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思考
時間:2022-04-03 02:57:00
導語:中職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的學生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只會背書、不能應用的現象。臨床調查也表明,中專護理專業學生存在的主要不足有兩點:一是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差;二是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于臨床。按照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婦產科護理學安排在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的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這時候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解剖學、生理學、基礎護理課程,健康評估課程也已經學習了一部分,但專業課課程才剛剛開始接觸,尤其是通過運用護理程序對具體病人實施護理的理念尚未建立,更缺乏這方面的技能。
二、教學方法探索
以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孕婦的護理為例。
1.護理評估用談話法。護理評估是一個有計劃、有系統而全面地收集有關被評估者的健康資料,并對資料的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健康資料的收集是評估和形成護理診斷的基礎,并為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計劃及其評價提供依據。在評估病人時,要從護理的角度評估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在《健康評估》中學生已經學過了評估方法、評估內容,所以在這里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找出護理評估的規律,以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同時找出新問題:即從健康史(與疾病相關的病因和誘因)、身體狀況(主要癥狀和體征)、輔助檢查、心理社會情況等方面進行。而實際上,護理診斷的提出不僅要考慮到上述幾方面,也要考慮到治療手段帶來的問題,如手術可能帶來的創傷,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等,所以必須把治療原則也作為護理評估的內容之一,這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知識。
2.疾病診斷用比較法。婦產科急重癥病人多,作為接待病人的第一個護理人員,護士必須要懂得疾病的診斷和搶救原則,在向醫生匯報的同時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搶救。典型的病人通過對病人身體狀況的評估就應該能作出診斷,診斷的思路總結如下:碰到具體的病人能作出初步診斷,見下表分析:
3.護理診斷用討論法。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核心,護理診斷的過程是認識被評估者健康本質的過程,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提高護理診斷的準確率非常重要。學生往往只會按書本上每個疾病的護理診斷去背和死記,這樣到最后不同疾病的護理診斷會混淆,更主要的是具體病人的病情會與書本上所講有差異。如果不能自己通過評估找出護理診斷,只會按書上的方法去護理病人,那就有可能出醫療差錯,所以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學會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綜合分析、推理判斷,最后依照相應的護理診斷依據作出合理的護理診斷。這個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從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上去找,如妊娠期出血性疾病主要的癥狀就是陰道出血,所以不管病人出血量的多少,失血癥狀的輕重,首先要考慮的護理診斷就是組織灌注量不足,至于這個診斷是現存的還是潛在的就要根據具體病情來看了。其次,從心理社會方面去找,懷孕以后出血當然會擔心小孩的安危和自身的安危,相應的問題就是焦慮。第三,從潛在并發癥上去考慮,而潛在并發癥有兩個方面要考慮:一是疾病發展下去本身帶來的問題,如出血多了會對胎兒造成缺血缺氧,就是有胎兒窘迫的危險;出血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止血的手段又增加了感染的機會,相應的護理問題就是有感染的危險。二要考慮治療手段可能帶來的護理問題,如手術帶來的創傷。最后從知識尋求方面去找,如病人妊娠知識缺乏等。如果這幾方面都能考慮到,提出來的護理措施就比較全面,然后再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論或按照生命活動的影響程序進行排列。
4.護理措施用綱要信號圖式。護理措施是針對護理診斷而提出來的,通過護理措施要解決護理診斷,達到護理目標。對組織灌注量不足這一護理診斷,相應的護理措施要從止血和補充血容量兩個方面去考慮,具體又要根據病人出血量的多少來定。對于出血少,決定保守治療的,如先兆流產和早產要保胎的病人、異位妊娠的非手術治療病人、前置胎盤的期待療法病人,針對這一問題都有共同點:首先是安置病人,原則是制動,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刺激;然后按醫囑使用止血的藥物;嚴密觀察病情,包括出血的情況、失血的情況、并發癥等。如果保守治療失敗,出血增多要終止妊娠的,要做好輸血和終止妊娠的準備。講解后就把它們的關鍵詞用綱要信號圖式表現:安置病人—配合止血—觀察病情—做好準備。而對于出血多,尤其是已經出現失血休克的病人來說,如不全流產大出血、宮外孕破裂出血、前置胎盤大出血、重癥胎盤早剝病人,對她們的處理也有共同點:首先也是安置病人,要求體位平臥位;然后立即開放靜脈,補充血容量;再是配合醫生止血,根據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護士預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再是嚴密觀察病情,除了出血情況、失血情況,晚期妊娠還得觀察胎兒的情況。護理措施可總結為:安置病人—補充血容量—配合止血—觀察病情。心理護理的關鍵是針對性,因此,必須知道病人內心的想法。而要做好這一點,要取得病人的信任,要關心病人、體貼病人、尊重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而對于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等,相應的護理措施可總結為:態度—信任—說出感受(讓病人說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既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也使得護理人員知道病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相應知識。而針對有感染的危險這一護理診斷,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概括為:清潔衛生—觀察病情—遵醫囑用抗生素—增強抵抗力。
5.知識鞏固用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教學中增加個案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能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把學過的理論較好地應用于臨床實踐。在疾病講解前展示案例,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高漲,強化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疾病講解完成后再展示病例,以病例為引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臨床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的能力,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鞏固知識。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增加了個案討論的內容,把護理程序應用于教學,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6.效果檢驗用情境模擬法。在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全部講完后,在實驗室進行一次現場情境模擬練習,通過創設情境,有計劃地讓學生處在類似真實活動的場景中,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以提高教學效果。設置情境:在學校的模擬病房開展,護理實驗員扮演病人,一個小組五個學生扮演護士,其他學生做觀眾。按護理程序進行護理:五個學生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討論得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提出護理措施,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其他同學提出疑問并給他們打分,說明打分的依據,最后教師小結。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三、結語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在強化婦產科專科護理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病人作出護理診斷、確定護理目標、制訂護理措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正確應用護理程序科學管理病人的目的,是護理教育工作者不斷的追求。本文通過對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婦女的護理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對提高教學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 上一篇:太陽能競賽剖析電力電子行業的發展
- 下一篇:深化教學模式提升護理病理學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