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羅西汀治療骨科疼痛性疾病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7 10:01:00

導語:帕羅西汀治療骨科疼痛性疾病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帕羅西汀治療骨科疼痛性疾病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帕羅西汀治療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發抑郁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80例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發抑郁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給予帕羅西汀20mg/d,對照組給予安慰劑1片/d。分別于治療第4周末評價臨床總體療效,并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ESS)定量測評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變化情況及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痊愈率+顯著有效率+有效率)和顯效率(痊愈率+顯著有效率)分別達92.31%和64.10%,明顯優于對照組。帕羅西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短暫的輕至中度的惡心、食欲下降、頭暈、困倦等。結論帕羅西汀用于治療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伴發抑郁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慢性疼痛;帕羅西汀;抑郁癥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iciencyandsafetyofparoxetineintreatmentofthepatientwithchronicpain.Methods80patientswiththechronicpain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udygroup(40cases)andcontrolgroup(40cases).thestudygroupwithparoxetine20mgeverydayandcontrolgroupwithPlaceboonepieceeveryday.Afterthefourthweekend,theclinicalefficacy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HAMDandTES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studygroupwas92.31%,goodandtheidealimproventratewas64.10%.Therateisbiggerthanthatincontrolgroup.Theadversereactionsofparoxetinewasmild,forexample:nausea,loseappetite,dizziness,drowsiness,etal.ConclusionParoxetinewaseffectiveintreatmentofthepatientwithchronicpainanddepressionandthesideeffectsweremild.Itisworthwhileforstudyulteriorlyandgeneralizetheclinicaluse.

【Keywords】Chronicpain;Paroxetine;Depression

慢性疼痛是一種常見而特殊的疼痛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生率可高達20%~45%,而且常常伴有抑郁及焦慮癥狀[1]。慢性疼痛性疾病是在骨科門診就診率最高的一類疼痛性疾病,其伴發的抑郁癥狀在其軀體痛苦上又增加了精神痛苦,對疼痛患者生活質量產生明顯不良影響,臨床醫師往往只注意到疼痛而忽略了精神癥狀,治療上只對癥處理,結果收效甚微,久治不愈,同時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慢性疼痛的抗抑郁治療非常重要。筆者應用新型5-HT再攝取抑制劑帕羅西汀對慢性疼痛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本院骨傷科病房的80例患者,年齡25~65歲,平均(44.43±9.99)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評分>17分;伴發癥狀多為心煩、悲觀、自我評價降低、興趣減退、食欲低、失眠或早醒等。經反復查體、病理學和實驗室檢查未見其他異常;無其他重大軀體疾患;既往無焦慮癥或抑郁癥病史;病程超過半年,一般情況良好的慢性疼痛患者共80例。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際完成76例,其中實驗組39例,對照組37例。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生活經歷、家庭背景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除按一般外科治療原則予以常規處理外,治療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20mg,1次/d;對照組給予同等劑量的安慰劑,1片/次,1次/d,共治療4周。睡眠障礙者可合用小劑量地西泮片。

1.3療效評定方法

1.3.1對慢性疼痛療效評定按患者的自我感覺結合治療前后疼痛變化情況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進行評價,具體標準為:①痊愈:為疼痛消失。VAS評分<3分;②顯著有效: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減輕和/或疼痛時間縮短;疼痛不再明顯影響其工作、生活,VAS減分3~5分;③有效:疼痛對其影響減少,VAS減分1~3分;④無效:癥狀無改變或惡化,VAS減分為<1分。

1.3.2對抑郁癥狀療效評定以HAMD量表評分總分作為評定指標。比較兩組間治療前及治療第4周末評分差異,判定兩組間抑郁癥狀的改善情況。

1.3.3不良反應評定分別于治療后第1、2、3、4周末記錄不良反應發生的次數及程度,依據患者因不良反應所引起的痛苦,采用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ESS)[4]進行量化評分。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和心電圖檢查各1次。

1.4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及重復測量分析,Posthoc檢驗。

2結果

2.1慢性疼痛臨床總體療效見表1。

根據患者自評結果,兩組臨床療效于第4周末:治療組總有效率(痊愈率+顯著有效率+有效率)和顯效率(痊愈率+顯著有效率)分別達92.31%和64.10%;對照組總有效率和顯效率分別為43.24%和18.92%。兩組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抑郁癥狀療效評定見表2。

治療第4周末HAMD量表評分總分治療組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治療后兩組間評分治療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經t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評分無明顯變化。這充分表明經用帕羅西汀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抑郁癥狀于第4周末已明顯好轉。

2.3不良反應

治療組于第1周末出現程度不等的惡心、食欲下降、頭暈、困倦等藥物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患者因不良反應所引起的痛苦TESS評分如表3示:治療第1、2、3、4周末兩組間比較于第1周末評分差異有顯著性,第2、3、4周末差異無顯著性;兩組內比較,治療組第1、2周末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室檢查及體檢,兩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3討論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長期受疼痛的折磨,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5]。有研究顯示抑郁是慢性疼痛常見的伴隨癥狀,其發生率可達87%。抑郁能夠加重疼痛,同時還會降低針對疼痛的治療效果,因此,疼痛和抑郁共同決定了疾病的病程和轉歸,單純止痛療效欠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帕羅西汀對骨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及抑郁癥狀均有較好改善。在服用帕羅西汀第4周末64.1%的患者慢性疼痛明顯好轉或痊愈,總有效率達92.31%。而對照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18.92%和43.24%。兩組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從臨床治療學的角度看,對慢性疼痛患者有選擇性的應用抗抑郁藥進行治療則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部分患者用抗抑郁治療甚至可完全消除疼痛。

抑郁是慢性疼痛中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因此治療慢性疼痛中的抑郁癥或抑郁癥狀有著重要意義。治療這些患者中的抑郁可減少疼痛的情感上的痛苦及其伴隨的癥狀如睡眠障礙、焦慮、緊張等,從而改善患者總的健康水平[6]。本研究采用帕羅西汀治療慢性疼痛伴發的抑郁癥狀,第4周末,患者抑郁癥狀即得到明顯改善,患者自我評價良好,生活質量提高。HAMD評分結果顯示:治療組HAMD量表評分總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治療后兩組間評分治療組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經t檢驗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而對照組評分無明顯變化。這充分表明經用帕羅西汀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抑郁癥狀于4周末已得到明顯改善。

研究發現,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礙在生物學上存在相似性,有研究表明,5-HT和NE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在下行性痛覺調節中起重要作用,如在脊髓水平注射5-HT或α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能產生滿意的鎮痛效果。5-HT再攝取抑制劑可能對抑郁和慢性疼痛產生最大程度的緩解[7]。帕羅西汀是一種5-HT再攝取抑制劑能提高突觸間隙5-HT水平,從而達到鎮痛、抗抑郁效果。也可能與其改善抑郁情緒,提高了患者對痛覺的耐受及應對有關[8]。

治療過程中,治療組于第1周內出現程度不等的惡心、食欲下降、頭暈、困倦等藥物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患者因不良反應所引起的痛苦TESS評分比較:治療組TESS總分均于治療第1周末時明顯高于對照組,至第2周末時評分已明顯下降,且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帕羅西汀的不良反應于治療1周內相對明顯,于治療第2周開始緩解。表明帕羅西汀引起的不良反應最多出現于治療的初期,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患者便逐漸耐受,至治療的第2周末已不明顯。由于帕羅西汀半衰期較長,每天只需1次服藥,患者服用方便,依從性好,因此帕羅西汀可作為治療骨科慢性疼痛的首選藥物。

參考文獻

[1]陳玉龍,尚杰,王霞,等.抗抑郁藥治療膽囊切除術后慢性疼痛的臨床研究.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4,13(4):409-410.

[2]湯毓華.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20-223.

[3]王玲,羅愛倫,徐仲煌,等.中國人對20種常見疼痛的體驗和描述的調查.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3,9(2):96-99.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98-203.

[5]王錦琰摘譯.抑郁與疼痛.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4,10(5):258.

[6]羅秋華,孫學禮.慢性疼痛與抑郁癥.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0,(27)4:219-222.

[7]BrileyM.Newhopeinthetreatmentofpainfulsymptomsindepression.CurropininvestingDruge,2003,4(1):42-45.

[8]李昭揚,吳新文,劉崇麗.抗抑郁治療對慢性疼痛的療效觀察.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5,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