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研究

時間:2022-02-27 09:38:23

導語: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研究

摘要: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灌溉自動化技術,能夠有效實現節水目的,在灌溉的過程中精準控制灌溉水量,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為實現在灌溉過程可動態控制和管理,可高效利用傳感器對灌溉區的用水量進行及時統計分析,監控整個農業灌溉時的應用狀況,從而實現農業灌溉的自動化。本文分析了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應用情況,剖析了節水自動灌溉系統面對的問題,提出了有效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應用

1農業節水自動灌溉系統概述

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對農業發展具有明顯優勢,利用好灌溉技術有利于促進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提高農作物產量。自動化灌溉技術是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采集技術的集合體,運用這些技術高效收集有效信息后,使用者按照這些有效信息來確定農田的灌溉時長以及灌溉量。而自動化灌溉系統會按照傳感器對收集到的有效農田信息來對農田進行實時監控,以此達到有效節水的效果[1]。

2農業節水自動灌溉技術相關特征

農業節水自動化灌溉技術能夠對水肥進行最佳比例的混合,可有效保證施肥的均勻性,能依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水肥的實際需求,合理的對水肥比例進行自動化的調節。但為便于農民接受和學習,農業節水自動灌溉技術應具備簡單和易于操作的特點。農藥是農作物病蟲害有效防治措施之一,是促進農作物更好生長重要手段,而化學農藥具有腐蝕性,如果灌溉水源有化學農藥殘留物,會對農業節水自動灌溉設備造成損壞,所以節水自動灌溉設備還應具備一定的抗腐蝕性[2]。

3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現狀

我國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發展較晚,還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進,如系統配套不完善、技術不成熟等諸多缺陷,自動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數還停留在人工和半自動化的狀態。為此,應該加大該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有效實施,可采用政府補貼、稅收減免措施,引進企業資金投入,以確保資金到位;要重視人力的投入,應大力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組建研發團隊,以確保技術支持。

4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應用策略

4.1提高農民操作水平。由于大多數農業工作者學歷不高,觀念比較傳統,對關于農業的新知識、新理念的接受周期比較長,接受程度不高,這是導致農作物灌溉方式還是局限于傳統灌溉的重要原因。而農民最終是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實際操作者,因此農民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適應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對此,各地方相關部門農技推廣人員,應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推廣方案,加強科技的普及力度,做好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以及理念的宣傳,并開設一些試驗基地,讓老百姓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突破原先陳舊的農業生產觀念,對于新機型要善于做好示范,讓農民切實參與其中,以便可使農民感受到先進機械技術的效果。4.2提升技術應用水平。了解掌控好有效的農作物生長信息,可備研究人員有針對性地對科研項目進行科學決策。而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要順利實施,需要對作物的所需生長信息進行有效提取。為此,要大力借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監測農作物時,可更多的利用現代先進技術,比如利用紅外線、多普反射等技術來收集有效的農作物生長信息,各技術研發管理部門應當對農作物生長信息進行實時監控,以嚴謹地態度去探索出農作物在各個生長階段地需水量以及所需營養量,以確保農作物可以健康成長[3-4]。4.3加強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培訓。目前,我國的大多數農業工作者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對于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能力不強。大部分的農業工作者都比較難接受費用比較高昂的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系統,所以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就難以在地方推行應用。為此,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財政支持,給予首批購買此項系統的農民部分補貼,并開設一些試驗基地。待首批接受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農民嘗到了這一技術的甜頭,慢慢就會帶動另一部分農民來接受這一項新技術。相關部門也應當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將設備落實到農田使用進行示范教授,使農民真正領會到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的益處以及其存在的價值,從而調動農民們使用這一項技術的積極性。

5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我國的農業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更多的優化改善。然而針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優越的技術是解決資源短缺的一大解決方案、堅定的后盾。為了現在以及未來我國農業更好的發展前景,更應加大在科研方面對于自動化技術的投入,以保障我國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倪樸香.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南方農機,2016,47(12):58-59.

[2]王成,侯瑞鋒,張馨.自動監控技術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系列(七)節水灌溉監測控制系統在設施生產中的研究與應用(上)[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8(10):18-19.

[3]楊天華.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淺談[J].南方農機,2012,43(2):36-37.

[4]李秧秧,黃占斌.節水農業中化控技術的應用研究[J].節水灌溉,2001(3):4-6+1.

作者:李劍明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