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報告
時間:2022-12-26 10:35:44
導語: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證一體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1.1構建思路。護理人員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才的培養必須與醫院緊密合作,才能培養出真正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為此,針對專業崗位(群)對人才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以及職業考證內容確立課程體系,培養可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老年護理、母嬰保健、兒童護理、計劃生育工作崗位,具備臨床護理專業、優生優育、計生技術與生殖保健、孕產婦及嬰幼兒保健、保育常用技能的護理人才,實現“以崗設課,課證對接,崗證結合”的工學結合職教理念,是本課題構建的總體思路。1.2涵義設定。本課題的“課證”指專業課程和職業技能證書。“課證一體”是指將課程知識與職業考證知識融合一體。“崗”指的是護理專業崗位群,包括中醫護理方向專業崗位群和助產崗位群。“崗證結合”是指崗位設置要求與之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相一致。“課證一體、崗證結合”是將專業核心課程、崗位設置和職業資格證書緊密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課程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河源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護理專業通過實施“課證一體、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改革,實現“以崗設課,課證對接,崗證結合”的“工學結合”職教理念。
2課程體系構建過程
2.1深入調研崗證結合明確目標。依據本地區醫療機構的崗位設置,通過對中職護理專業(含臨床護理、助產和中醫護理方向)的人才需求與崗位能力的調研,最終設立“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要求專業每個方向的崗位對應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資格。如學校培養的護理人才既可從事以臨床護理為主的崗位,又可從事以母嬰保健、兒童護理、計劃生育為主的崗位,其對應的崗位證書含括護士執業資格證書、育嬰師職業技能證書等(圖1)。2.2以崗設課課證對接構建體系。在2011—2013年學校建設國家重點示范建設學校時成立了包括政(衛生行政部門)、行(醫院)、校(學校)等三類專家組成的護理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召開會議、集體討論、個別征詢等方式,專業建設委員會提出了構建“課證一體”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即“課程設置對接崗位,崗位對接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由基礎崗位平臺及定向崗位平臺組成:基礎崗位平臺由人文課程模塊和專業課程模塊組成。人文課程模塊包括公共德育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和職業人文課程。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定向崗位課程平臺由崗位方向課程模塊和崗位實習模塊組成,崗位方向課程模塊包括崗位基礎課程、崗位核心課程和崗位拓展課程,崗位實習模塊是指定向崗位專科實習(圖2)。如學校護理專業助產方向在“課證一體、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下形成“一專兩崗,課證一體”的課程設置。它主要由3模塊(人文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專業實踐模塊)1拓展1技長(特色專業技能)構成(圖3)。2.3推行“學崗互融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學校根據護理專業“課證一體、崗證結合”課程體系教學的實施要求,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堅持教學內容對接崗位職業標準和考證內容,教學過程對接崗位工作過程,遵循“學習→崗位→再學習→崗位”的基本程序,創建“學堂亦是醫院,病房也是課堂”的教學環境,實現“崗為學引,學為崗用”的教學目標,“學崗互融”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漸成雛形。同時,在由醫院專家參與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將專業理論課與實訓實操課進行有機組合,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緊密結合,不斷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場景教學等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學”。2.4推進“學校-行業-醫院”三位一體評價體系。在“課證一體、崗證結合”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學校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學生學習情況追蹤和醫療合作單位對教學的反饋及互反饋,緊緊圍繞“學校-行業-醫院”三位一體評價體系,從教學課程出發,在“學校、社會、用人單位”三模塊,“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個方面加以檢測(圖4),認真落實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推進“學校-行業-醫院”三位一體評價體系改革。
3中職護理專業“課證一體、崗證結合”課程體系構建的結論和建議
3.1主要創新之處。本課題以構建中職護理專業“課證一體、崗證結合”課程體系為主,展開中職衛生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研究,將中職衛生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崗位設置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培養學生課程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實現“以崗設課,課證對接,崗證結合”的工學結合職教理念,使學校的人才培養與衛生技術人才市場需求實現“無縫對接”,為中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提供新思路。其主要創新之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主題鮮明,角度新穎,視野開闊。有關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尚少人做,盡管有研究將“課、證”或“課、崗”相融合,但是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②突出崗位就業和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就是崗位教育,課題組堅持學校“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職業教育辦學思想,將整個研究貫穿在平時教學教研活動中,動員全體專業教師積極參與。3.2成效與思考。3.2.1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成效與思考在課程教學內容上,全面分析助產專業崗位需求和所需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必需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根據未來崗位定位可需獲取“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保育員職業資格證書”“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在學生學習護理學基礎、內/外/婦/兒科護理學等專業課程中,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類型,將知識歸納為“專業實務”和“專業實踐”兩模塊,把考試中常考點和多見題型羅列給學生。對育嬰師/保育員/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由學生根據自身職業方向定位,在拓展和特色專業技能課程模塊上自由選擇,分別在第二、第三、第六學期內進行選修或培訓。如在護士改革上,2016年,學校實施護考改革培訓方案,合格率達86.08%,在全省衛校中排名第四,應屆生就業率達98.6%。3.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成效與思考課題實施過程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注重“理實并行、德能并重”的教學,即突顯學生理論與實踐,職業道德與技能操作的能力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推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在課堂上應用視頻播放、模擬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查房等教學手段。在課堂外,組織學生進行崗位見習,讓崗位工作上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現場教學。通過這些改革,使學生感受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有效地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實現“課崗一體”。3.2.3教學評價的成效與思考在中職護理專業“課證一體、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構建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再采取單一的成績考核評價,而是運用多元考核方式,結合崗位能力和職業資格考試要求,理論知識考核主要采取最佳選擇題題型,分別在“專業實務”和“專業實踐”兩模塊上進行考核。實踐考核分技能操作、職業素質(護理禮儀、倫理道德)和人際溝通(語言表達、健康指導)三部分。同時,結合用人單位和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反饋評價,共同建立“學校-行業-醫院”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總之,學校護理專業通過二年的“課證一體、崗證結合”課程構建,以崗設課,根據護理專業不同崗位群(臨床護理崗位群、中醫護理崗位群、助產方向崗位群),設置不同課程模塊,促進了護理專業崗位需求的實踐課程設置,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培養了適合不同崗位的護理人才。同時,加大護理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的進度,如對內科護理進行了精品課程制作并應用在學校內科護理教學中,課件制作精美,配套習題、案例及視頻較多,教師及學生使用后反饋效果好,有利于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由于要求課證對接,崗證結合,對教師教學的難度加大了。教師必需了解相關崗位職業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在備課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參閱大量試題練習,同時完成考證和職業能力培養的任務,有效提高了學校護理專業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水平。
作者:莊麗琴 涂秀菊 楊小斌 單位:河源市衛生學校
- 上一篇:水利工程節水灌溉規劃與設計措施
- 下一篇:學生助教在中職護理實訓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