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帶教課程思政研究
時間:2022-09-09 04:29:22
導語:內科護理帶教課程思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OBE理念,文章從推行護理學科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及護理學科課程育人的實踐途徑入手,思考護理學本科教育課程思政的特點與規律,推動護理本科教育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從而培養出既有中醫藥學術背景,又能夠適應我國衛生保健事業發展新需求和現代護理事業發展新需要的護理專業人才。
關鍵詞:OBE理念;護理;課程思政
1護理學科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立的背景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1]。教育部在“”召開后要求各學校采取多種形式抓好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2017年12月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構建“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2]。學習產出導向型教學(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目標或需求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對此對其在護理學科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立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2護理學科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堅持“立德樹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是當前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重要任務。現階段立德樹人是指教育事業一方面要傳授知識,另一方面要培養能力,更重要的在于要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3]。醫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中華民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重視醫務人員人文素養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醫學院校承擔著培養未來醫務工作者的重任,能否培養出既具有高尚醫德醫風,又有高超救死扶傷技能的人才,對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對此,醫學院校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具有實踐價值的立德樹人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5]。醫學院校要順應全國思想政治工作轉型變革,清楚把握“課程思政”發展趨勢,以醫德教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切實履行良醫培育的社會責任[6]。護理專業的本質是關愛,護理專業課程育人途徑上,基礎在課程、重點是思政。由于護理專業的學科本質蘊含著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要素,因此,針對護理學科的課程育人具體模式,將人文護理理念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培養既有醫藥學術背景以及護理知識,又有良好職業素養的護理特色人才,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作為廣西最大的中西醫結合教學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結合中醫藥院校的優勢,探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護理教育課程改革侵潤式融合的有效路徑,通過因醫施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臨床護理教學中,彰顯素質教育的理念,探索出適合本校護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方法,提升護理專業建設中思政教學課程的功能與實際價值,從根本上提升醫學院校在思想政治培訓上的力度,完善臨床護理專業建設,為培養護理專業素質過硬、思想政治覺悟較高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而努力。
3護理學科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立路徑
學校通過全面學習《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試行)》,加深對《標準》內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把教學條件、教育過程和教育質量、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作為一級評測指標,以“大思政”教育觀為指導,在護理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通過對照學校建設“產學研結合突出、民族醫藥特色鮮明、人文精神高貴的綜合性中醫藥大學”的奮斗目標,對照學校人才強校、質量興校的發展戰略,找出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思政教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整合校內思政資源,推行制度建設,推進思政教育改革,以護理學本科教育標準為引導,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護理本科課程體系。通過構建“三位一體”護理全課程育人體系,實現護理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課堂思政,凸顯護理專業課程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特質,更加深刻認識到護理教育應該培養何種人才、如何培養人才和為誰培養人的背景下培養人才,精準切入護理專業知識及技能教學與思政教學契合點,探索護理學科課堂思政體系構建,以點帶面,帶動護理本科專業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力圖使專業認證成為護理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助推器,培養學生既掌握基本的臨床護理能力和中醫護理能力,也具有良好的護理職業素質、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成為一名適應我國現代護理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用型護理人才。對此探討了具體實施路徑。(1)理順護理教學管理體制。按護理學科的特點和功能統一規劃,逐步實現“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開放型理論與臨床融會貫通的教學管理模式。(2)提煉思政要素,融入臨床案例,整合教學內容,建立符合護理學學科特點的理論教學體系。課程改革環節除重視護理專業知識的傳授外,還注重發展學生人際溝通、專業演講和護理實戰操作的能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護理專業價值觀在學生的臨床工作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突出立德樹人亦做到課程育人。(3)堅持素質教育為主線的原則,改革臨床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專業認證背景下,結合本校護理本科人才培養實踐,將德育落實到護理教育教學全過程,為開展護理課程育人工作打開新思路。根據培養目標和的功能,以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為基點開展的課程思政改革,促進教學研究成果轉化,進提高教學質量,為進一步開展中醫藥醫學院校其他護理專業建設的思政課程教學探索提供了參考意見,擴大課程思政教學的影響與受益面。(4)彰顯職業素養的現代護理特征,編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質量標準。根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結合本校認證背景下護理本科人才培養實踐,總結歸納出護理核心課程中所承載的核心價值觀,編寫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建設網上教學資源,進而將人文護理理念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為全面鋪開“全員、全程、全方位”課程育人打下堅實基礎。(5)建立以專業素質過硬且思想政治覺悟較高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使考核體系既注重專業知識體系,又注重道德政治素養,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護理學專業認證的有力契機,加深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引導各護理專業課程積極尋找課程思政契入點,使“育人”教育貫穿于課堂始終,完善和健全專業教育體系,從而進一步推進中醫藥院校的護理學專業辦出中西醫結合特色,提高護理專業在社會上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呂萍.“大思政”視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10):202-203.
[2]中國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S].2017.
[3]張婧.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醫學院校的實現途徑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6):85-86.
[4]俞水香,夏依旦•艾山.立德樹人基本導向下新疆某醫學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6,29(1):53-55.
[5]楊振榮,黃永權,肖慧欣.醫學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2):5-8.
[6]方建宏,劉群英.良醫培育的路徑:把醫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3):238-241.
作者:秦明芳 王思婷 韋麗華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 上一篇:分層次教學在中醫護理學的實踐
- 下一篇:農村養老保障政策演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