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心理護理在手術中的作用
時間:2022-03-18 10:28:00
導語:剖析心理護理在手術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心理學已成為一門實踐性的應用學科,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醫學衛生知識不斷普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病人對看病、住院、手術都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得到解釋、指導和安慰。常言道“言為心聲”,語言是人與人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心理護理解除或減輕患者術前的焦慮情緒,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主動接受手術治療,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提高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患者術前常有兩點心理活動:一是害怕,二是擔心。害怕的是疼痛和死亡,擔心的是是否出現意外傷殘或傷害。他們反映入院就盼著早日手術,一旦安排了手術日期,他們會惶恐不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盡管術前晚上服用安眠藥,但仍難以入睡。病人術前的這種恐懼和焦慮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例如手術前麻醉效果降低,失血量增大,切口愈合慢等,因此,手術前后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應當進行術前心理咨詢,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如術前他們擔心的疼痛問題,關于手術醫師及手術效果,擔心疾病的性質,擔心室溫及術后愈合情況。有的要求保留臟器,有的不同意輸血,擔心經濟問題等。
了解這些情況后,針對病人的心理問題,我們要做好心理疏導,掌握交流技巧,與病房整體護理融匯變通。另外還要根據不同的病人,用恰當的語言交待術中必須承受的疼痛,如準備在局麻下行下腹部手術應告之病人術中牽拉臟器時會感到不適和牽拉疼,屆時應有思想準備,并告之要進行深呼吸,盡量全身放松,減輕疼痛,對術后如需要用鼻飼管及各種引流管、導尿管,術前應向病人交待,使病人麻醉醒后不致害怕。對于危險性大,手術較復雜心理負擔較重的病人,要介紹有關專家是怎樣反復討論病情,并確定最佳手術方案,使病人深感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重視,非常了解,對手術極為負責,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提高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由于病人對手術室的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印象很深,病人也十分重視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的言談舉止,因為他們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生命如何都由醫護人員掌握了,所以醫護人員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語氣親切,使病人產生安全感,術中醫師和護士應注意觀察清楚病人的情緒變化,心理過度緊張的病人應及時安慰,避免焦躁憂慮、憤怒等不良情緒刺激,器械士與醫師要配合默契,手術程序要熟悉,要掌握手術醫生的特殊習慣,盡量減輕病人的疾苦,一旦發生病情變化,醫護人員應沉著冷靜,不可慌張,以免給病人造成恐懼和緊張,要不失時機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病人安全渡過手術關。病人在手術室停留時間雖然短暫,卻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患者身心最為脆弱的時期,通過心理護理解決了病人對手術產生不必要的精神負擔,使其獲得安全感,從而對醫護人員增加信心,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手術。心理護理日前已成為現代護理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貫穿臨床護理的全過程,遍及護理實踐的每個角落。
- 上一篇:強化黨員春訓工作交流材料
- 下一篇:返鄉流動黨員教育管治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