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病例討論教學在兒科護理學中運用

時間:2022-03-17 11:48:00

導語:剖析病例討論教學在兒科護理學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病例討論教學在兒科護理學中運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和學生自學的教學方式。(JL科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的臨床主干課程之一,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涉及臨床病例較多,開展“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具有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在(OL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對PBL教學方法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引導學生將醫學基礎知識與I臨床問題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9月~2010年1月我院2007級護理本科普通班、急危重癥班學生共82人,其中男9人,女73人,年齡(22.9+2.45)歲。將2007級普通班40名學生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授課法;2007級42名急危重癥班學生設為實驗組,采用“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前期所學醫學基礎課程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

1.2.1.1病例準備

教師根據實踐教學要求,在每次理論課授課完成后,準備各小組的查新題目(與本次實驗內容有關的新知識、新動態),并查閱臨床病例檔案整理1~2個典型病例。這些病例涵蓋前期的醫學基礎知識點、本系統的臨床特點及相關的健康史資料,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帶共性的問題:如該患兒發病的相關因素有哪些,該患兒的醫療診斷和主要護理診斷是什么,存在的符合本病的主要癥狀、體征有哪些,如何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措施和戚健康教育。

1.2.1.2實施教學

在理論課授課完成后,教師提前1周將典型病例、查新題目及相關資料印發給每組的學生,使學生有充足時間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討論并查閱文獻,然后在實踐課上集中展示各組的討論和查新結果。

1.2.1.3學生分組

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討論形式。將學生5~6人分為一組,每個小組指定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小組成員輪流承擔討論的辯手、助理辯手、查新人及實驗報告撰寫者。

1.2.1.4討論方式

以辯論的方式組織病例討論,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派1名辯手、1名助理辯手和1名查新人,隨機回答病例討論中的問題,并隨時就不同意見進行反駁或補充。老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糾正,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評定各小組討論成績。

1.2.1.5實踐考核成績以小組為單位記錄實踐考核成績,其利益、風險均攤。每次實驗成績以100分核記,實踐成績包括技能操作考核、小組病例討論結果、查新內容、實驗報告、查新報告、小組合作意識等,取其均值。

1.2.2傳統授課方法

采用“示范一模仿式”的單一授課方法,即教師邊講解邊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驟,然后由學生逐一回示、練習;病例討論以班級為單位,無具體責任人,教師隨機提問,學生隨意回答,最后教師總結;實踐考核成績以個體為單位記錄每次技能操作考核、病例討論成績、實驗報告撰寫成績、考勤等,取其均值。

1.3評價方法

1.3.1實驗、理論考核

課程結束后,實驗組、對照組學生均采取傳統的個體獨立完成的方式進行統一的理論(閉卷式、滿分100分)考試,其中病例分析題2題,共計20分;每次實驗結束后同時評定實驗成績,共計10次取其均值。

1.3.2學習興趣調查采用自制問卷對兩組學生進行ut,科護理學》實踐教學

學習興趣的無記名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該實驗方式和內容能否激發學習興趣

有利于臨床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溝通及表達能力、提高團隊的協助精神、拓寬書本及課堂知識面以及是否贊成該項教學方式。發放問卷82份,收回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及有效應答率為100%。

1.4統計方法所有統計分析均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4-標準差(x±s)表示,采用非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O.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課后理論、實驗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1。實驗組的實驗考試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理論考試病例分析性試題中,實驗組的成績高于對照組(P<O.O1)。

2.2兩組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

見表2。在21項調查內容中,以實驗組排在前11位的結果順序,其中實驗組學生的提高溝通及表達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團隊的協助精神、拓寬書本及課堂知識面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92.9%的學生喜歡“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

3討論

3.1“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提高了學生溝通、表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的基礎上,將學習與實際的任務或問題掛鉤,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好奇心和欲望是產生興趣的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方法正是有了這種心理需要萌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日,且采取辯論的方式來組織臨床護理病例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在同伴身上直接學到一些態度、價值觀、技巧及信息,學會以正確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因此,“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形式下的我院學生,兒科護理學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實驗考試成績、理論考試中的病例分析性試題成績明顯提高。由此可見,“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有利于學生將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護理問題密切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并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2“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團

隊協助精神通過小組內學生之間一系列合作互動過程,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得學生學會如何對知識進行分析、整理和應用,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通過自己查閱教材或文獻,尋找答案并將學科發展動態融入解決問題之中,從而學會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這無疑在培養學生主動、自學的學習過程中,拓寬了學生課堂及書本外的知識面;同時以“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實踐教學評價是以小組平均成績為代表值,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f3]。加之小組成員各有分工,學習不再只是個體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小組內的合作具有實質性的作用,這就要求小組成員必須具有賞識和包容的精神H。為了實現小組共同目標,學習者必須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諧愉快的合作環境,積極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幫助、支持、協作,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51。因此,以小組合作性學習為中心的PBL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為日后進人f臨床與患者溝通及團隊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3.3“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能更好地實現師生教學相長、學教并重

“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實踐教學方式可將各基礎醫學知識點、學科發展動態貫穿于臨床護理病例中,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I”。使學生較早地感受到臨床疾病的復雜性和『臨床疾病治療護理的新進展,為其進入后期的臨床實習打下了基礎。對于教師來說,“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能熟練廣泛掌握專業知識,還要熟悉臨床護理的新技術、新業務,并對相關知識具有靈活應用、融會貫通的能力,能給予學生正確適當的引導,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能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能合理駕馭課堂、調控課堂氣氛、時間并順利有序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因此,“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水平、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教師綜合教學水平也具有積極意義。通過本次“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實踐教學的嘗試,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均得到了很大提高,且92.9%的學生喜歡“以病例討論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相信學生的選擇將是我們教學方法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