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考核方式對規培護士的影響
時間:2022-05-31 02:52:55
導語:培訓考核方式對規培護士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方式對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影響。方法:接受規范化培訓護士272名,按接受規范化培訓時間先后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36名,對照組按照傳統規范化培訓方式進行培訓、考核,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方式進行培訓和考核,觀察比較兩組規范化培訓前后床旁綜合能力和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結果:培訓前兩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規范化培訓后,試驗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01)。結論: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能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提升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規范化培訓護士;床旁綜合能力;護理
規范化培訓是《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提出的針對新入職護士發展目標的基本培養要求,目的是提高新入職護士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滿足臨床護理需求[1-2]。床旁綜合能力是指護士獨立思考、護理評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是結合臨床護士的理論和操作考核,并引入其健康教育、應急處置、護理,是評估低年資護士實際工作能力的側重點[3-4]。為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2018年我院采用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方式進行培訓考核,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規范化培訓護士136名設為試驗組,其中男2名,女134名,年齡19~23(21.94±1.33)歲;專科75名,本科61名。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規范化培訓護士136名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名,女133名,年齡20~24(22.00±1.00)歲;專科78名,本科58名。納入標準:專科及以上學歷,護理院校畢業,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入職時間>2年、培訓期間離開護理工作崗位>3個月、中途退出、培訓配合性差者。兩組規范化培訓護士性別、年齡、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培訓方法1.2.1對照組培訓方法按照傳統規范化培訓考核方式進行培訓考核,具體方法如下。1.2.1.1建立規范化培訓護士管理團隊根據《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3]中相關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和要求等,組建規范化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團隊,主要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院級示教員、科級示教員等,形成由護理部-大內外科-臨床各科組員組成的3級規范化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管理架構。1.2.1.2落實規范化培訓方案①培訓內容分類,配備規范化培訓人員。根據規范化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項目和我院共性培訓項目,將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培訓內容分為給藥類、標本采血類、監測與急救技術類、氣道護理類、基礎類、排泄類、無菌技術類、管道類、急救類、護理禮儀類、綜合能力類等共11類57項,每個類別配備2~11名院級示教員,負責各類別技術的教學及考核。院級示教員需具備護師以上職稱、工作年限>5年、專科及以上學歷、獲得相關教學培訓證書、每年在期刊有1篇及以上、專科護士、具有教師資格證護士、護士長優選。②制定規范化培訓計劃。規范化培訓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周期為2年,其中崗前培訓2周、臨床科室輪轉22個月、雙向選擇定科期1個月。根據臨床和個人需求,填寫培訓計劃表和臨床輪轉路徑表,制定培訓計劃。所有規范化培訓護士均需在內、外、婦、兒、急診、重癥監護病房(ICU)等科室輪轉,每個科室輪轉時間為3~6個月。③實施細則。全員崗前培訓的基礎理論學習在院內大會議室集中學習,臨床技能操作培訓在示教室現場示教;到各科室輪轉培訓時均在示教室,采用現場操作、模擬演練等多模式培訓。其中入職時間<1年的護士是由規范化培訓管理小組人員和科室內培訓為主,入職時間1~2年的護士是以導師帶教為主,均要求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質量考核、專題培訓等。1.2.1.3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理論知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個人多媒體匯報、面對面訪談等。理論基礎知識考核每季度1次,由護理部出題采用閉卷方式。操作技能考核每月1次,由各規范化培訓護士根據自己時間自行擇日到示教室接受規范化培訓護士管理團隊成員的考核;個人多媒體匯報、面對面訪談每年各1次,由規范化培訓護士管理團隊成員統一安排時間、地點施行。1.2.2試驗組培訓方法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方式,具體措施如下。1.2.2.1制訂培訓考核計劃、考核標準將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納入規范化培訓計劃,規范化培訓護士需通過床旁綜合能力考核合格方可獨立上崗。根據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流程制定考核標準,各專科再根據專科工作要求細化考核項目,考核總分為100分,<80分為不合格,需再次培訓至合格方可上崗,≥80分為合格,可獨立上崗。1.2.2.2成立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小組組長由護理部副主任擔任,副組長由各大科護士長、院級床旁綜合能力示教員擔任,成員由各病區護士長及教學組長組成。1.2.2.3實施①對試用期內的規范化培訓護士,由護理部及大科組織培訓,臨床技能操作培訓均由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小組成員集中規范化培訓護士到病床旁現場示教,并根據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標準進行講解,注意理論和實踐結合,突出專科護理及臨床思維的培訓,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培養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試用期結束前考核1次。②各病區護士長定期對規范化培訓護士所分管的病人進行追蹤、評價其對該病人全程、全面、連續床旁綜合能力的掌握情況。每月至少組織1次現場示教的專科常見病或多發病床旁綜合能力培訓。1.2.2.4考核①科室每月考核1次,抽1例常見病或多發病病人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專科知識、體格檢查、評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②在規范化培訓護士夜班準入前,由大科或護理部按照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標準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夜班準入,獨立上崗。③通過夜班準入后至規范化培訓結束前,大科3~6個月組織規范化培訓護士考核1次,護理部每年組織考核1次或2次,對考核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訓至考核合格。④提前3~5d向規范化培訓護士發出考核通知,規范化培訓護士接到通知后,自行準備專科性強、癥狀典型、護理問題多的病例作為考核對象接受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專科知識、體格檢查、評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考核程序為規范化培訓護士床邊護理評估、匯報病史,考核老師提問相關護理計劃及問題,規范化培訓護士回答,考核老師點評、評分等。對考核不及格者給補考1次機會,并納入護士培訓質量考核分及績效,同時記錄入規范化培訓手冊中(必要時延長規范化培訓期3~6個月)。⑤對典型病例,規范化培訓護士可以向護士長申請進行床旁綜合能力的考核,護士長考核合格后,病人準備出院時,規范化培訓護士向規范化培訓護士管理小組提出申請,規范化培訓護士管理小組安排老師到病房對這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考核并發放問卷給這名病人,同時發放問卷給同組的護士(每季度1次)。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規范化培訓護士床旁綜合能力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①床旁綜合能力:培訓前后由規范化培訓團隊選取1例病例,采用自制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標準對規范化培訓護士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30分)和綜合能力(70分)。理論知識主要為專科基礎知識;綜合能力包括體格檢查、評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②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表于培訓前后進行問卷調查。該問卷表包括工作環境、病房操作設施、后勤保障服務、醫技人員認可、受到重視度、進修評優機會、醫護合作、排班、團隊精神、薪酬待遇1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滿意為5分,基本滿意為4分,一般或不確定為3分,不太滿意為2分,不滿意為1分,總分5~50分,分數越高說明滿意度越好。問卷表內容效度為0.794~0.810,總Cronbach′sα系數為0.846~0.954,重測信度0.862~0.878。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培訓前后兩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3討論
床旁教學是在病房內病人床前進行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臨床技能和溝通交流能力最好的教學方法[5-6]。床旁綜合能力培訓主要通過在病人床旁真實的臨床情境中,通過收集病人資料、體格檢查、專科知識、評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應急處置等方面內容進行培訓,教學手段和方式全方位且多樣化。為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我院對規范化培訓護士除落實常規規范化培訓外,選擇典型案例通過床旁教學培訓方法,從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著力培養,由院級、科級床旁綜合能力示教員根據專科特點,每月組織至少1次針對典型案例床旁綜合能力培訓和考核。示教員通過引導規范化培訓護士如何逐項收集病人現狀等病情信息,如何進行護理體格檢查,如何針對疾病特點進行專科護理評估、信息整理歸納和分析、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以及與病人的溝通交流、健康教育及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等床旁教學過程,使規范化培訓護士通過實例能明確與病人溝通交流時的切入點、信息收集步驟和方法,減少盲目性溝通,緩解護患溝通時的緊張;有利于提升護士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病情分析的正確性、病情匯報的準確性;有助于培養規范化培訓護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效果優于對照組枯燥、抽象、被動的教學方法,且規范化培訓護士親自觀察、深入經歷、切身體會能更好把理論與實踐進行關聯,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從本研究結果可見,培訓前兩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試驗組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明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能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護士工作滿意度是護士對工作的認可及滿足感程度,是對自身工作的價值或公平性體現的一種評估結果,與護士人力資源短缺、流失、倦怠和身心健康等密切相關,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直接影響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及護理專業的發展[7-8]。王鏡茹等[9]調查報道,年輕、護齡短、職稱低、無正式編制的護士工作滿意度處于較低水平。護士綜合能力增強可提高護士職業忠誠度和歸屬感,是提高護士對工作滿意度的重要保證[10]。本研究試驗組采用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提高了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床旁綜合能力,使其在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交流時、健康宣教和實施護理時更自信、更從容,處理應急事件、解決問題時技術更加嫻熟和專業,更容易獲得來自病人及家屬、醫生、護士、領導等的信任、肯定和受到重視,使其工作自信心倍增,從態度、信念和行為上更加認可和熱愛護理工作,最終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本研究結果可見,培訓前兩組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試驗組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能有效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綜上所述,床旁綜合能力培訓考核是在示教室現場培訓、模擬演練等傳統教學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以臨床真實情境方式教學考核使護士對所學知識更加直觀,達到了培養規范化培訓護士床旁綜合能力的教學效果。
作者:黃浦 覃美鳳 歐雪群 廖春麗 何慧 羅力靜 單位:河池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盲人摸象故事反思語文教學研究
- 下一篇:PBL教學法在本科旅游管理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