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室護理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
時間:2022-06-05 08:42:29
導語:醫院手術室護理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以及護理對策。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術室患者及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組,分析目前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并采取與之對應的護理管理手段,與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間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成效進行對比(對照組)。結果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環境因素、技術因素、人員因素和管理因素,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手段,研究組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研究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同樣顯著(P<0.05)。結論對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對策,對改善基層醫院護理管理成效、提高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管理;危險因素;護理管理對策
手術室是醫院中最為重要的技術部門之一,是搶救患者不可缺少的場所。高校安全的環境是確保手術成功,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基礎。隨著護理醫學的研究逐漸深入,人們對于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護理的分工也越來越精細[1]。手術室的高效護理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手術室護理管理人員必須做好每一個環節的控制工作,如果發現手術室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在第一時間將隱患排除,做到防患于未然。分析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總結方法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術室患者及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組,手術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齡最小的為16歲、最大為62歲,平均為(36.3±7.1)歲;其中骨科手術患者42例、婦科手術患者27例、普外科手術患者20例、其余手術患者16例。與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間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成效進行對比(對照組),手術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齡最小的為15歲、最大為66歲,平均為(38.1±7.4)歲;其中骨科手術患者41例、婦科手術患者28例、普外科手術患者19例、其余手術患者17例。排除合并有嚴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感染患者的患者。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對比組間差異結果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研究組則首先對目前醫院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醫院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因素,結合醫院實情制定具體的護理管理手段。
1.3評價指標
(1)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醫護人員的滿意度進行調查。(2)不良事件發生率: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操作失誤、傷口感染、意外傷害、準備失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1.4數據處理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學分析,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其余計數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通過t值檢驗。P<0.05代表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對比研究組120例患者的滿意度為92.5%,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1.67%,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30名醫護人員發現,研究組中表示非常滿意的有18名(60.0%)、滿意的有12名(40.0%)、沒有不滿意的案例,對護理管理滿意度達到100%;對照組中表示非常滿意的有14名(46.67%)、滿意的有9名(30.0%)、另外7名醫護人員表示不滿意(23.33%),對護理管理滿意度為76.67%。研究組醫護人員的護理管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研究組120例患者中發生操作失誤、傷口感染、意外傷害、準備失誤等不良事件的有5例,發生率為4.17%;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67%,研究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兩組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
第一,環境因素。首先是噪聲影響,常規手術室的噪聲通常控制在10~15dB之間,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呼吸機、高頻電刀等設備和器械,均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尤其是部分儀器產生的連續性噪聲對手術室帶來較大的影響;此外,室內工作人員交談的聲音約為58~62dB之間[2],尤其是骨科手術過程中還有敲擊、電鉆的聲音,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同時對手術室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不利,影響工作效率。第二是空氣問題,手術中使用的異氟醚等麻醉藥物及其他含氯消毒制劑等均可能揮發,為手術室空氣造成濡染,電刀灼燒組織還可能產生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從而引發不適。在少數人數較多的大型手術中的影響尤其較大,造成手術室藥品及器材的污染。第二,技術因素。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新技術、新設備及新方法應用于手術室中,功能齊全、操作便捷的醫療設備也越來越多,為疾病的手術治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的難度,難度上增加了手術室護理風險,從而影響護理安全。第三,人員因素。首先是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基層醫院中護理人員的學歷水平、工作資歷以及業務能力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少數護士的資歷較淺、工作時間段,業務能力不強,讓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此時對病情和護理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就可能造成各種失誤,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此外則是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目前,很多醫院的醫護人員注重業務能力的培養,溝通能力相對較差,不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較少,就連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和配合程度也較差,溝通不暢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和訴訟等嚴重后果[3]。第四,管理因素。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影響護理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基層醫院護理管理工作沒有對護理管理理念進行更新,制度也較為落后,對于護理工作的監督力度較弱,導致護理管理工作不完善,例如護理人員的失誤得不到糾正、普遍存在的危險因素得不到反饋,甚至有違反操作的行為,極大的威脅到護理管理安全。
3.2手術室護理管理危險因素的應對措施
第一,手術室環境控制。最好手術室的布局控制,嚴格依照《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中的標準進行布局,嚴格劃分清潔區與費清潔區;加強室內消毒,做好手術室的空氣監測、嚴格限制人員的流動,使用紫外線消毒機、含氯清潔劑等對地面、桌面等進行擦拭。引進先進的設備、器材,盡可能間噪聲控制在最低范圍內。第二,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工作,結合醫院護理人員的實際護理水平應個體化的學習與培訓計劃。主要有:護理操作技能、手術室急救措施,培訓結束之后開展相關的考核工作[4]。日常工作中也應當開展相關知識的考核,要求所有護理人員都能夠全面掌握護理技能,定期開展院內和院外的學術交流會,分享手術室護理管理心得。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法律意識的培訓,積極在醫院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規范,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在護理工作中懂得維護自身的權益以及患者的利益。第三,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首先是增加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力度,制定強有力的管理條例對醫護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不斷降低護患之間的糾紛發生率,確保護理人員能夠自覺的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培養良好的預防護理風險習慣。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重視護理管理風險對策的實施,不斷健全制度。最后,做好護理風險的評估,尤其是容易出現糾紛和投訴的問題予以重視,全面分析失誤發生的原因,掌握風險事故出現的信息,評價其后果[5]。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面分析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深入護理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對策。最終結果證實,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醫護人員對于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2014年未采取措施的患者,且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組間差異結果顯著,值得在醫院中推廣和應用。
作者:張英芳 單位:沈陽市于洪區馬三家中心衛生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張芬菊.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4):634-635.
[2]李春麗,于麗娜,宋玲,等.護理綜合管理軟件在手術室壓瘡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11):1222-1223.
[3]高翔,周生敏,王娟,等.手術室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0):128-130.
[4]任月環,孫紅敏,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術室護理風險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13,35(12):1907-1908.
[5]尚菊,杜興,金曉莉,等.手術室相關的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防控策略[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7):388.
- 上一篇: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觀察
- 下一篇:兒科護理實習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