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8:49:00

導語: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探討論文

【扼要】目的討論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多選形式,于2008年6月對我縣鶴山社區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40周歲以上280例高血壓病人進行進戶問卷調查。結果用百分率進行統計。病人年齡、文化層次、社會背景不同、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教育內容的需求存在差異性。結論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社區醫務工作者按計劃循序漸進開展健康教育,采用多種形式與方法,滿足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讓病人共同參與到防病、治病、護理、保健中來,建立良好醫護患關系,進步病人遵醫行為及用藥允從性的效果,逐步改變不良行為和習慣,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進步病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調查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斷進步,社區人群對健康知識需求日益增長,高血壓是社區人群常見病和多發病,為討論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開展健康教育,僅靠縣級醫院顯然不夠,必須有社區基層衛生組織共同努力,使病人獲得防病、治療、保健知識,進步病人遵醫行為和用藥允從性,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使實在現知識、觀念、行為同一。現將對鶴山社區280例高血壓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社區相關部分配合下,由經過同一培訓的社區護士進戶問卷調查,要求被調查者意識清楚,無語言溝通障礙,對于文盲,由調查者向被調查對象逐條詢問記錄,做到客觀、正確。于2008年6月對我縣鶴山社區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40周歲以上280例高血壓病人進行進戶問卷調查,調查經病人均知情同意。問卷280份,收回28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166例,女114例,年齡40~82歲,均勻61.6歲,病程≥1.5年。有并發癥172例,單純高血壓108例。遵醫狀況:完全遵醫79例,占28.21%,不遵醫(不完全遵醫及完全不遵醫)201例,占71.79%。生活習慣:吸煙者142例,飲酒者126例。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45例,初中136例,高中及中專60例,大專及以上39例。

1.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對高血壓病人進行調查,調查內容為病人對健康教育方法和內容的需求,采用多選形式,用百分率進行統計。

2結果

2.1病人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見表1。

2.2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見表2。表1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表2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注:*包括指導公道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

3討論

3.1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調查發現,病人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年齡、文化層次、社會背景及疾病輕重不同,選擇教育方法不同。表1顯示選擇醫務職員宣教、指導所占例數最多,為86.79%,原因是醫務職員親身指導,面對面解答病人的疑問,與病人進行直接信息溝通,病人聽得清楚,對醫護職員信任,教育者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說明病人樂于接受灌輸式教育。為滿足病人對信息的需求,醫護職員必須進步專業技術和具備豐富健康教育知識,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開展健康教育。選擇健康教育處方比例最少,為47.86%。健康教育處方是進步病人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易行的非藥物治療手段。病人對非藥物治療不重視,原因是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健康相關行為和心理衛生知識,存在意識上的薄弱性,社區醫務工作者根據病人年齡、文化程度、身體狀況幫助病人選擇適合自身情況易接受的教育方法。

3.2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病人對疾病的治療方法與效果,定期丈量血壓需求高,通過丈量血壓可觀察治療后的效果。對用藥留意事項指導次之。通過對高血壓病人主客觀資料收集,發現部分病人復查血壓正常后自行停藥,或有癥狀時服藥,由于藥物的副作用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高血壓病程長,病人服藥不能持之以恒,完全遵醫79例,占28.21%,不遵醫(不完全遵醫及完全不遵醫)201例,占71.79%,遵醫行為差,影響了治療效果,血壓不穩定,這些不良因素困擾病人,病人需求了解如何公道用藥,用藥留意事項,所用藥物劑量及用藥后有什么不良反應。由于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對疾病危害性熟悉不足,輕視并發癥的防治,對生活方式指導意識淡薄,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男性病人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吸煙者142例,飲酒者126例,分別占男性病人的85.54%,75.9%(女性病人無一例吸煙、飲酒者)。病人重視治療教育,輕視預防教育,對健康教育知識具有一定傾向性,而預防教育同樣起著非常重要作用。醫務工作者加強病人健康教育,使他們從被動接受治療變為主動積極參與治療,進步病人對治療的允從性,允從性是治療有效的基礎,讓病人明確遵醫行為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疾病得到長期有效的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993年美國治療委員會及2004年中國高血壓指南指出,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應配合健康生活方式[1],研究也證實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預防高血壓及增強降血壓藥物效果[2]。

4對策

4.1健康教育方法

4.1.1口頭講解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系統化講解和個體化咨詢相結合。(1)由健康教育者組織以座談會的形式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宣教、指導,促使醫護患之間、病人之間相互交流。病人可以親身經歷先容高血壓的防治及控制血壓的經驗和體會。(2)設立健康咨詢,健康教育者與病人近間隔接觸,一對一進行溝通交流,讓病人樂于接受健康教育者傳遞的信息,建立信任感,增進護患關系,促使病人主動配合治療。

4.1.2書面宣教設立健康教育專欄,如社區衛生服務單位墻報、黑板報等,經濟、方便,隨時更換內容。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宣傳高血壓病相關知識及防治措施等,進步全民保健意識,廣泛宣教,又起宣傳鼓動作用。

4.1.3電化教育設立健康教育活動室,進行電化教育,如電視、錄像、幻燈、VCD等,直觀性強,病人觀后加深印象,又能避免教育者口頭講解時出現解答不全面。

4.1.4制備社區家庭醫生聯系卡告之該社區主治醫師及護士、電話聯系號碼,開通健康綠色通道,對高血壓病人定期進行隨訪、追蹤。

4.2健康教育內容

4.2.1制定健康教育資料內容:(1)什么是高血壓及其診斷標準;(2)定期丈量血壓的意義;(3)血壓高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4)高血壓病診斷一旦確立,是否需要終身治療;(5)什么是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治療中存在的誤區;(6)高血壓藥物治療的留意事項有哪些;(7)高血壓的危險行為主要包括哪些;(8)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9)如何識別和防止并發癥。

為了解病人對高血壓相關知識把握情況,通過詢問病人,也可通過其他形式,組織病人進行高血壓有獎知識競賽,找出存在的不足與誤區,分析原因,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

4.2.2心理調整現代生活競爭力強,在崗病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大,老年病人孤獨,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與身心醫學的發展,很多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系[3]。高血壓病人情緒波動,可直接升高血壓。健康教育者對病人進行心理維護,指導病人保持心理平衡,減輕精神壓力,減少應激,對于性格急躁、易激動的病人,遇事冷靜、平靜的心態。鼓勵病人業余時間參加社區各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如象棋、書法、繪畫、音樂等,轉移情緒,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情。健康教育者要誠懇、關心、尊重、態度和藹、耐心地指導病人,列舉不同心理反應的應對措施,消除不良因素影響,在藥物降壓的同時,給予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增進心理健康。

4.2.3建立家庭支持系統加強對病人家屬相關知識教育,建立家庭支持幫助系統。老年人與社會交往的機會減少,與家庭成員關系比他人更需密切,家屬應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愛與交流,對于文化程度低及老年病人,家屬給予指導與監視,促使病人對醫囑的允從,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讓病人感受到家庭的熱和,幫助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通過本次調查,了解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高血壓病程長,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社區衛生醫務工作者將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確保病人能夠理解知識內容,終縱目的使病人建立健康行為,進步自我管理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配合治療,建立良好遵醫行為,減少并發癥發生,降低發病率,進步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寧玲,王鴻懿.2004年中國高血壓指南看高血壓治療趨勢及要點.中國處方藥,2005,6(39):10-12.

2李蕓,鄭虹,陳紅.信息支持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的影響.現代護理,2004,10(6):505-507.

3徐斌,王效道.心身醫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