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估分析

時間:2022-01-29 09:51:49

導語: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估分析

[摘要]本文以煤炭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視角獨特。煤炭企業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它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煤炭的開采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壞、水資源污染等。因此煤炭企業需要從大局出發,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綜合調整企業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均衡發展。

[關鍵詞]煤炭企業;問題;對策

1環境績效的含義

國際上對環境績效的權威定義為“組織基于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控制其環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環境管理體系結果”。在我國,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績效的定義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但是仍然存在著差異,諸位學者關于環境績效的定義還沒有達成完全的統一,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大多停留在理論階段并沒有把理論應用到實踐。

2環境績效評價的含義

環境績效評價是指對個人、團體或組織等能是否實現環境目標的評價,是用來衡量和評價組織環境績效的程序,包括指標的選擇、數據的搜集與分析及相關信息評價、報告和交流,并定期地對這一過程本身進行評審和不斷改進。環境績效評價為決策者提供環境管理對財務績效影響的數據信息,以此來幫助決策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作出決策。總的來說,環境績效評價有助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3.1沒有明確的環境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同行業的生產和運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企業規模和地域又會有差異,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點。企業必須在整體布局的情況下研究出適合自身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不能千篇一律,無論什么行業都使用同一種環境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注重財務因素較多,如環境成本和收益,而對于潛在的環境因素指標并沒有納入體系,使得指標設置上存在缺失,沒有明確的定位。進一步說,不同企業的環境績效指標是不同的,但在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對環境指標的選取都是一概而論的,不管企業如何,把早已擬定好的環境指標體系生搬硬套就成為另一個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體系,然后再由這個體系得出結果。這樣一概而論的做法不僅沒辦法實現對企業現實狀況的透徹分析,還會給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危機。為此,煤炭企業應該建立適合自身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體系,有針對性地選取適當的指標,推動煤炭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3.2環境效益指標關注少。在對環境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我們雖然使用了不同類型的環境評價指標,但是企業對于環境指標的選取往往偏重于環境績效的考核,過分關注考核,表現為比較重視環境管理績效評價———環境守法性、企業污染治理工程投資、環境管理目標、環保設施投入等不同類型的情況等以及不同的關于環境治理的指標,而忽視企業的環境效益的評價。無意中就會破壞環境績效結果的真實性,因此,在環境績效指標的選取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指標,各指標相互協調,客觀地反映環境績效評估的結果。因為企業進行環境績效的評價,目的是為了衡量企業采取的環境管理行為所帶來的效果和付出的代價,如果忽視了環境效益的評價,導致選取指標的范圍不夠全面,關注點全都放在了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上,就會造成企業只關心投入成本的計量核算和現在行為對企業的影響,而忽略環境管理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未來的環境收益。環境績效評估對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如果企業管理者不能認識到環境績效評估對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缺乏長期發展眼光,就會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環保成本的投入,增加企業發展的風險,無疑是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綜上所述,企業應重視環境績效評估在指標選取方面的全面性,力爭把環境財務指標與環境績效指標綜合起來進行評估,保證評估結果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只有在科學選取指標的基礎上,才能建立適合煤炭企業的科學的環境績效評估模型。3.3偏重環境績效考察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各企業在評估環境績效時,只重視環境績效的結果而沒有注重環境績效的過程。過分地關注于環境績效評估的結果,而沒有注重考查環境績效評估的過程。對環境行為的產生過程重視程度不夠。這些不重視表現在不關心原材料的選取上是否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材料,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不重視安裝的設備是否有符合排污減能的效果;企業排放的廢棄物是不是能夠重新回收利用而且在排放時沒有污染環境;沒有做到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考慮對環境效益的影響,沒有考慮到企業目前的行為對企業自身和社會造成的后果。因此,環境績效的評價要深入到整個生產的動態過程中,從多角度選取環境影響指標對環境進行評價不僅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評估和考察,而且要對企業的生產過程、儲存過程和運輸過程三個過程都進行評估,只有多角度全方位進行環境績效評價,才能真正地做到減少污染和能耗,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和生產效率,實現企業的綜合績效。

4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對策

煤炭企業是國家的支柱型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要保證煤炭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針對煤炭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或者建議。以下是本文對于煤炭企業的環境績效評估出現的問題,給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政府方面,政府要保障法律的公正實施。要健全環境績效評價法律法規,規范環境信息披露。我國環境法規的建設體系還相對比較欠缺,只有一小部分的環保部門只是推行了相關的環境評價標準,并沒有將環境績效評價納入到法制化的進程中。此外,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也只是出于企業的自覺性,并沒有形成企業公認的規則,即便是有信息披露,涉及關于環境信息的內容也很少。只是很簡單地披露一些與環境績效關系影響較小的因素,企業也并沒有規范的環境信息披露的格式,企業對待環境績效一般都是很隨意的感覺,該披露什么不該披露什么全憑借企業自己做主。因此,政府應該健全有關環境績效的法律法規,建立環境信息披露平臺,構建環境績效評價資料庫,盡快實現環境績效評價有法可依,推動環境績效工作開展實施。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提供法律保障。第二,企業方面,加強對員工的環境教育及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人的覺悟提高了,整體的形象才會有所完善,員工代表的是企業的形象。企業作為環境績效評價的微觀方面,是實施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的載體。一方面,在宣傳培訓方面,企業應加大宣傳,積極增大培訓力度,聘請環保方面權威的專家對員工進行定期的環保培訓,并進行定期環保考核。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要設立員工環境教育知識考核制度,激發員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處。定期對環境教育培訓內容進行考核,并與其薪金掛鉤,在公司內部設立環保鼓勵獎金等。力求把環保工作做到實處,使得企業員工能夠從真正意義上領會環保的意義,做到每個員工都把環保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第三,企業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積極引進創新型人才,為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調動全體員工創新的積極性。一個企業要想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研發科技創新技術,為企業引進科技人才,從源頭上為企業輸入新鮮的血液,使得企業的發展切合經濟發展的主流,推動企業在經濟洪流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在綠色發展模式的引導下,企業應該適時引進節能減排的高精尖儀器與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實現“三廢”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合理利用資源。只有節能減排才能實現企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5結語

在當前追求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綠色發展是硬道理。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競爭不再僅僅是經濟利潤的競爭,而是逐漸地變成了綠色發展的競爭,公眾和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重視環境績效的評價。而煤炭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對人們的生活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困擾,因為其排放的三廢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煤炭企業的能源消耗也一直在行業中居高不下。進行煤炭企業的環境績效評價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對煤炭企業進行環境績效評估不僅可以使企業自身了解自己的環境責任履行情況和環境管理的效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努力的方向,而且也可以為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相關環境信息,為政府環保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論基礎,有利于企業環境履行情況的對外公開,讓公眾對企業的環境績效水平有個明確的了解。只有這樣才有助于企業環境績效水平的提高,才有助于企業在公眾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推動煤炭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瑩,鹿麗.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鋼鐵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3):110-111.

[2]林松池.企業環境績效審計評價:基于生態文明視角[J].商業會計,2014(9):45-47.

[3]于雁,王艷芹.環境會計與企業社會責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5):86-87.

作者:宋領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