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兒科護理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04 10:05:15

導語:中職兒科護理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兒科護理課堂教學論文

摘要:中職兒科護理教學內容多,課時安排少,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是護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在中職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關鍵詞:中職;兒科護理;對分課堂

1兒科護理教學及存在的問題

兒科護理是中職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小兒保健、疾病防治和護理,以促進小兒身心健康的學科[1]。兒科護理教學內容多,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兒科護理》教材涉及近50種小兒疾病,而教學大綱規定的學時少,只有48學時,這意味著幾乎一學時就要完成一種疾病的講授。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往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思考與理解。此外,課堂互動時間短暫,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不高,在互動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缺乏熱情,在互動環節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導致課堂互動流于形式。這種傳統教學法重理論、輕實踐,與職業教育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不適應。針對這種情況,兒科護理教學需要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此,筆者在兒科護理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特點,在部分疾病教學中采用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2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張學新教授[2]結合傳統課堂與討論式課堂教學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秉承“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教師主要發揮引導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將主導權交給學生。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的課前討論、課堂講解和學生的課后吸收及自學3部分組成。課堂的一半時間由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讓學生以討論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將講授和討論的時間錯開,有助于學生課后利用不同渠道(網絡等)自主學習,進行個性化內化與吸收,然后在下節課上帶著自己的理解參加課堂討論。整個過程,教師只是扮演幫助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角色,而學生才是信息加工、意義建構的主體。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在于能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系統化學習知識,形成基本框架,理解重、難點,然后內化吸收,為參與下次課堂討論奠定基礎;既突顯了教學中教師講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營造了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很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可以通過課后內化吸收和課堂互動討論兩個相互關聯的環節,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分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于對分課堂的目標認同度和目標完成效果評價很高[2]。

3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3.1班內實行分組。按照學號,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8人。每組自擬組名,選出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監督組內成員開展工作。分組可以使教師更方便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3.2制定回答規則。課上教師提問,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發言,課上發言的學生不能重復。各組代表在發言前必須說:“我們組討論后的答案是……”鼓勵學生課后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討論。3.3學期評分機制。學期評分包括兩大部分: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平時成績由3部分組成:考勤分、小組分和組內評分。提高小組分占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組間討論;提高組內評分占比,約束小部分積極性差的學生,使其克服僥幸心理。3.4教師課堂講解。針對每章節的重點部分,教師帶領學生熟悉框架結構,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為其課后學習打下基礎。3.5學生課后學習。學生課后學習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1)復習重點,為下次重點知識的提問做準備。(2)突破難點,鼓勵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自行嘗試解決難度大的問題。(3)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習題本,課下獨立完成每章節的課后習題。3.6小組合作學習。(1)重點的鞏固和記憶。根據不同內容,教師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問題搶答、角色扮演等。(2)難點的突破,通過組內討論、組間辯論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3.7教師隨機抽檢。教師采用問題搶答、隨機抽取小組回答等形式,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抽查檢測,然后就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疑難點進行講解。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明確規定教師教的任務和學生學的任務,使教與學相輔相成,實現有機統一;同時,能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提高知識運用能力與教學效率。

4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調查

2015年秋季學期末,筆者就兒科護理教學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筆者任課班級總人數為60人,發放問卷60份,全部收回且有效。問卷圍繞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自主性、課堂參與度與熱情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收集學生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反饋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表示會在課后進行相關學習,為下次課堂討論做準備,學習積極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大多數學生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較高,95%的學生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持肯定態度,表示希望以后繼續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5結論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提高課堂互動效果,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并且從長遠來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還能產生一種持續的動力,增強學生學習兒科護理知識、技能的信心,提高綜合能力。但目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斟酌和探討,比如教師課堂講解的深度如何把握?小組合作形式如何才能更加多樣化、合理化?怎樣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更加有效的評價與反饋?等等。

參考文獻:

[1]肖建武,李明合.兒科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蕢

作者:趙巧燕 李偉南 單位:湛江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