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本科生實習分析

時間:2022-04-04 10:10:07

導語:護理學本科生實習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本科生實習分析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注重臨床知識與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臨床實習是護生由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轉換的過渡時期,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重要環節。由于臨床護理實習環境的復雜化、臨床護理工作的高負荷、激烈的就業競爭等多方面的因素使護理本科實習護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輕度的壓力可使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長期過大的壓力可使機體平衡失調,導致身心疾病。實習初期是護生進入臨床實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消極經歷會對護生實習中后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如果護生在實習初期面對各種壓力時,不能夠積極的應對,不僅會直接影響整個實習期的質量和效果,甚至會動搖他們從事護理工作的決心[1]。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護理本科實習生在面臨壓力時能正確、積極地處理和應對,從而提高實習效果,本研究對本校實習護生進行壓力情況的調查分析,探究導致護生實習初期壓力的根源,分析影響護生實習效果的潛在因素,從而能及時有效地對護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心理衛生教育,幫助護生順利渡過臨床護理實習期[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校安排的27家實習醫院的護理本科生282名,所選取的對象均為進入臨床實習時間滿2個月的護生,排除休病假和請假超過1個月的護生。其中,女生261名,男生21名。1.2方法。1.2.1研究工具。(1)本科護生基本資料調查表:該表根據研究目的,參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后自制而成,包括本科護生的性別、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擔任班干部、入學時選擇護理專業的意愿情況、實習醫院等級、家庭居住地、性格、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職業是否與醫療相關等情況。(2)護生實習壓力量表:該量表由美蓮等編制,包括6個維度(工作性質、工作負荷、實習準備、人際關系、工作支持、學習與工作的沖突)共37個條目。1.2.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在護生臨床實習的第2個月發放調查表共313份,現場回收,回收調查表282份,有效率100%。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本科護生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有效調查護生282名,女生261名(92.6%),男生21名(7.4%),年齡19~25歲,平均年齡(23.58±0.95)歲;非獨生子女245名(89.9%),未擔任班干部者217名(76.95%),自愿選擇護理專業者99名(35.1%),在三級醫院實習者249名(88.3%),實習帶教情況較好者141名(50.0%),學習優秀者50名(17.7%),家庭所在地為農村者235名(83.3%),性格外向者170名(60.3%),家庭名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者206名(73.05%),父母職業與醫療事業不相關者277名(98.22%)。2.2本科護生實習初期面對的主要壓力源。根據護生實習壓力量表中各項目的得分,將臨床實習初期護生的壓力源進行排序,取前10位,結果見表1。

3討論

學生結束了熟悉的校園生活,進入臨床實習,由于醫院環境、人際關系、工作學習、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擇業活動等很多因素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壓力。能否正確有效指導護生應對實習中的各種壓力,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和專業思想的穩定有著重要影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病情急劇變化或死亡時,帶教老師或醫生不在場”“護理艾滋病、結核、乙肝、丙肝等傳染病患者”“患者死亡擔心”等方面是護生實習初期主要的壓力源。護生從學校來到醫院這個復雜的環境,當遇到緊急情況時,護生多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是恐懼,加之護理操作的不熟練,缺乏臨床經驗,很多護生表現出對實習的擔憂[3]。進入臨床實習后,面對新的環境和學習、工作內容及緊張的工作氛圍,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醫院應幫助護生盡快熟悉和適應環境,向學生介紹科室環境、科室人員構成、物品放置、相關規章制度、基本工作流程以及醫院的工作習慣等,盡快消除護生的陌生感。其次,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執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諸多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學行為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增強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習的質量。因此,醫院應當選拔優秀的臨床帶教老師,加強老師對臨床帶教工作的重視,樹立臨床實習應以護生為主體的帶教意識。此外,實習初期是為護生樹立正確觀念的時期,帶教老師應注重對學生專業思想、價值觀念及工作規范的陶冶和影響,幫助學生以正確、積極和輕松的心態進入臨床護理角色,緩解護生實習的壓力水平[4]。實習初期的護理工作對護士的職業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積極的臨床經歷會使護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勵他們敢于面對各種壓力,在未來的工作中尋求更好的發展。護理操作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也需要實踐經歷的感悟,特別是難度較大的操作,需要不斷反思、積累經驗,逐步提高。護生的臨床經驗不足,可能是導致其應對能力不足的原因。臨床工作比較繁重,有時帶教老師會給護生安排大量的基礎護理工作,這會使護生感到自己是干雜活的機器,未受到尊重,身體處于緊張、高壓狀態,很難使護生在工作中達到精力充沛的狀態[5]。臨床帶教老師可以通過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開放式討論,找出解決辦法,幫助護生積累經驗,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護生的應對能力。另外,帶教老師也要多了解護生的心理狀態,與其溝通交流,多給與鼓勵。在實習過程中,引導護生與患者溝通交流,鼓勵其對患者要主動、熱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多關心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為后期的實習工作打好基礎[6]。

本研究揭示了護理本科生在臨床實習初期的壓力狀況并對此進行分析,明確了一般資料中個人因素所造成的影響。教師應根據這些特點,在臨床實習初期,針對護生的主要壓力為她們提供合適、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促進護生身心健康,提高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效果[7]。實習初期,教師要加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介紹臨床護理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減少專業挫折感;介紹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就業率等信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減少理想和現實的沖突[8]。其次,應多方面、多渠道加強護生角色的培養,提高護生的認知水平,從而降低其壓力水平;帶教老師也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豐富拓展心理學、教育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同時,教師應指導護生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幫助其正確認識實習的重要性,使其能夠認真對待實習工作,主動與帶教老師溝通、與患者溝通,及時、正確地調節實習中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引導護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并順利走上護理工作崗位。

作者:孫翾 蘇琳 劉錦秀 單位:1.安徽省蚌埠醫學院護理學院實驗中心 2.安徽省蚌埠醫學院安全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