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小組合作式學習應用

時間:2022-04-29 03:27:41

導語:護理學小組合作式學習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小組合作式學習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新鄉醫學院2010級護理專業本科2個班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3名,女生31名,男生2名,年齡(18.1±1.5)歲,采用合作式學習教學模式;對照組31名,女生29名,男生2名,年齡(18.0±1.2)歲,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2組均在第3、4學期開設基礎護理學課程,學期初教師向學生介紹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知識,以取得學生的合作與支持。2組護生在性別、年齡、所學相關課程成績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2組護生在授課時數、授課教師、授課條件方面均相同。

1.2方法

1.2.1實施方法試驗組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進行授課,其步驟為:(1)由班級全體同學推薦出10名責任感和動手能力較強的護生作為負責人,每2名負責人一組隨機分為5組,其余組員由抽簽產生,每組3~5名護生,均由同一名教師指導。教師于該項理論課授課完成后(理論授課在實驗課的前1周進行),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目的,由教師選編一臨床病例交給護生利用業余時間討論并查新,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2)實驗課開始前將物品分發給每一小組,由同一教師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并示教該項操作步驟后,小組成員自行合作練習操作(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擬真實操作情景,互相指導合作,注意護患溝通)。(3)下課30min前教師隨機抽出1名護生向其他小組演示操作,并介紹此項操作內容的查新情況,結合此病例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小組間護生以100分制進行評價,列出扣分理由。(4)每組護生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實驗報告、查新報告及心得體會。教師于下課前對本次課程進行點評。對照組采用示范-模仿式的傳統授課法,教師邊講解邊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驟后,護生進行練習。1.2.2評價方法1.2.2.1實驗、理論考核課程結束后2組護生均進行理論和操作考試。理論考試包括記憶題(占40%)、理解題(占30%)和分析題(占30%);操作考試成績包括隨堂操作考核成績(占50%)和期末操作技能總考核成績(占50%)。隨堂操作考核成績即每次實驗結束后評定的實驗成績(技能操作考核、人文情操考核、小組病例討論成績、實驗報告、查新報告等);考生總成績為理論考試占60%,操作技能占40%。1.2.2.2教學效果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對2組護生進行教學效果的調查。內容包括專業發展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分析問題能力等11項內容,每項內容分3個等級。考試結束后發放問卷,由護生獨立認真填寫,當場收回,發放問卷64份,收回有效問卷6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1.2.2.3教師評價采用同行和專家進行評價,針對組織形式、教學效果等對二者進行分析比較,形成評估意見。

1.3統計學處理應用

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理論、實驗考試成績比較結果見表1。試驗組的理論、實驗成績及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理論考試試題中不同試題類型的成績也有差別,記憶題成績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理解題和分析題成績比較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成績中隨堂考核和期末總考核成績比較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22組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試驗組75.75%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提高了人際溝通及表達能力;57.58%的護生認為其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綜合知識運用能力;54.55%的護生認為其促進了整體護理思維能力的培養;87.78%的護生認為其提高了檢索、查閱文獻能力;45.45%的護生認為其有利于提高動手能力,增強自信心。

3討論

小組合作式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將單獨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個體競爭轉變為小組競爭、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最終達到小組成員共同掌握知識或技能的目的[4]。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及主干課程之一[5-6],它以基本理論和技能操作為主要內容。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特征和優勢適用于基礎護理學教學活動,可明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護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活躍課堂氛圍,鍛煉護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

3.1小組合作式學習能激發護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小組合作式學習讓護生成為課堂教學和發展的主體,變傳統教學中的護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小組合作式學習中,小組成員根據病例共同設計場景及護理方案,整個過程每個組員都積極參與,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擬真實操作情景,互相指導合作,有效調動了護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護生可在輕松、無戒備的氣氛中聽取和采納他人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參與等方式營造融洽和睦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師生間及護生間的情感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護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及主動參與意識。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93.94%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果。而對照組僅25.81%的護生認為其可激發學習興趣,41.94%的護生持否定態度。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式學習能激發護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2小組合作式學習能培養護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臨床護理工作要求護士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和操作技能獨立完成一些護理操作,更要求護士必須具有團隊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式學習就是通過小組合作,培養護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及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7]。小組成員均能意識到個人利益與小組利益密切相關,個人成功的前提是小組其他成員的成功。因此在合作式學習中,護生在小組練習時會主動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以取得小組和個人的成功。這無形中強化了每位護生的責任感;小組合作式學習中,合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培養了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本研究中90.91%的試驗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有助于促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提高協作能力,87.78%護生認為有利于培養團隊精神,這為日后進入臨床工作打下了基礎。

3.3小組合作式學習能培養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及綜合知識運用能力,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小組合作式學習增強了護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護生學習的潛能,調動了護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是培養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護生能結合理論知識,根據病例自行設計護理目標,分析擬定主要護理措施。護生通過小組協作,解決了護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其人際溝通能力和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考核結果可知,試驗組護生總成績及理論考試中理解題和分析題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記憶題的得分二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小組合作式學習發揮了護生的學習潛力,拓寬了護生的學習思維,有利于提高護生的整體素質和臨床工作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75.75%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提高了人際溝通及表達能力;57.58%的護生認為其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知識運用能力;54.55%的護生認為其促進了整體護理思維能力的培養;87.78%的護生認為其提高了檢索、查閱文獻能力;45.45%的護生認為其有利于提高動手能力,增強自信心。說明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護生經過指導教師啟發式教學,可以對臨床病例進行反復推理和論證,培養了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獨立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

3.4小組合作式學習加深護生對護理內涵的認識在小組合作式學習練習中,小組成員根據病例進行情景模擬訓練,每名護生自主選擇或互換角色進行練習,對患者的需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練習時融入人文關懷的理念,提高護生對醫院護理的感性認識,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縮短護生從課堂到臨床的轉變時間,使其能盡快適應臨床工作。調查結果表明,試驗組54.55%的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可以促進整體護理思維能力的培養;75.76%的護生認為其拓展了書本及課堂知識,加深了護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36.36%的護生認為其提高了護生對護理專業認可度。由此可認為,小組合作式學習可加深護生對護理內涵的認識。

3.5小組合作式學習有利于教學相長小組合作式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護生主體”的教學過程,是推進體驗性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8]。小組合作式學習對教師在知識儲備及教學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學習新技術、新理念,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設計內容豐富、蘊涵知識的優質病例,布置逼真的臨床場景,提一些具有代表性、綜合性的問題來指導學生。教師還要從學生富有創造性的論述和討論中,激發自己的創造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修養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小組合作式學習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對護生的職業生涯有重要的影響。總之,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對提高護理教學質量、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高敏常紅娟朱明明張瑞芹張金華工作單位:新鄉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