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
時間:2022-08-12 04:08:29
導語: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機體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是護理學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為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育人的協同效應,總結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特點,分析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通過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滲透思政教育于理論知識中、優化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貫徹課程思政教學綜合評價、制作課程思政課件等,探索將護理人才培養和課堂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該課程的教學中,實現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統一,培養救死扶傷、德才兼備的白衣天使。
[關鍵詞]護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課程之外,學生在校期間的每門課程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院校按照此指導思想,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在傳統教育理念中,人們錯誤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師的任務,其他課堂只需要傳授專業知識。這種認知導致思政教育的孤立,難以發揮課堂思政的領航作用[1]。所以,教育者必須明確思政教育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把思政教育自然滲透到專業授課中,實現課堂與思政同行,似春風化雨,有效落實課堂思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一、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特點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機體在疾病狀態下的形態學改變及其功能和代謝等變化,從而闡述疾病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規律,是護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的橋梁。在護理專業教學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是臨床護理的組成部分,是護生醫學生涯中首次接觸的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在臨床護理中,幾乎所有的護理診斷都離不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臨床實用性較強。在臨床上,該課程研究對象是患者的疾病,而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更需要學好這門課程。如患者檢驗指標出現異常的原因?患者病情如何發展?患者為什么表現出這樣的癥狀?都必須用該課程知識來解答,所以護生可以培養學以致用,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的能力。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具有邏輯性和系統性,護生在學習和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時培養了唯物辯證思維方式。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科學客觀的,必須實事求是地分析判斷疾病的發展與轉歸,尊重疾病本質,培養護生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的精神[2]。
二、護理學專業開展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護理理念發展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新理念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和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更要具備高尚的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愛崗敬業,敬畏生命,關懷患者,具有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懷。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護理工作者需要終身學習和鉆研的必修課程,在教學中將知識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才能培養出符合護理理念的優秀護士。因此,針對護理學專業,將思政教育有機滲透于該課程教學中,對培養德才兼備的護理人才極其重要和必要。但是現階段該課程教學中雖然也包含部分人文教育,但是課堂思政立德樹人的理念并沒有真正落實。究其原因總結如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師大多畢業于醫學院校,缺乏系統的思想政治背景,只重視傳授護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忽視對護生的思政教育、職業素養、人文精神的培養。甚至有的教師偏激地認為思政教育只是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師的責任,忽視了德育是每一位高校教師應盡的職責;教材內容雖然一再更新,但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嚴謹性,缺少對護生綜合能力、價值觀念、職業素養、人文精神的植入;實驗課以單純的驗證性為主,缺少開拓設計性、綜合性、探索性、創新性實驗,從而忽略了對護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理論課的重點為傳統的講授理論專業知識,很少結合時事政策與時俱進,忽視知識用于實踐,缺少新發病例的切入[3]。這種現狀急需改變。所以,教師在護生專業知識授課中,緊密結合護理學專業的特點,潤物無聲地融入思政教育,全面貫徹課堂思政,實現專業知識、護理素養、思政實踐三者相互滲透的一體化結合,最終達到知識、專業、思政并行的教學效果,課堂育護理人才,立德樹護理人才,培養出熱愛祖國和護理事業,無私奉獻、德才兼備的新時代白衣天使。
三、將課程思政融入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中
(一)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
歸根結底,課堂思政是一種教育,教師是其具體的實施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自己具備扎實的專業學識、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正確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品形象正確引導護生、感染護生、教育護生,使護生在專業課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沐浴在德育中。因此,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是實現病理學課程與思政有機融合的必要條件。醫學院校應定期召開思想政治教育講座和工作會議,傳達國家貫徹思政教育精神,弘揚優秀護理思政的教育案例,分析當前最新的時事政策,組織先進的思政教育者向全校匯報;鼓勵和支持教師發表護理課堂思政相關論文、建立護理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參與護理思政教改項目;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和校內護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以賽促教,寓教于樂。通過對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此外,院校應嚴格要求教師在專業知識傳授中必須承擔德育責任和義務,實現該課程、護理素養、德育知識的有機融合,增加對護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想政治影響力[4]。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只有牢牢掌握專業知識,才有可能在思政教育實踐中靈活應用。所以教師要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思政覺悟,增加思政教育能力。積極參加國家思政教育會議,主動學習先進的思政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和經驗,發表思政教育論文,參加思政教改項目和教學比賽,全面剖析和理解課程思政的本質,取其精華。建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思政網絡平臺。可以通過該平臺第一時間了解護生的學習效果和思想狀態,并且不受時空限制地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事半功倍地進行思政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指導[5]。教育者必須高瞻遠矚,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教師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職責和義務。引導護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信心,為他們成為無私奉獻、德才兼備的新時代白衣天使做好思政教育。
(二)滲透思政教育于理論知識中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專業性較強。這門課程的研究對象微觀抽象,專業術語多而枯燥,發病機制復雜難懂,這些會對護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理解造成一定困擾。如何將專業知識、護理素養、思政教育三者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就要求教育者做好充分準備,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精心設計,準確切入知識點[6]。教育者要不斷提煉緊密聯系臨床案例,以專業知識為載體,以敬畏生命、關懷患者為主題,培養護生仁愛友善、救死扶傷的精神,幫助護生建立職業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潤物無聲地有效落實思政育人。如在講解血栓形成時,引入患者因下肢骨折術后長期臥床而并發血栓的病例,因下肢腫脹明顯掩蓋了血栓引起的臨床表現,而被誤診導致患者死亡,強調牢牢掌握該課程知識對護理工作的必要性,敲響警鐘,引起他們對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的重視,培養護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運用形象生動、發人深省的比喻形容抽象、枯燥的病理知識。如講解肝、腎發生免疫損傷性炎癥時,可以類比八國聯軍侵華搶劫和火燒圓明園后的滿目瘡痍。不但使很多瑰寶文物被強奪,還使很多歷史性建筑被破壞,對我國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在加深護生對病變機制理解的同時,還啟發護生以史為鑒,讓護生深刻意識到只有國家繁榮富強,社會才會和諧,人民才會幸福,真正感悟有國才有家。培養護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的民族自信心,有作為、有擔當,奮發圖強,自愿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以社會熱點話題導入,巧妙引出理論知識。如在講解腎炎時,可以先播放為買蘋果手機而賣腎的相關視頻,讓護生在無形中接受病理學思政化。引導護生關注分析社會熱點話題,樹立正確的三觀,敬畏生命,珍愛生命,不斷檢討自己,嚴于律己,抵制誘惑,絕不觸犯人生底線。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啟發護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如在講解治療惡性腫瘤時,設置問題:除化療、放療、手術等外,還有其他治療手段嗎?此時巧妙引入護生已掌握的血液循環障礙知識,引導護生思考到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就可以殺死腫瘤的介入治療。對護生的正確想法給予慷慨表揚和大力支持,鼓勵護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斷思考,勇于攀登,精益求精,培養護生大膽探索、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科學創新精神。采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全面評價某些病理現象。例如在講解血栓和瘢痕的形成時,要一分為二地觀察和分析,這些病變不僅對人體有不利的一面,還存在有利的方面。引導護生多角度評判人物和事情,全面分析解決問題,得到合理的結論,從而培養護生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
為更好地實現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知識教學、護理素養、課程思政的無形滲透,必須按照護理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優化該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教育者要培養護生熱愛護理事業,養成良好的職業責任感:愛崗敬業、敬畏生命、救死扶傷、關懷患者、科學嚴謹、勇于創新。在牢牢掌握護理專業知識的同時,道德情操高尚,民族自信心滿滿,這是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堂思政教育的總體目標。針對不同章節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在實驗教學中融入動物疾病模型復制。在注重護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更要求護生清楚自己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只實驗動物,更是為醫學發展獻身的活生生的寶貴生命。在滿足實驗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少用動物。動物麻醉后才能進行實驗,減輕動物痛苦。實驗結束后,存活的動物要專人妥善喂養,犧牲的動物統一火葬,嚴禁隨意丟棄,培養護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無私奉獻的感恩精神,為其成為一名認真負責的白衣天使打下基礎[7]。在理論知識教學中,需著重培養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護理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堂思政立德樹人的目標。舉例護理先進人物,我國第一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琇瑛先生,熱愛祖國,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護理事業,救死扶傷,追求卓越。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為減輕瘧疾患者的痛苦,毅然以身試藥,尊重客觀事實,嚴謹治學,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結合重大突發事件,2019年12月,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很多護理人員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詮釋了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采用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分組合作學習。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護生相互協作的能力,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翻轉課堂融入混合式學習,利用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使課堂思政不再受時空限制,滲透到教學中,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和職業素養。情景還原,“53袋血生死時速成功搶救羊水栓塞產婦”事件體現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加護生對生命的敬畏和職業自豪感[8]。
(四)貫徹課程思政教學綜合評價
只有將護理素養和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評價中,才能真正實現三者的自然滲透。傳統的僅僅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的標準教學方式,不能體現護理人才培養和課堂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必須舍棄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建立一套全新的護理素養和課堂思政評價體系,應包括病理知識掌握情況、三觀是否正確、護理職業責任感的建立、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等方面。例如,展示護生學習效果:教師在專業知識授課后,要求護生針對已學知識查找資料進行綜述總結,組織護生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比賽,結合護理職業素養引導護生書寫相應的感悟等;在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題中增加部分護理素養和思政教育試題,從考核成績觀察護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政教育情況;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多角度全面評價護生的護理素養和思政教育效果。教育者結合護生綜合評價結果,立足于理論知識、職業素養、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做出客觀公正的思政教育綜合評價。積極鼓勵護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政優勢,揚長避短,促使護生盡快實現知識內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職業責任感和人文關懷能力。
(五)制作課程思政課件
根據優化的護理人才培養和思政教育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結合計算機技術,制作體現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總體教學目標的新課件,突出重難點,聲圖并茂,集視頻、動畫、圖片于一體。旨在開展護理培養和思政教育的同時,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專業知識、最新時事政策、經典臨床案例、社會熱點話題、重大突發事件、歷史優秀人物等,增加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從而有效促進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思政化。總之,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觀念和形式。護理學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堂思政教學,是在專業知識講解中,自然融合培養護生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元素,做到提高教師思政教育素養、滲透思政教育于理論知識中、優化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貫徹課程思政教學綜合評價、制作課程思政課件,實現病理知識、護理素養、思政教育三者似春風化雨般的有機滲透,培養出救死扶傷、德才兼備的白衣天使。
參考文獻:
[1]林晉,唐風華,許穎.高職院校“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103-105.
[2]楊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9,42(2):281-283.
[3]盧林明,劉振宏,支慧,等.病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右江醫學,2020,48(9):714-716.
[4]杜艷偉,樸松蘭,謝占峰,等.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0):89-91.
[5]黃誠,楊少芬,李佩琴.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4):39-41.
[6]任傳偉,韋麗華,李園園.基于人文內涵的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8):38-39.
[7]段麗芳,李鑫,張曉芹,等.病理生理學教學中課程思政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5):81-82.
[8]鄭錦花,魏亞敏,陽玉中,等.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學課程教學與實踐的改革探索[J].教育現代化,2020,7(30):138-140.
作者:鄭新華 郝麗亞 單位:平頂山學院
- 上一篇:光纖通信網絡運行及維護策略
- 下一篇:互助式教學法在中職護理學的效果評價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