驗管理、制度管理、到了預控管理新階段。盡管不同的安全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都以風險管理為核心,體現了預控管理的思想。即運用風險管理的技術,采用技術和管理綜合措施,以管理未遂來控制事故,從而實現“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風險皆可控制”的風險管理目標。國內在安全管理實踐中過去更多強調技術層面,而對經濟手段和管理理念和相關標準的運用程度不夠,近些年國內的一些企業借鑒國外安全管理的經驗,在安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上進行了研究,并在實踐中進行了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針對行業安全生產特征的管理理念和體系,在生產安全管理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借鑒國外安全監察模式,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安全監察體制,但這些理論和實踐成果尚處完善和優化過程之中,仍需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在國外,韌性概念被提出并在城市規劃、災害研究以及安全科學等領域得到了應用和發展。在國內,韌性概念和理論研究剛剛起步,尚處于概念引入和框架形成階段。由此可見,將韌性理論引入安全科學領域是科學的、合理的、必要的,是對現有的安全理論的補充、完善和突破,為以后對煤礦安全韌性評價體系建設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Müller,F.,Bergmann,M.,Dannowski,R.,etal.Assessingresilienceinlong-termecologicaldatasets[J].EcologicalIndicators,2016(65):10-43.
[2]SaraMeerow,JoshuaP.Newell,MelissaStults.Definingurbanresilience:Areview[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16(147):38-49.
[3]高海翔,陳穎,黃少偉,等.配電網韌性及其相關研究進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9(23):1-8.
[4]TendallDM,JoerinJ,KopainskyB,etal.Foodsystemresilience:Definingtheconcept[J].GlobalFoodSecurity,2015(6):17-23.
[5]Pettersen,K.A.,Schulman,P.R.Drift,adaptation,resilienceandreliability:Towardanempiricalclarification[J].SafetyScience,2016,dx.doi.org/10.1016/j.ssci.2016.03.004.
[6]Grabowski,M.,Roberts,K.H.Reliabilityseekingvirtualorganiza-tions:Challengesforhighreliabilityorganizationsandresilienceengineering[J].SafetyScience,2016,dx.doi.org/10.1016/j.ssci.2016.02.016.
[7]WoodsDD.Fourconceptsforresilienceandtheimplicationsforthefutureofresilienceengineering[J].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2015(141):5-9.
作者:周瑩瑩 侯金寶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 上一篇: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維護與保養
- 下一篇:煤礦巷道貫通時通風與安全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