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重度顱腦外傷鼻飼喂養的護理
時間:2022-07-25 11:48:00
導語:透析重度顱腦外傷鼻飼喂養的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度顱腦外傷病人,病情危重,常常處于昏迷狀態,不能進食,加之病人發熱、多汗或使用脫水劑、氣管切開等,很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和營養不良,嚴重影響病情的恢復,因此在顱腦外傷急性期,保證營養的供給,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做好鼻飼喂養護理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護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鼻飼的意義
禁食可使病人抵抗力下降,內環境紊亂,易出現難以控制的感染、菌群失調和上消化道出血,加重腦損害。因此只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才需禁食并胃腸減壓,只要一般狀態允許,即使已有上消化道出血也應早營養。這不僅能提供合理的胃腸營養,建立安全有效的給藥通路,更有助于胃腸粘膜保護,避免腸道菌群失調,還有助于早期發現上消化道出血。
2置胃管技巧
神經外科病人多有意識障礙,很難配合置胃管的操作進行吞咽。由于昏迷病人不能有意識地配合插胃管,并且多有吞咽翻身遲鈍等,特別是氣管切開的病人,氣管內外套管直接或間接壓迫食道,插胃管就有一定難度。我們的體會是:觀察呼吸動作,在吸氣時置管,因為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食道被動擴張,便于將胃管置入。置管時要緩慢抬高頭部,減少插胃管的阻力,同時利用吞咽時間差,減少刺激性,不容易發生嗆咳。這樣插胃管的成功率就高些,可避免因反復插入損傷食道粘膜。若胃管反復置入口腔,則在胃管進入咽后壁后(可從置入長度判斷),旋轉置入胃管,必要時可借助喉鏡。
3鼻飼方法
鼻飼營養應持續低流量胃管滴入,如此既能最大限度降低胃腸負荷,減少腹脹、腹瀉等胃腸并發癥,又能滿足機體對營養的需求。
應密切觀察病人全身和腹部情況,循序漸進,相應調整鼻飼的內容和量,逐步完成靜脈營養向胃腸營養的過度。
4鼻飼時間
一般在病人受傷后3-5天開始鼻飼,每次鼻飼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200毫升,每天6-8次,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保證每日熱量,合理營養和多種維生素的供給,鼻飼的溫度要適宜,一般為38-41℃,如果食物溫度過高,易使胃粘膜燙傷,溫度太低易導致腹瀉。鼻飼中灌注速度不宜過快,這樣易發生食物返流,每次時間為10-15分鐘。
5鼻飼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鼻飼中要注意觀察有無應激性潰瘍的發生,一般在鼻飼錢要抽吸胃液,如抽出咖啡色液體,提示已經發生應激性潰瘍,應暫時停止鼻飼營養。可根據醫囑給藥沖洗胃管,或者給予胃粘膜保護劑等治療,另外,應觀察病人的大便情況,特別是大便的顏色,如發現大便顏色呈柏油樣,也提示發生應激性潰瘍。
鼻飼中注意防止食物污染。鼻飼管每周更換一次,當日晚末次鼻飼后拔出胃管,于次日晨起由另一側鼻孔插入,避免同意鼻孔引起鼻腔壓迫性出血,配置食物時要認真執行操作規范,餐具要洗凈消毒,每次鼻飼后要用溫水沖洗胃管。
觀察腹部情況,如病人腹脹,鼻飼食物中不能含有糖過高,及時查血鉀。注意食物的溫度并保持食物清潔,以防止發生腹瀉,食物易消化少油膩,如因消化不良引起腹瀉要及時調換食譜,選擇清淡食物。
6鼻飼效果
由于我們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進行了合理的鼻飼營養護理,從而使患者在住院期間體重增加,營養良好,無消瘦,無腹脹發生。
- 上一篇:小議人性化護理在兒科病房中的運用
- 下一篇:貫實財政部法規稅政小結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