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配置中的兒科護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1:40:08

導語:護理人員配置中的兒科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人員配置中的兒科護理論文

1兒科護理概述

1.1兒科概述

兒科即是指針對兒童時期的身心發育、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一門臨床科室。由于兒童的體質相對比較弱,同時也因為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準確敘述,與成人科室相比,在兒科的護理中,管理的風險性相對較高,兒童的體質相對比較弱,免疫力還不夠強,這使得患兒的病情存在著發病急、變化快、易反復等特點。再者,患兒疾病的可變性和病情癥狀的不可預見性,都給兒科的護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2]。

1.2護理概述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這是美國護理學會給護理學的定義[3]。現代護理學屬于研究類的學科范疇,主要是對診斷和處理患者存在的潛在健康問題的研究,其主要目標是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

2兒科護理人員配置現狀及研究進展

2.1兒科護理人員的資源配置不夠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專業兒科護理人員有80萬名,兒科醫護人員的比例出現倒置現象,僅為1∶0.54,不管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兒科護理都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與國外眾多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到目前為止,我國各醫院普遍遵循1978年頒布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的規定,醫護人員之間的比例為1∶2,病床與病房護理人員之間的比例則維持在1∶0.4的比例[4]。根據有關部門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調查顯示,符合醫護人員配比規定的醫護配比僅占一小部分,不少醫院的病床與病房護理人員的比例還不到1∶0.2。

2.2兒科護理人員資源結構的不合理配置

兒科護理人員資源配置結構是否合理由兒科護理人員的年齡、經驗和職稱這3個方面的結構是否合理來決定。目前兒科護理人員的配置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學歷專業度與職稱之間的結構不合理現象,目前許多兒科護理人員的學歷偏低,兒科護理專業知識不強,對兒科護理的重要性認識度不夠。隨著成人教育學歷的增加,兒科護理人員的職稱人員所占比例較低,在兒科臨床中有職稱的護理人員年齡偏大,無法將其職稱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眾多醫院中對兒科護理人員的管理普遍都是簡單的“平臺式”管理模式,所有兒科護理人員不分年齡、經驗、學歷和職稱,共同承擔著護理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

2.2.1兒科護理人員的學歷專業度結構不合理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有不少護理類的高職院校出現,護理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在內的多層次護理教育系統,在這些不同層次的教育中,中專教育占大多數。經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士調查顯示,我國醫院兒科護理人員中,其學歷為本科的護理人員僅占總人數的0.17%,大專學歷的占有19.85%,剩下的均為中專學歷。

2.2.2兒科護理人員年齡經驗結構不合理

在兒科護理中,能夠使護理工作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年齡在25~40歲,這個階段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兼顧了護理的能力、經驗和效率。尤其是在兒科護理中,中年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兒科護理中45歲以上的護理人員占28.35%,25歲以下的護理人員占35.65%,中間部分的僅占7.5%,與最佳護理年齡結構相反,導致缺乏骨干型的護理人員。

2.2.3兒科護理人員的職稱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中護理人員的職稱多處在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兒科科室中,幾乎沒有中高級職稱的護理人員,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兒科護理中高、中、初級職稱比例0.1∶0.3:0.6,與國際規定的1∶3∶1的比例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2.3我國兒科護理人員配置的研究進展

隨著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我國已經有不少專業人士對兒科護理人員的配置情況進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是在不同的兒科病房護理工作中,根據護理工時進行兒科護理人員的配置,對護理人員的直接或間接的護理時間進行合理的增加,可以優化人員的配置。二是根據兒科護理所需要的實際護理人員進行配置,由于不同的科室和不同的病房所需要的護理人員和實際護理工作各不相同,這樣就可以根據兒科的實際需要增加兒科護理人員的編制。

3改進兒科護理人員配置的策略

要改進和優化兒科護理人員的資源配置,就要從兒科護理人員配置的現狀出發,對兒科護理人員的年齡、學歷、職稱和經驗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首先,醫院要考慮到兒科的特殊性,規定兒科護理人員的最低比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以下3個方面進行合理配置。一是根據兒科對護理人員的需求為主要方向,約束和控制資源,加強宏觀調控的作用,打破科室之間的分割狀態,建立靈活的護理人員資源配置;二是保證兒科護理人員的平衡,對護理人員的經驗、年齡、學歷和職稱進行合理優化;三是構建新型的醫護關系,這主要因為盡管醫療與護理屬于不同的學科,但是在患兒治療病癥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進行密切的配合,才能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因此兒科要建立以“交流、合作、互補”為模式的理想醫護關系[5]。總之,護理人員的配置直接關系著護理質量,在兒科護理中,只有合理科學優化兒科護理人員的編排配置,才能降低兒科護理的風險,提高護理質量。要縮小與國外兒科護理配置之間的差距,還需要我國有關人士和部門的不斷研究,促進和加快發揮出護理的最佳效果。

作者:孟亞軍工作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