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服務減少產科糾紛論文
時間:2022-06-17 05:55:00
導語:規范服務減少產科糾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產科護理;糾紛原因;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法制觀念不斷提高,維權意識逐漸增強。由于醫療服務質量與人們期望之間的差距較大,醫療糾紛發生率明顯升高。為防止護理糾紛的發生,認真分析產科護理中發生糾紛的原因,調整和規范醫療行為,轉變服務理念與管理模式,是減少糾紛的重要措施。
1糾紛原因
1.1法律意識淡薄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患者住院享有生命健康權、知情權、安全權、受尊重權、獲取知識權、選擇權、監督權,患者有權復印病歷。產科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認識不清。在日常工作中,法律意識淡薄,護士對護理行為的法律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包括護理記錄缺乏真實性,護理行為缺乏嚴肅性,一旦出現問題,容易導致糾紛的發生。
1.2技術水平有限,管理制度不嚴專業不熟,經驗不足,對某些潛在性危險意識不足。如產婦肥胖,腹壓運用差,胎兒大小估計不足,致胎兒娩出困難,造成新生兒產傷及窒息。工作疏忽大意,接生時把紗布留在陰道內。服務意識淡漠,護士態度差,觀察病情欠認真。有些醫務人員把個人成見帶進工作中,透露他人分娩治療過程,不負責任妄加評論,導致病人對醫療過程和結果產生懷疑。部分醫療文書的記錄欠完整。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工作制度不完善,是一些醫療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
1.3護患溝通不夠產程是一動態變化的過程,能否正常自然分娩難以預料。有些產婦及家屬認為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產前檢查胎位正、胎心好,就一定能順利分娩,對各種意外情況(如:羊水栓塞、妊高征、心腦血管意外、胎死宮內等危及產婦與新生兒生命的意外)可能在瞬間發生往往沒有思想準備。護士如果不加強分娩知識宣教,不及時將分娩進展情況與家屬溝通,一旦出現難產或異常情況,家屬不理解,認為是護士不負責任、技術差造成的。產婦病情的突發性是形成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
2防范措施
2.1增強法制觀念,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產科是一個專業性強,極易發生糾紛的科室。學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是防范護理糾紛的重要環節。因此,產科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醫療護理與法律》等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職業道德教育,使每一個護理人員從思想上、觀念上和行動上處處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保證”的服務理念,加強責任心,改善服務意識,提高產婦和家屬的滿意。
2.2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完善各項護理工作制度當今時代是高新診療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如:染色體檢查、超聲波、電子胎兒監護等各種技術臨床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孕期保健的質量,避免了一些發育缺陷兒的出生,胎死宮內、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疾病的發生明顯減少。護理糾紛發生往往與護理人員缺乏應有產科理論與過硬技術有關。所以,應加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助產士護理技術。加強對每位護士進行專業知識、急救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保證醫療質量的提高和醫療行為的規范。同時,細致、具體、針對性的制定產科各項規章制度。科學、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是防范差錯事故及糾紛的依據。
2.3強調醫患的緊密聯系,增進和改善醫患關系產科部分糾紛是產婦及家屬對分娩動態過程的不理解而發生。護士要掌握溝通技巧,主動關心幫助產婦,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在檢查、操作前講清目的、意義,以便產婦合作。在產程觀察中發現異常及時與家屬聯系,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和愿望。實行與患者共享醫療信息、決策及共同承擔責任的醫療模式,體現尊重醫護人員和保護患者的知情選擇權。醫療服務中充滿同情心和愛心,對加強醫患之間的理解,減少醫療糾紛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新平.產科護理糾紛發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中國醫學前沿,2008,3(14).
2李潤蓉.兒科護理糾紛防范.當代護士,2005,10:86.
3方秀蓮.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與管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66
- 上一篇:政風評議工作心得感想
- 下一篇:鎮開展創先爭優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