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催化電解技術與污水處理論文
時間:2022-03-30 09:17:34
導語:納米催化電解技術與污水處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工作陽極鈦(鈦基)表面涂上納米級的貴金屬[Pt(鉑)、Pd(鈀)、Os(鋨)、Ir(銦)、Ru(釕)、Rh(銠)等]氧化物,在通電情況下于溶液中產生化學活性很強的自由基。如:在有Cl-存在時,陽極則生成新生態的氯(Cl•);在水中則會產生新生態的氧(O•)。這些新生態的自由基能迅速地與溶液中的有機物(如COD)、有色物質、氨氮等起化學反應從而達到降低其濃度的目的,對病毒、細菌和藻類的孢子也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除了產生自由基外還能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如酸堿效應、沉淀效應、氣浮效應、誘導效應和吸附效應等,因此能大大提高水處理效果。
2納米催化電解技術主要影響因素
2.1電極
20世紀70年展起來的化學修飾電極,通過對電極表面進行修飾,將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聚合物、納米材料等固定在電極表面,改變電極表面特性,使電極具有良好的電催化性能,并降低工作電位,促使有機物在發生電極析氧反應前氧化降解,并獲得良好的電極反應速率和更高效的電流輸出,減少副反應發生和降低運行能耗。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納米級催化劑涂層技術,是現階段比較有效的電極材料工藝。其擁有更低的工作電位和更高效的電流輸出,可減少副反應發生和降低運行能耗。
2.2電解質
電解質濃度增大,溶液導電能力增強,槽電壓降低,電壓效率提高;但濃度高到一定程度后,電壓效率的提高趨于平緩,增加藥劑成本,并會增大后續深度處理的難度。此外,部分電解質如Na2SO4等惰性電解質,電解過程中不參與反應,只起導電作用,電解效率的高低僅與其濃度有關;而類似NaCl等電解質,在電解過程中不僅起導電作用,更參與電極反應,氯離子在陽極氧化,進而轉變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強氧化劑,不但可直接氧化有機物,而且還能阻止有機物(或中間產物)在電極表面吸附,從而避免降低電極活性。
2.3反應器結構
現在多采用三維電極結構來代替二維電極結構,以增加單元電解槽體積的電極面積,且由于每對陽極和陰極距離很小,傳質非常容易,因此大大提高了電解效率和處理量。三維電極所用的填充材料主要有金屬粒子、鍍上金屬的玻璃球或塑料球、金屬氧化物、石墨和活性炭等。此外,溶液pH值、電解時間、電流密度、溶液的傳質因素、待去除的有機污染物特性等其它條件也對電解效率有較大影響。因此,深入研究有機污染物在電極上的反應歷程,開發高效電極材料,確定最佳降解條件,對提高電解效率和降低處理費用是非常必要的。
3納米催化電解技術在廈門市政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根據NCE的特點,其應用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將尾水處理達到或接近飲用水標準,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該方式適用于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
2)將尾水處理到非飲用水標準,不與人體直接接觸,如便器沖洗、地面和汽車清洗、綠化澆灑和消防用水等。該方式適用性好,易推廣。
3)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后循環利用,一般需增加膜處理裝置等使其達到軟化水水平。
4)應用于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的前處理,從源頭減少污泥產量。目前,NCE在廈門市政污水處理中應用的典型案例有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尾水消毒和污泥減量處理等。
3.1中水回用作為道路沖洗水
1)現場場地較為狹小;
2)設施要求安全性高,運行維護簡單,可自動化運行;
3)確保尾水經處理后含有一定余氯;
4)污染物濃度、色度進一步降低。對常見的尾水消毒工藝(紫外、加氯、二氧化氯、臭氧和電解消毒等)進行比選,結合尾水水質和處理后出水水質要求,確定采用納米催化電解+砂、碳過濾的處理工藝,設計并建設處理水量為300t/d的中水回用工程。其中,納米催化電解機外形尺寸H1485mm×W820mm×D530mm,采用三相交流380V供電,額定輸出直流電壓0~50V,額定輸出電流0~1000A,實際有效占地約10m2。電解機每個電解槽的電解容積約7.2L,電解停留時間一般控制在4s左右(根據實際進水量可進行調整),極板間距根據來水雜質顆粒大小一般選擇間距為4mm,極板交叉分布。
3.2小型污水處理站尾水消毒
因廈門市本島機場北側工業區部分企業排放污水問題,擬在機場北側車輛拆檢定損中心北側建設臨時污水處理站,主要處理附近約1km2范圍內產生的約30t/d污水。污水處理主體工藝采用一體式氧化溝,將傳統污水處理技術中的格柵、厭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集成一體,大幅度減少用地面積;同時采用高效射流曝氣機,實現曝氣和推流;由于系統無內、外回流,無復雜自動化控制系統,對運行人員要求低。在消毒工藝的選擇上,考慮到污水處理站無人值守或僅設置設備看守人員的現狀,確定采用運行管理簡單的納米催化電解消毒工藝,在提供消毒功能的同時,可適當降低出水色度和濁度,也方便銜接后續中水回用工程。該處理站設計規模為100t/d,占地約120m2,總投資約60萬元。污水處理工藝為一體式氧化溝+轉盤過濾+納米催化電解+超濾膜過濾,污水經沉砂、隔油后提升進入籃式格柵,除去大于15mm固體垃圾后,進入一體式氧化溝,經歷生物降解、過濾、電解消毒等處理過程,出水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準,再根據去向選擇外排或超濾后作為中水回用。該項目中利用NCE去除污水色度、產生微氣泡去除濁度和產生強氧化性自由基實現消毒功能,相比常規加氯和紫外消毒工藝,無需補充化學藥劑,設備簡單易操作,運行穩定。2012年11月項目運行以來,出水水質指標中的糞大腸菌群值穩定低于10000個/L。該項目運行能耗約1.10kWh/t,其中電解機能耗約0.09kWh/t,因本項目處理水量較小,電解機采用單電解槽,且在電壓、電流控制上進一步優化,能耗較低。電解機實際輸出直流電壓約3V,輸出電流約150A。
3.3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減量
廈門前埔污水處理廠采用自主研發深度脫水工藝處理污泥,產生泥餅含水率<60%,泥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用泥質》(GB/T23485-2009)標準,萬噸污水產泥量從傳統方法9.5t降至5.4t。為進一步降低污泥產量,擬利用納米催化電解技術處理剩余污泥,減少進入后續工藝的污泥絕干量,從源頭減少污泥產量。主要工藝流程與深度脫水工藝流程相似,區別在于剩余污泥先經納米催化電解處理,利用電解產生的自由基和其他氧化性物質破壞污泥細胞結構,使污泥細胞內物質和結合水溶出并釋放到溶液中,經提升進入重力濃縮池,隨上清液溢流進入生化池補充碳源,從而減少進入化學調質池的絕干污泥量。經測算,污泥電解后,絕干污泥量減少16%;濃縮池上清液性質發生顯著變化,但對污水處理工藝基本不產生影響,出水水質保持穩定。該項目電解質投加量相當于0.107kg/萬t污水,約64元/萬t污水,該指標可進一步降低,并通過余氯濃度指示。
4結語
納米催化電解產生的氯、氧等自由基可使尾水脫色,有效殺滅水中病原菌,電絮凝效應可凈化出水水質,產生的氣泡可帶走部分固體懸浮物,對后續可能增加的深度處理過濾組件也可起到有效保護作用。在廈門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尾水消毒和污泥減量處理中的應用結果表明,該技術具有經濟實用、快速便捷、運行穩定和處理高效的優點,適合于城市發展對污水處理和節水技術的需求。雖然該技術的運行能耗較高,但相信隨著化學修飾電極技術的進步和對反應器結構的不斷優化,相應能耗會進一步降低,從而可以降低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為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
作者:黃珍藝單位:廈門水務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 上一篇:藥業局管理工作匯報4篇
- 下一篇:農家樂生活污水處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