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體系評價系統建立應用對策

時間:2022-08-09 11:36:28

導語:煤礦安全體系評價系統建立應用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安全體系評價系統建立應用對策

摘要:煤礦安全管理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以往煤礦企業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措施,無法由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對此,應基于風險預控模式,制定安全管理評價體系,根據危險源發生風險大小分類管理,并確定具體的預控措施,實現動態預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風險預控模式下,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建立情況,為此后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風險預控;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

煤礦安全事故問題不但會影響正常的開采流程,還會為國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煤礦企業應制定合理的風險預防機制,建立安全管理評價系統,有效辨別危險源,完成監測預警,并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大程度的消除安全隱患,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1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內容

一是風險管理,在事故發生前及時便是危險源,根據風險大小進行監測、預警,最終消除,避免發生安全問題。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煤礦日常系統辨識危險源,或根據事故發生原理辨認,確保科學全面。二是確定安全管理要素,制定解決措施,當完成危險源辨識工作后,還應合成提煉,形成管理要素,制定消除標準。三是煤礦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人員操作不當極易引發安全隱患問題,因此應分析工作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發生機理與規律,在分類管理的前提下,確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四是安全保障措施,為日常風險預控工作提供保障,包括設立管理機構、制定獎懲制度等方面。煤礦企業應明確各崗位職責,確定監督機制,在企業內形成安全管理文化。五是安全輔助環節,煤礦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建立環境管理標準、事故救援體系以及職工健康保障制度等。

2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技術體系建立

2.1框架結構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屬于過程管理方法,在辨識安全事故因素的基礎上,結合隱患大小分類,明確預控措施與信息監測方法,評價隱患信息并制定動態預控模式,以防出現事故問題。煤礦風險安全管控包括設計、建設、生產以及改擴建等生命周期,尤其應預先辨識生產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消除自身隱患,控制風險,在科學配置人員、設備及生產環境的前提下,保證安全生產。

2.2風險預控要求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便是辨識安全風險,可以根據事故產生機理辨識,也可以結合日常生產經驗,辨識期間應實施風險預控模式,實現全方位監控管理,以此制定高效的風險預控組織方案。

3煤礦安全風險預控評估方法

3.1辨識危險源與評估風險

煤礦企業應成立專門的風險評估小組,做好培訓工作,使其可以針對性收集安全信息,確定風險監管對象,制定可行的風險管理標準,明確工作人員職責范圍。基層企業每年還應辨識全礦井生產系統與輔助生產系統的危險源,分類分級進行合理評估。每年年底,礦長制定風險辨別要求,業務科室、相關負責人執行,重點識別水火、瓦斯等危險因素,編制年度風險辨識評估表,列成風險清單,確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人員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下一年的生產計劃與災害預防方案,提前制定處理計劃。

3.2通過監控系統評估煤礦安全風險

煤礦生產風險評估時主要借助監控系統完成,根據數理統計與回歸分析方法,確定數據變化規律,合理評估與判斷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利用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動態監督整個生產流程,評價整個礦井、基層單位、職工個人及作業點的風險大小,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當超出風險承受能力時,還應及時發出風險預警,及時預控。

4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指標體系構建

4.1構建目的與設計原則

4.1.1構建目的相關工作人員結合煤礦實際工作條件設置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保證持續健康運轉,可以以此為依據了解煤礦企業的安全狀態,為有效計量安全風險預控體系提供基礎,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進方案。評價包括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其中定性評價受人因素的影響較大,定量評價則以客人客觀數據為基礎,具備科學性與規范性。對此,在構建指標體系時還應設定衡量原則。4.1.2設計原則風險指標體系設立應遵循一定原則,以全面分析評價對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性原則,應遵循科學依據構建指標,保證代表意義,反應事物的客觀變化情況,保證有據可循。選擇指標時應秉承科學態度,獲得真實客觀信息,作出正確決策。二是系統性原則,煤礦屬于復雜運行體系,指標系統的構建應涵蓋各個方面,保證層次分明,簡潔明確的表達問題,準確反映當前企業的安全風險管控現狀。三是穩定性與動態性結合原則,煤礦本身具備復雜性,應建立長期穩定的指標體系,且還應保證生產的變化性。四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煤礦生產涉及較多的安全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比較復雜,在構建時不但應體現定量化還應保證定性化,通過兩者結合全面評價風險預控評估效果。五是適用性原則,煤礦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根據國家最新規劃評估體系的運行情況與安全級別,將指標聚焦于安全管理方面。六是易評價原則,工作人員應保證指標設計的明確性與清晰性,收集量化數據,保證可信性,并可以通過現在技術進行改進。指標設計時應保證強代表性,全面反映煤礦安全狀態,以便各級安監人員系統分析礦井的運行狀態。4.1.3指標體系構建步驟煤礦安全人員以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為基礎,嚴格遵循構建原則,設計具體步驟。一是確定研究目標,分析目標的達成方法,制定相應的方案措施。二是確定研究途徑,逐步分析煤礦生產事故問題,確定事故類型及發生原因,通過理論與文獻研究制定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提出更多安全風險的評價影響因素,記錄分析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后提取全部影響因素,初步確定指標系統。三是篩選指標,設計調查問卷與現場問卷方式,計算問卷的有效性確定指標,結合使用系數分析方法,統計各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去除較大系數,即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4.1.4預控管理體系運行模式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呈螺旋式循環上升模式,由制定目標方案開始直至評審結束,通過每次循環產生新的管理經驗,在循環過程中不斷完善與改進,推進管理體系向更高層次發展。一是計劃階段,在體系初運營階段先制定風險管理政策,劃分工作重點,督促方案的順利實行,并實時監控風險源。二是實施階段,制定生產計劃,并管理員工、環境及機器設備。三是檢查階段,為了保證實施作用,應不但檢查計劃,進行適當調整,通過內部審核最大程度的發揮指標體系的作用。四是改進階段,根據檢查、審核等階段發現的不足,及時制定改進方案,不斷解決新的問題,產生更多新的經驗,保證整個指標體系適應煤礦企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創新性管理思路與管理經驗,為下一個循環管理打下基礎。PDCA循環可以保證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系統化與科學化發展,且其并非單純的直線循環,而是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模式,每次循環會產生新的經驗與新的問題,并為下一輪的循環提供新的設定目標,再次基礎上不斷完善解決,形成大環套小環的良性運作模式,保證管理目標始終朝向一個方向轉動,通過持續不斷的動態調整,螺旋式提高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水準。

5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方法

煤礦生產過程中,管理人員應有效分析評估事故隱患風險,制定可行的預警處理方案,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控制風險,制定標準化的處理程序。

5.1安全風險分級

Ι級風險:紅色預警,必須整改;Ⅱ級風險:橙色預警,嚴格制定防控措施;Ⅲ級風險:黃色預警,需要控制整改;Ⅳ級風險:藍色風險,可容許風險。

5.2整體評價煤礦生產安全

利用神經網絡分析評價煤礦安全生產情況,結合我國煤礦事故數據詳細分析,制定風險系統比例,確定預警方案。

5.3分析系統考核指標

煤礦安全評價體系包括五個層級,一是煤礦安全管理體系,也是最高層的管理模式。風險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生產要素管理以及輔助管理評價等模塊屬于后四個層級。工作人員應結合煤礦實際生產需求進行評價,詳細羅列實際考核指標內容。先對最底層指標打分,嚴格根據煤礦實際生產情況進行,之后有效總結匯總第五層級指標,計算四級指標得分。并在匯總三級得分的基礎上,計算對應權系數,計算第二層級得分,通過獲得權系數,整體評價煤礦系統的運行安全性。

6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對策

6.1增強風險預控意識

當前部分煤礦企業缺乏風險管控意識,對風險管理工作并不重視,增大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為了提高風險預控水平,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煤礦管理人員應不斷強化自身風險管控意識,學習風險防范理論基礎知識,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控機制。其次,為全體施工人員做好安全風險宣傳與控制工作,健全風險管理培訓時。大多煤礦生產者為農民工,認識水平有限,缺乏風險管控意識,施工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無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此時應集中進行培訓,擴大宣傳面,通過實際案例提升重視。最后,應在煤炭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融入風險預控管理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動,提高全員安全風險預控意識,構建科學可行的風險管控系統。

6.2建立健全的風險預控管理機制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關鍵因素便是健全的風險預控管理制度,為了提高企業風險管控水平,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成立風險預控管理小組,包括煤礦施工負責人員、管理人員以及風險預控專家等成員,根據煤礦生產特點,制定科學的預控方案。構建高效可行的風險預控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崗位責任制度,確保責任分工到人,以此強化風險預控管理工作。一旦生產期間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應及時要求負責人改善,形成風險管控的權威性。三是健全風險預控管理績效考核制度,融合管理效果、薪酬、績效成績等因素,最大程度的發揮員工參與風險預控工作的積極性。四是重視形成安全隱患檢查機制,全面收集風險信息,避免遺漏,由根本上保障風險預控效果。

6.3培育風險預控管理人才

風險預控工作任務量較大,專業性強,工作人員擔負責任較大。因此,煤礦企業應引進更多參與風險管控工作的專項人才。首先,煤礦企業應充分重視專業人才引進工作,針對當前風險管理情況,制選拔與選聘制度,招聘更多專業能力強、素質水平高且符合煤礦企業項目要求的工作人員。其次,應注重開展新進人才的崗前培訓工作,結合實際案例講解常見的風險類型,不斷提高煤礦工作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使其可以快速適應風險管控工作。再次,將風險預控方案及時納入績效考核體系,重點獎勵預控管理成績顯著的施工人員,給予升職加薪的機會,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對于風險預控管理成績較差的工作人員,應給予批評教育,要求反思總結。最后,構建風險預控管理培訓體系,受區域位置、水文地質情況以及設計要求等因素的硬下疳,不同煤礦企業的風險預控管理重點也存在區別,為了達到良好的管控效果,企業應結合自身實踐情況,明確工作缺陷,制定針對性的風險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預控管理水平。

7結束語

安全評價的重點在于找出不符合安全生產的行為、設備、制度等因素,保證煤礦生產的安全性與科學性。因此,為了幫助煤礦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企業應建立安全管理評價體系,設定對應的管理機制,針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標準的場所、設施等提出改進建議,進而將風險降低最低,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波.淺析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安全指數評價系統[J].企業技術開發.2019(03):121-22+128.

[2]孫海波.煤礦風險預控管理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01):131.

作者:潛利忠 單位:山西省長治經坊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