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臺骨折手術護理研究

時間:2022-04-09 11:30:00

導語:脛骨平臺骨折手術護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護理研究

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內骨折中一種較嚴重的疾病[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時合理的治療外,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十分重要。臨床資料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脛骨平臺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齡19~77歲,平均49.5歲;閉合性損傷44例,開放性損傷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護理措施術前護理:①加強心理護理:患者常因傷勢突發,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礙,患者存在各種心理問題,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復也很重要。護士應給予耐心的開導,加強護理,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的方法,增進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懼心理。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2]。②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護理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肢足背動脈搏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靜脈栓塞、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要明確合理選擇降壓藥物,同時兼顧麻醉效果,確保手術安全。

術后護理:①密切觀察: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并詳細記錄。注意觀察患側肢體的血管、神經、肢體疼痛、腫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師。②術后疼痛的處理:術后隨著麻醉藥物的逐漸衰退,患者傷口開始疼痛,有的煩躁不安,疼痛難忍,大喊大叫,影響其他手術患者。要教會患者學會放松,鼓勵患者堅強勇敢,樹立戰勝疼痛的決心,同時給患者講解術后24小時內切口最痛,48小時后會明顯減輕,必要時使用止痛劑。③引流管的觀察:患者手術后,一般帶有引流管,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防止引流管滑脫及倒流。及時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引流量,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拔出引流管。④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是功能恢復的關鍵。康復鍛煉應在骨折復位、固定后盡早進行,其康復護理的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鍛煉時間于術后第2天根據醫囑行CPM康復鍛煉,從0~30°,逐漸加大屈伸度數。為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可以髕骨按摩推拿,進行物理治療。術后3~5天開始做臥位保健操,加強練習上肢肌力,對患肢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練習,患肢髖、踝、趾主動運動,均以不感到疲勞為宜。術后第3周開始,由醫護人員每天定時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關節無負荷的主動運動。

結果

本組78例患者均進行了隨訪,時間4個月~1年,平均8.1個月。骨折均在3個月內臨床愈合。根據Rasmussen膝關節功能評定標準[3]:78例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其療效結果為良好75例,較好2例,一般1例。討論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膝關節遭受內、外翻暴力的撞擊或墜落造成的壓縮暴力等均可導致脛骨髁骨折。由于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其處理與預后將對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脛骨平臺骨折常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遺漏診斷和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畸形、力線或穩定問題,導致關節功能的障礙。因而,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與處理是膝關節創傷外科中的重要課題。脛骨平臺骨折是指脛骨上端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發生骨折。其特點是屬于關節內骨折,易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因此,在患者術前、術后要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對疾病,加強鍛煉。鍛煉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為了術后盡早康復訓練,必須有堅強內固定作前提,內固定是否合理堅強是康復訓練必須考慮的。正確的康復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護士在康復護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早期心理康復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康復療效,康復訓練時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患者進行術前、術后的護理和個體化的訓練,講解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強患者戰勝疾病和疼痛的信心,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復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