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的臨床價值

時間:2022-02-08 03:38:50

導語: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的臨床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兒科患者238例,年齡為3~12歲,平均(7.8±2.4)歲,男162例,女76例。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常規護理患兒119例為對照組,風險管理患兒119例為觀察組,兩組患兒的基礎情況(年齡、性別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行風險管理:(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成員為護士、護士長、護師組成,每人分配不同的職責,由護士完成日常操作,護士長進行巡視監督,遇到問題及時匯報給護師,護師針對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并制定解決方案,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與風險認知意識。(2)風險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開展護理工作,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增強風險事件的把控意識,定期開展護士業務能力比拼、相關知識講座、講解護理工作中各項注意事項,建立健全患兒的病歷記錄。(3)對患兒開展健康教育。針對患兒的具體病癥,開展有效的宣教,針對患兒的心理狀況,通過溝通與交流,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其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耐心解答患兒的各種問題。(4)藥物及設備的維護管理。針對患兒使用的藥品和設備,要做好詳細記錄,保證各種儀器的安全有效性,定期檢查設備和清洗等。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風險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風險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環境滿意度、護理管理滿意度、護士業務能力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討論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規范、試管錯用、輸液外滲、留置標本錯誤、儀器檢查不到位、燙傷、管路脫落、磕傷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容易造成多種風險事件的發生,而對患兒造成二次傷害,影響患兒的身體恢復,增加治療的難度。因而針對具體問題,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手段,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消除意外發生的安全隱患,有助于改善患兒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可從多個方面對各種問題進行有效預防,有助于改善患兒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顯著[4-6]。由于兒科患者是一組特殊群體,患兒耐受能力較差,護理人員要通過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通過給予患兒鼓勵和支持,提高患兒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可保證治療的有序開展。通過健全護理管理體制,實施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推動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針對具體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減少給藥缺陷、意外傷害、管路脫落、壓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顯著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觀察組住院環境滿意度、護理管理滿意度、護士業務能力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明顯改善了患兒預后,使其對護理工作中各個環節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從住院環境、護理管理、護士業務能力等方面均有所體現,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可明顯降低風險發生率,提高患兒護理滿意度。

本文作者:高展張繼紅工作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