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0 10:13:50

導語:精神科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科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科護理中采用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選取在2018年1—12月期間來該院精神科進行治療的1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結果對照組在專科護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用藥護理、健康教育、病區安全等護理質量指標與研究組比較,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0.00%,護理人員滿意度為80.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5.79%,護理人員滿意度為96.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人員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比,對照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如暴力行為、吞食異物、自殘、跌倒、噎食、外走等)均多于研究組,兩組間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在精神科中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還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患者與護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標準化;護理管理;管理體系;精神科

標準化護理模式主要是指以有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的科學管理的方法進行護理[1]。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護理服務需求的增高,多種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被應用,其中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是最為常用的一種[2]。精神科患者比較特殊,由于患者受到癥狀的影響,思維、意志、行為、情感等異于常人,導致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經常會給護理人員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3]。因此,精神科的護理安全十分重要,一旦發生危險事件,不僅給護理人員及家屬造成傷害,還可能影響科室的正常工作。為此,為提升科室的護理安全及質量,該研究選取在2018年1—12月份期間來該院精神科進行治療的1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研究組采用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取得了極佳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該院精神科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95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上述基礎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具體操作如下。1.2.1制定標準化。由科室內護士長、科室主任、護理骨干共同研究制定標準化護理管理的制度,并成立護理監督小組,對標準化護理管理制度執行進行指導與評價。1.2.2護理流程的標準化。規范科室內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依據每位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每日的工作流程,細化工作項目,制定工作目標;針對護士長來說,要制定好每日的查房計劃及內容,分布好每位護理人員的任務;針對基礎護理(如口腔護理、會陰護理、康復訓練、健康教育等)要制定合理的操作步驟,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步驟來進行護理,以提高基礎護理水平。1.2.3質量控制標準化。①為控制科室質量,成立了質量監督小組,組成由護士長擔任,不定期檢查精神科科室內護理標準的落實情況,評估護理風險,發現危險因素,要及時處理、上報。②護理人員要做好自我工作的管理,增加責任心,要嚴格執行工作流程及相關工作制度。1.2.4健康教育標準化。根據精神科各類疾病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學習,并記錄學習情況。1.3統計方法。該研究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指標。對照組在專科護理、基礎護理、護理文書、用藥護理、健康教育、病區安全等護理質量指標與研究組比較,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患者的滿意度。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0.00%,護理人員滿意度為80.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5.79%,護理人員滿意度為96.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人員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經過對比,對照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如暴力行為、吞食異物、自殘、跌倒、噎食、外走等)均多于研究組,兩組間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研究結果,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0.00%,護理人員滿意度為80.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5.79%,護理人員滿意度為96.00%,研究組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人員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施標準化護理管理,使患者能夠更積極地配合治療;通過親切的與患者溝通,使患者能夠感到溫暖,以此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經過對比,對照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如暴力行為、吞食異物、自殘、跌倒、噎食、外走等)均多于研究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施標準化護理管理,能增加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的意識,做好預防各類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4-5]。

綜上所述,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的建立使得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也逐漸轉變,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而且融洽了患者與護理人員的關系,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值得在臨床上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褚海燕.標準化護理管理體系在精神科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14):119-121.

[2]鄧玲,陸欽,范雪嬌.標準化護理管理資料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0):256-257.

[3]霍春暖,劉婧桓,宋雁賓,等.運用標準化護理深化優質護理服務護理管理雜志[J].2013(3):194-195.

[4]麗丹.標準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風險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9):172-173.

[5]張愛琴,臧季賢,孫琳,等.標準化管理在護理質量建設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9):638-640.

作者:劉情情 范海嬌 單位: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