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策略

時間:2022-08-06 10:09:42

導語: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策略

[摘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排放處理需求,已逐步進入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為系統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住建部等部委印發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行動目標、主要任務、工作措施等。本文通過研究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近遠期解決思路,重點以“擠外水”為目標,近期開展“清污分流”,遠期實施“源頭治理”,持續改造優化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實現污水不入河、清水不進管。

[關鍵詞]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外水;清污分流;源頭治理

經過多年的快速建設,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已基本實現全覆蓋,處理能力基本上可以滿足城鎮居民生活排水的處理需求。但排水管網不健全、不完善,管網質量差、運行不規范、養護不及時等導致的收集率低下、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已經成為影響行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重大問題。為此,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委聯合印發了《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生活污水處理的重心由“數量增加”向“質量提升”轉變,重點挖掘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效能,要求實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廠進水BOD濃度“雙提高”的目標,保持和鞏固水環境整治、水生態改善的工作成效,為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支撐。

1城鎮污水系統主要問題

1.1污水處理系統問題

大量BOD5和COD沉積在管道內,且長期沉積在管道內的含氮、磷物質通過水解反應會向水體內釋放氨氮、磷酸鹽等溶解性物質,最終導致進廠BOD5和COD濃度低及污水碳氮比嚴重失衡的問題[1]。

1.2污水收集系統問題

由于大部分城市截污管網仍存在空白區、排污口整治未完成、管網混錯接、管網缺陷等問題,導致雨水、河湖山水、地下水等外水進入污水系統,尤其是南方地區,雨季長且雨量大,容易造成污水廠進水濃度長期偏低。地下水入滲是高地下水位地區一個極其普遍的問題,某城市在檢測時發現,一管徑為800mm的污水管,30m間距的兩個檢查井之間,地下水入滲量高達150m3/h。贛州、柳州等地污水截流管道CCTV檢測證明,地下水入滲缺陷,占總結構性缺陷的35.5%~37.1%[2-3]。

2原則思路

2.1原則

(1)堅持問題和目標原則,系統梳理現狀管網問題,科學制定技術路線,建立措施與問題對應關系。(2)堅持系統和分步原則,充分考慮排污和管網現狀的特點,有序安排各類工程進度計劃。(3)堅持監管和長效原則,注重源頭管控,強化全過程監管,建立工程效果評估體系。(4)堅持生態與經濟原則,以生態環境改善為核心,實現經濟、社會效益統一,提高全民參與度。

2.2思路

近期以“擠外水”為主要目標,以截流井倒灌、雨污錯混接、管道缺陷、部分雨污分流為重點整治對象開展“清污分流”;遠期開展管網完善、源頭雨污分流改造、溢流污染控制等,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源頭治理,進一步改造優化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圖1

3關鍵策略

3.1管網排查

定期組織對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全面排查,摸清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市政雨水系統及地塊排水系統等設施的功能狀況及污水直排口、管網混錯接、缺陷點及、用戶接入信息等情況。重點查找旱天生活污水直排、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生活污水管網空白區等問題,突出對沿河排口、暗涵內排口、沿河截流干管等的排查,查清河水地下水入滲、雨污混接錯接、污水直排等情況。加強雨水、江河湖庫、山水、地下水等外水入侵市政管網摸查工作,通過管網排查、拍(閘)門檢查、水質水量分析、水位控制等方法,摸清外水入侵規律及途徑,加強溯源,減少外水進入量,提高管網污水濃度。

3.2管網完善

針對大部分城市排水體制為分流制、合流制及混流制并存的現狀,結合國內外常見管網建設及改造措施進行分析,對管網空白區及雨污分流等提出以下建設改造思路:

3.3排口治理

排污口治理必須與有效解決雨污混接、排水管道及檢查井各類缺陷的修復以及設施維護管理等統籌進行。排污口整治措施與排污口的大小、排污口溯源、上游管網情況、建設條件等相關,根據排污口前期資料的梳理,對不同的排污口采取不同的措施,具體每種措施對應的排污口特征如下表所示。

3.4排擠外水

“進水濃度低,根源在管網”。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之所以低于設計值,絕大部分原因在于管網出現問題,如管網混錯接、管網缺陷、截流式合流制等,導致河水、地下水、河湖山塘庫水等外水混入污水系統。因此,目前污水處理廠BOD5濃度提高的關鍵點在于“擠外水”,即對問題管網進行整改,目的在于通過改造完善修復等工程措施,把原有管網系統中的總口截流、截流井、直排口、錯混接點、缺陷點等外水“通道”堵住。針對山塘湖庫水、雨水進入等問題,開展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管網混錯接整改工程;針對河水倒灌,開展截流井及管網混錯接改造、沿涌管網及檢查井修復;針對地下水等入滲,開展管網缺陷點修復。

4管理措施

4.1建立工程效果評估體系

探索建立污水處理工程的運維效果評估體系,將旱季、雨季的溢流頻次、溢流體積、溢流污染物控制效果、水量平衡等作為工程效果評估標準,同時輔以在線監測系統,綜合評定截流工程效果。

4.2規范工業企業排水管理

嚴格執行《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組織開展排污許可證復核,確保排污單位持證、對證排污,清理“散亂污”企業。對于工業廢水排入市政管網的,應對其進行預處理,水質滿足有關規范要求,且需辦理排水許可證。

4.3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管控

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管理,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規?;笄蒺B殖場應當持有排污許可證,嚴格按證排污,依法依規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非法養殖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依法控制和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

4.4完善入河排污調度管理

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及驗,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建立管理檔案,落實定期監測、監管;實施入河排污口動態監測,落實入河排污口動態巡查。優化河湖水位與市政排水口調度,合理控制和降低地表水體水位,防止外水倒灌進入污水收集系統,確保旱天水淺,魚翔淺底;雨天滿水,蓄水儲雨。

4.5健全管網質量維護管控

積極推行“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鼓勵居住小區將內部管網養護工作委托市政排水管網運行維護單位實施,配套建立責權明晰的工作制度,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擔的費用保障機制。加強設施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

4.6實施水質水量在線監測

綜合應用GIS、物聯網、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建立長期有效、動態管理的智慧排水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在污水主干管系統、重點排水戶等節點設置液位測量儀、流量計、流速測量儀、水質在線監測儀等智能設備,對管線運行狀態、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預測,實現污染物偷排、漏排、超排等現象和故障的預警及實時管控功能。

5結語

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是城鎮化進程中污水處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污水處理的重點工作。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以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升為目標導向,因地制宜、系統施策,充分研究地區污水處理現狀,緊密結合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找準主要問題、提出關鍵對策、做好工程措施、建好管理體系,實現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目標任務。

參考文獻

[1]孫永利.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內涵與思路[J].中國給水排水,2020(02).張悅,唐建國,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排水口治理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熊匡,楊長河,胡駿,等.贛州市某排水管道的檢測與評估[J].給水排水,2018,44(10):126-130.

[3]孟憲翚,黃翔,王莎莎,等.柳州市區某截污管道CCTV檢測與修復實踐[J].給水排水,2018,44(12):93-97.

作者:李渭印 單位: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