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二醇生產工藝探討
時間:2022-07-23 03:13:06
導語:聚醚二醇生產工藝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氫氧化鉀催化法(一步法)和雙金屬絡合物催化法(DMC法、兩步法)生產聚醚二醇BH-210工藝。對兩種生產工藝進行了探討,并對兩種生產工藝的優缺點進行了總結比較,特別介紹了DMC的添加量對聚醚二醇生產的影響。
關鍵詞:聚醚多元醇;氫氧化鉀;雙金屬絡合物催化劑
BH-210是由丙二醇為起始劑與環氧丙烷(PO)進行開環聚合而得到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的聚醚二醇,它主要作為聚氨酯彈性體、膠黏劑和涂料等(統稱CASE)的原料[1]。目前BH-210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丙二醇為起始劑,KOH為催化劑,與PO開環聚合得到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的粗聚醚,再經過后處理脫鉀工藝精制而成,也稱為一步法生產工藝;另一種生產工藝是先以丙二醇為起始劑,KOH為催化劑,經PO開環聚合得到相對分子質量為400的粗聚醚,經過后處理脫鉀制得BH-204,第二步再以BH-204為基礎聚醚,由雙金屬絡合物催化劑(DMC)催化,與PO聚合至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再經脫氣后制得BH-210成品[1-2],屬于兩步法工藝。上述BH-210聚醚的兩種合成工藝,可根據客戶要求和設備條件選擇其中一種。下文根據生產經驗對這兩種生產工藝及存在的優缺點作一比較。
1氫氧化鉀催化法生產BH-210工藝
1.1工藝流程
氫氧化鉀催化法(一步法)生產BH-210的工藝流程見圖1。圖1氫氧化鉀催化法生產BH-210的工藝流程框圖該法以丙二醇為起始劑,在KOH催化下,在溫度100~120℃、壓力不大于0.44MPa條件下合成粗聚醚二醇,與再經過后處理脫鉀而成。
1.2反應釜大小的選擇
一步法工藝PO與丙二醇的比例較大(理論上質量比為12.16∶1),生產一釜聚醚所需丙二醇投料量較少。如用36m3的聚合釜生產28t聚醚BH-210,只需投入2.1t的丙二醇,因起始劑量太少,一般設計的反應釜的攪拌夠不到液面,反應也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在定制聚合反應釜時,應考慮到這一點,盡量把攪拌槳葉做得靠近底部。用更大的反應釜如65m3的聚合釜生產KOH催化工藝的BH-210聚醚,會更合適一些,因為投的丙二醇起始劑更多一些,65m3反應釜的攪拌槳葉相對更靠近底部一些。
1.3聚合及后處理方法
1.3.1聚醚二醇的聚合向聚合反應釜內依次投入一定量的丙二醇,開啟攪拌,開啟真空,抽入氫氧化鉀,關閉真空閥,用高純氮氣置換3次。測定釜內含氧量,釜內氧的體積分數要小于0.01%,然后開始升溫,抽真空。升溫至80℃,關閉真空,設定PO進料量,開始進料。控制釜內溫度在(110±2)℃,壓力小于0.44MPa。由于丙二醇與KOH反應生成的水與PO反應還生成丙二醇,不會降低聚醚二醇的官能度,所以制醇鉀不必脫水。這樣不但縮短生產周期,還減少了蒸汽消耗。由于起始劑相對增加,PO的量要比理論量多進一些。否則,產品的羥值有可能在高限。進料完畢后進行熟化反應,即得到粗聚醚。1.3.2聚醚二醇的后處理將粗聚醚轉入干燥反應釜中,開動攪拌,加入3%~5%粗醚量的純水,再滴加一定量的磷酸進行中和,將pH值控制在酸性范圍。磷酸與KOH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磷酸二氫鉀鹽。然后加入少量吸附劑硅酸鎂,在105~110℃溫度下將聚醚真空脫水(注意脫水速度不宜過快),使鉀鹽結晶,當水分小于0.05%時,降溫至100℃左右,通過過濾機進行過濾循環,過濾循環30min左右,取樣測鉀含量、水分、酸值和pH值,各項指標合格后,降溫至90~100℃過濾至指定儲罐。
1.4該傳統生產工藝的優缺點
該生產工藝的優點是一步法完成,與兩步法相比生產工序相對簡單,減少了因雙金屬催化劑失活而造成不反應的風險,工業生產大多采用此法。但缺點是產品的不飽和度相對較高,不飽和度一般大于0.02mol/kg。
2雙金屬絡合物催化法生產BH-210工藝
2.1工藝說明
該兩步法生產工藝第一步采用氫氧化鉀催化工藝生產BH-204,其鉀離子含量必須通過精制降低到≤5mg/kg,否則影響DMC催化劑的活性,造成反應不能正常進行。DMC催化工藝對起始劑(BH-204)的酸值也有一定的要求。根據本公司研發中心實驗室的驗證試驗,當起始劑聚醚的酸值≥0.2mgKOH/g時,DMC很難被激活。也就是說,DMC的活性不能被誘導起來,不能進行正常的快速聚合反應。兩步法生產工藝需要控制DMC催化劑的起始濃度(在起始聚醚中的濃度)和DMC占總量的濃度。生產普通軟泡聚醚BH-5631和彈性體聚醚BH-220時,DMC催化劑占起始聚醚的濃度為170~210mg/kg,占總物料的濃度為30~35mg/kg,誘導期一般不超過40min。而在生產BH-210聚醚時,如按占總物料的濃度為30~35mg/kg加入DMC,投入的DMC在起始聚醚中的濃度則只有90mg/kg左右,約為合成BH-5631和BH-220聚醚時DMC起始濃度的一半,DMC起始濃度過低,導致合成BH-210聚醚誘導反應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不能誘導反應進行。
2.2雙金屬催化劑生產
BH-210聚醚二醇工藝在36m3反應釜中進行了試生產,按生產28t聚醚BH-210所需的投料量進行投料。起始劑BH-204聚醚投料量為10.7t,改變雙金屬絡合物催化劑的加入量,DMC(淮安巴德聚氨酯有限公司生產)分別按1100、1300和1400g(在產品中的質量濃度分別為39.2、46.4和50mg/kg)3種加量進行試生產,加入少量硫酸以提高酸度。用氮氣置換3次,反應釜開始升溫,并開啟真空泵,在釜內溫度為100~140℃時進行氮氣鼓泡,脫除微量水分,氮氣鼓泡時間不少于2h。升溫至145℃,停止鼓泡,關閉真空,設定PO進料量,在進料壓力≤0.15MPa情況下,先壓進少量PO進行誘導反應。如果這部分的PO反應完后,催化劑仍未被激活,可繼續通入PO直至誘導反應成功。利用反應放熱逐漸提高反應溫度,當溫度升高到160℃以上時,一般情況下釜內壓力快速下降,溫度快速上升,表明誘導反應完成。此時要通水降溫,并繼續進PO,防止溫度降幅過大。這時釜內壓力可降至負壓,在130~150℃溫度下完成剩余PO的進料。熟化反應完成后,經脫氣處理,加抗氧劑后,BH-210聚醚整個生產過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誘導期內PO的進料壓力不能過高,壓力不能高于0.15MPa,否則,一旦反應被引發,溫度不容易控制,并且還會導致聚醚產品黏度偏高[1]。
2.3聚醚生產的影響因素
表1列舉了在DMC不同添加量的情況下,生產BH-210聚醚所需要的誘導時間以及對主要技術指標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在生產BH-210聚醚時,隨著DMC起始濃度的提高,反應所需的誘導時間逐漸降低,從BH-210聚醚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兩方面考慮,DMC的質量濃度為50mg/kg較為適宜。DMC的質量濃度低于50mg/kg時,誘導時間過長,造成生產周期過長。如果繼續提高DMC的質量濃度,對產品的羥值影響不明顯,黏度略有增大,對降低誘導時間也有限,同時還會增加生產成本。在DMC的質量濃度均為50mg/kg的條件下,比較了3種聚醚產品生產所需的誘導時間,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在DMC的質量濃度均為50mg/kg的條件下,生產BH-210聚醚所需誘導時間較BH-5631和BH-220兩種聚醚產品要長。有DMC生產廠家建議,在生產BH-210聚醚時,可先加入一半的起始聚醚BH-204,DMC加入量與生產軟泡聚醚BH-5631的相同,也為35mg/kg,待誘發反應后,再加入剩余量的BH-204聚醚。這個想法雖好,但在具體操作上不好操作,有些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所以一直沒有采用。該生產方法的優點是產品的不飽和度較低,不飽和度可低于0.01mol/kg,且生產周期短。缺點是必須有BH-204聚醚才能生產,還有DMC未被激活而不反應的風險,并且催化劑成本要比一步法每噸高出近30元。
3結論
(1)如生產設備能夠滿足條件,綜合考慮用氫氧化鉀催化法(一步法)生產BH-210聚醚較為合適。(2)如果用雙金屬絡合物催化法生產BH-210聚醚,建議DMC投加量在50mg/kg較為合適,需要160min的誘導時間一般可以接受,并且產品的黏度不高。
作者:呂興連 竇保國 單位: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朱呂民,劉益軍.聚氨酯泡沫塑料[M].3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王志新.DMC催化劑及其在聚醚多元醇生產中的應用[J].聚氨酯工業,2002,17(3):41-43
[3]馮月蘭,亢茂青,殷寧.用高活性雙金屬催化劑制備聚醚多元醇[J].高分子材料科學工程,2014,20(4):202-205.
[4]程海斌.聚合條件對DMC催化PO聚合反應誘導期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24(7):18-20.
[5]王文浩,周集義,張永學,等.DMC催化劑和生產低不飽和度聚醚的研究進展[J].聚氨酯工業,2006,21(3):6-9.
- 上一篇:物探儀器電工藝設計探討
- 下一篇:正規期刊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