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標示在手術室護理風險控制的作用
時間:2022-11-17 09:53:57
導語:護理標示在手術室護理風險控制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風險可能會發生在每個環節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在手術室護理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對患者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從而影響醫院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1]。由于手術室醫護人員流動較大,導致護理風險發生率較高[2]。為降低手術室風險發生率,本研究將護理標示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信陽市中心醫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行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以2017年1—8月接受手術室常規護理的100例為對照組,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接受護理標示風險控制管理的100例為觀察組。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中男54例,女56例;年齡為23~47歲,平均(35.47±2.58)歲;手術類型:骨科手術20例,婦科手術35例,耳鼻喉手術30例,泌尿科手術15例。觀察組中男52例,女58例;年齡為24~48歲,平均(36.44±2.16)歲;手術類型:骨科手術30例,婦科手術25例,耳鼻喉手術15例,泌尿科手術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1.2入選標準。①均在信陽市中心醫院擇期行手術治療。②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無先天性臟器疾病及精神異常等疾病。1.3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手術室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調節適宜溫濕度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接受護理標示護理,護理標示形式有標語、色牌、卡片、腕帶等。護理標示的分類:①患者標示。通過腕帶、床頭卡等形式對患者進行標示。腕帶上寫上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名稱、病區等信息。如患者有特殊疾病或藥物過敏,應使用紅色的腕帶,并與普通患者區分開。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前應帶上腕帶,以便術前三查八對。②管道標示。用于患者治療所出入患者體內的管道,使用一次性粘膠式標簽標示,不同的管道應使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并在標示上寫清置管人姓名及置管日期等詳細信息。③藥物標示。手術室各種藥物應用根據其不同的用藥方式、用藥途徑及用藥禁忌等內容進行顏色標示,以便區分。④手術空間標示。手術室對環境要求極高,為了更好的區分,應用手術空間標示將無菌區域與污染區域做出明確的區分,避免污染無菌區域。1.4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手術室的護理缺陷率、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等。采用本院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61~70分為一般,71~85分為滿意,>85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室護理風險發生率。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3.00%)低于對照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患者滿意度。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是護理風險的高發科室,因手術室醫護人員流動大,導致護理風險率升高,護理風險可能出現在每個環節中,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增加護理人員的精神壓力,影響工作效率[3-4]。護理風險也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傷害,護理人員的操作不當不僅可能導致患者傷殘,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5]。手術室的護理風險主要包括患者混淆、錯誤用藥、手術器械或紗布遺留患者體內、手術切口感染等[6]。護理人員通過護理標示,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快速分辨出患者身份信息,避免出現患者混淆的情況,并能依據患者腕帶的顏色辨別患者的疾病程度,給予患者相對的護理措施。
通過清晰明確的藥物標示、管道標示,減少了護理人員慌忙中出現用錯藥物或管道使用不當的情況發生,減輕護理風險對患者的傷害。手術空間標示通過不同顏色對區域進行劃分,白色為清潔區,紅色為污染區,不僅保證了手術室的整潔、衛生,也能明確地將無菌區與污染區分開,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意識,避免感染源進入手術室,進而降低患者的術后感染率,減輕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提高手術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室護理風險率較低,患者滿意度較高。
綜上,手術室采用護理標示風險控制管理護理能降低手術室風險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作者:李慧 單位:信陽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融入手術室護理研究
- 下一篇:骨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效果研究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