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環法在窒息復蘇培訓的運用
時間:2022-07-15 02:41:53
導語:PDCA循環法在窒息復蘇培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積分測評表”的評分標準,產兒科醫生操作考核滿分38分,合格32分;助產士操作考核滿分30分,合格24分。③制訂詳細培訓計劃。包括培訓方法、形式、內容、時間安排、設備、地點等。④購置和更新培訓器材。購置新生兒窒息復蘇模型、喉鏡、自動充氣式復蘇氣囊、負壓吸引器及吸管、輸氧設備等器材。⑤制訂培訓目標。通過培訓達到醫護人員熟練掌握和應用新生兒窒息復蘇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組建由產科主任為組長,獲得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項目合格證書的產科醫師、兒科醫師、產房助產士護士長為組員的并擔任授課老師的新生兒窒息復蘇考核小組,實行培訓考核責任制,產房助產士護士長全面負責監管整個培訓過程。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集中授課和情景模擬結合的方式,按照總體目標進行培訓。以《新生兒窒息復蘇教程》(第5版)[2]中譯本(NRP)為培訓資料,設置第一章:概述和復蘇原理;第七章:特殊情況;第九章:倫理道德和臨終關懷為熟悉內容;其余章節包括:復蘇的最初步驟;正壓人工呼吸應用;胸外按壓;氣管插管;藥物及早產兒復蘇為掌握內容,以PPT的形式進行理論知識講授。靈活運用各種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通訊設備及情景模擬法進行急救技能培訓[5]。學員觀看各項操作的演示圖片,授課老師示范正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氣管插管等單個操作,再演示復蘇配合要領,強調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復蘇成功率。然后由兒科醫生、產科醫生、助產士各1名組成復蘇小組分角色進行情景模擬急救演練,并進行角色互換,直至每位學員均熟練掌握為止。因為培訓對象對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好并不能說明其操作能力強,因此在培訓中我們采取增加操作練習機會來提高培訓質量[6]。同時強調操作中時間的緊迫性和小組協作的重要性,這種緊迫性是指在復蘇操作中分秒必爭,任何操作均以“秒”來計算時間,例如復蘇程序中第一步要求用3~5s快速評估,喉鏡氣管插管時間不能超過20s等[7];小組協作性體現在復蘇時做到分工有序和配合默契,這樣才能在實戰中獲得成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培訓后,對各小組人員進行考核,共同討論存在的問題,然后由考核老師進行總結,及時反饋存在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使每位學員均能掌握完善的新生兒窒息復蘇操作技能,同時調查學員對培訓內容和方式的意見和建議。培訓結束后對每位醫護人員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以便及時進行改正;對考核成績、培訓方式等進行總結,分析培訓方案的優缺點,便于完善下一次的培訓,從而進入下一輪pdca循環。同時制作規范的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圖,懸掛于分娩室顯要位置,使大家時刻溫習,牢記于心。培訓時間設置半年為1個周期,培訓結束后比較培訓前后產兒科醫生及助產士的考核成績。考核形式由評估老師提供模擬病例,被評估人員回答問題并在模型上操作,其中涵蓋理論、操作技能和評估等知識。考核分為提高版(產兒科醫生用)和基礎版(助產士用),提高版滿分38分,基礎版滿分30分,正確完成5個項目后予以評分,提高版32分合格,基礎版24分合格。1.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培訓前后醫護人員考核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果
培訓前后醫護人員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培訓前后醫護人員考核成績比較,均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培訓后優于培訓前。
討論
研究顯示[2],臨床上需要接受復蘇手段才能建立有效呼吸的僅占出生新生兒總數的l%左右,也就是說臨床上窒息病例不常遇到,那么平時必須以模擬裝置來進行實踐培訓[8],才能在新生兒窒息發生之際,有條不紊、操作熟練地確保復蘇的成功。另有研究表明[6],醫護人員對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術的保持率較差;在實際操作機會較少的情況下,大多數醫護人員在接受培訓6個月后會逐漸遺忘所學內容,因此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重新培訓和考核,才能確保每個分娩現場至少有一名受過窒息復蘇培訓、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醫護人員,以降低新生兒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殘率[9]。2009年以前產兒科是以老帶新,以傳幫帶的形式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助產人員大多僅集中參加專題講座和短時間的臨床帶教,且未進行統一考核,無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評價標準,在需要復蘇時大多憑臨床經驗來進行。任定玉[10]報道,將PDCA循環管理方法應用于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管理中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可促進繼續教育質量的持續改進。2010年以后產兒科應用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管理法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培訓和考核,使培訓有了連續性和整體性,形成良性循環,彌補了傳統培訓中的許多不足。PDCA循環4個階段緊密結合,環環相扣,在循環和反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通過每次循環,發現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制訂下一個循環的計劃,使醫護人員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急救流程。結果顯示,培訓后產科醫護人員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培訓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應用PDCA循環法對新生兒窒息復蘇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提高了臨床醫護人員的窒息復蘇水平,為保障新生兒的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適合在各醫院產科應用。
本文作者:陳青林工作單位: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