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質量分析

時間:2022-06-25 03:41:11

導語:骨科護理質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質量分析

隨著國醫學模式的轉變,傳統護理模式也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其融入了人文護理理念,在高質量基礎護理基礎上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最大化利用患者家庭社會支持力量[1]。骨科骨折患者的病情通常較嚴重,術后需臥床及康復訓練等,導致部分患者出現心理問題、依從性差等問題,而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是能夠通過鼓勵、引導患者家屬共同參與護理,提高護理質量[2]。本研究對51例四肢骨折患者實施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旨在探討該護理模式對骨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3月~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2例,女39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1.28±12.37)歲;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9例,尺骨骨折10例,橈骨骨折12例,股骨頸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3例,脛骨骨折16例,腓骨骨折15例。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無語言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具體護理措施為:(1)選擇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作為責任護士和親切護士,并進行言行規范和護理關懷的專業培訓。(2)以公告欄及健康親情卡的形式向患者介紹責任-親情交互式護理模式的內容、實施步驟等,同時介紹親情護士姓名、特長、聯系電話及共性健康教育內容等。(3)責任護士主要負責患者住院期間的常規治療與護理,以及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患者入院時可以按照公告欄上的名單自由選擇親情護士,親情護士與患者交流2~3次/d,5~10min/次,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與患者建立親人般的關系,向患者家屬詳細耐心地講解家屬參與護理的意義和必要性、實施方法及已經取得的效果等,提高患者對術后康復護理的依從性。親情護士要像家人一樣給予患者關懷,了解術后康復情況,幫助其解決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同時幫助患者與經治醫生或其他醫務人員進行溝通。1.3觀察指標。出院時采用本研究小組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102例患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對責任護士的知曉率、對親情護士的知曉率、患者受關懷程度及護理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P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對責任護士的知曉率、對親情護士的知曉率、患者受關懷程度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整體護理作為一種現代護理的框架,是在全新護理理念指導下,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整體護理的服務理念已經不斷深入臨床,成為護理工作的目標與責任。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是整體護理的延伸和體現,該模式通過調動患者家屬的護理積極性,提高其護理能力,與護理人員共同參與患者的護理工作,使得護理工作具連續性和高效性。責任制護理是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和家庭實施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制度,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通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其能積極接受治療[3]。親情服務發達國家提出并應用于臨床的新型護理理念,是通過對患者給予尊重、體貼、關愛為中心,滿足其各種需求,創建和諧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家庭般的治療環境。而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是將原有的責任制護理與引入的親情護理相融合,設立專有的親情護士,在護理中,責任護士與親情護士互相交替、補充[4]。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責任護士的知曉率、對親情護士的知曉率、患者受關懷程度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顯著提高,與文獻報道相符[1,4]。

綜上所述,對骨折患者實施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能顯著提高患者對責任護士和親情護士的知曉率,增加患者的受關懷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蔣珍麗.集束化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9):75-76.

[2]馮靜英,朱紅娥,沈紅麗,等.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對初產婦自我效能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8):1065-1066

[3]尚鑫.舒適護理對老年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80-182.

[4]雷圣鳳.親情-責任交互式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分娩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9):1377-1379.

作者:李志娟 單位:青島市黃島區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