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護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運用
時間:2022-10-31 11:08:50
導語:預防性護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耳鼻喉疾病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醫院作為眾多患者集中就診的場所,極易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病原菌,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感染的概率較大,術后護理成為耳鼻喉科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1]。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易發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統,感染將直接影響臨床診療效果,導致患者身體不適,住院時間延長,嚴重時會危及生命。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受到患者人群、醫院類別、護理人員及工作措施等因素影響,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存在差異[2-3]。因此,采取必要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對提高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建立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探討其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率方面的應用價值。
1預防性護理研究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接診的160例耳鼻喉疾病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34.14±6.02)歲;采用傳統的術后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33.75±5.78)歲;采用術后預防性護理管理模式。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疾病類型、治療方法及用藥無差異,具有可比性,且患者知情同意。1.2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原發性耳鼻喉疾病的患者;②手術無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③填寫知情通知書的患者(2)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臨床診斷患有惡性腫瘤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③術后護理中工作配合程度低的患者。1.3預防性護理方法。1.3.1感染因素的統計。醫院從患者自身、防護管理和醫務人員3個維度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統計方法采用Logistic回歸[4-5]分析。①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齡結構(X1)、心理狀態(X2)、和疾病認知(X3);②防護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的規范性(X4)、考核制度的規范性(X5)和器材消毒的規范性(X6);③醫務人員因素包括職稱結構(X7)和診療行為的規范性(X8)。運用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模式,計算術后感染陽性結果發生概率(P)的計算為公式1:P=1+exp[-(β0+β1X1+…+β8X8)]1(1)式中P為術后感染陽性結果發生的概率,β1~β8為衡量影響因素危險程度的權重系數,β0為常數項,表示不同變量無差異時患者感染與未感染比例的自然對數。1.3.2預防性護理的實施。醫院從患者自身、防護管理和醫務人員3個維度實施預防性護理。(1)患者的預防性管理。①根據患者年齡結構,加強對老年患者的護理強度和頻次;②針對存在心理焦慮和恐懼的患者,改善溝通交流的方式和疏導次數;③個別存在疾病認知不足的患者,組織開展健康宣教活動[6-7]。(2)防護的預防性管理。完善術后護理中防護的規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護理管理和考核小組,定期進行護理防護工作的抽查和考核,納入個人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加強診療器材的消毒管理,嚴格落實醫院器材的無菌管理及使用標準,對檢查中不合格器材進行認真登記和處理[8]。(3)醫務人員的預防性管理。根據感染因素的分析結果,制定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醫務人員的培訓內容和周期,組織開展醫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1.3.3感染控制的反饋根據預防性護理的實施效果,醫院以半年為周期動態調整預防性管理的具體內容,以應對醫院耳鼻喉患者診療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并對危險系數權重較高的影響因素進行重點管理和監控,提高預防性護理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中的實踐價值[9-10]。1.4觀察指標。(1)患者感染率。指耳鼻喉疾病手術后發生感染例數占全部患者例數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感染標準依據原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防護失誤率。指日常檢查和抽查中存在防護措施不當的項目數占檢查總項目數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防護措施不當包括制度不規范、考核制度不科學、器械消毒不合格及隔離防護不到位等。(3)患者護理滿意度。從治療效果、人文關懷、自身認知和心理狀態4個方面,對耳鼻喉疾病術后患者進行出院前調研,分別統計兩組患者對各項指標滿意的項目占所有項目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患者感染率和防護失誤率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患者護理滿意度為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預防性護理分析
2.1感染因素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診療行為規范性、患者疾病認知、管理制度規范性、患者年齡結構及其他因素,多數感染患者受到復合因素影響。對照組和觀察組的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數據顯示,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權重系數下降明顯,術后感染陽性結果發生概率降低,表明觀察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良好。2.2感染控制比較。觀察組患者感染率和防護失誤率顯著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06,x2=4.658;P<0.05),見表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65±5.19)%,對照組滿意度為(86.05±7.80)%,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72,P<0.05)。
3預防性護理討論
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護理對疾病的治療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患者若發生術后感染,不僅會延長住院治療周期,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還會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11-12]。因此,科學分析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有效進行術后感染的控制管理,成為耳鼻喉科醫務人員關注的重點內容。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耳鼻喉疾病術后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從患者、防護及醫務人員3個維度制定預防性護理管理措施,并通過動態管理模式開展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權重系數下降明顯,術后感染陽性結果發生概率降低,表明觀察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明顯。應用SPSS22.0軟件對兩組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患者感染率和防護失誤率顯著降低,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表明預防性護理模式在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控制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4結語
隨著醫院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臨床診療活動處于不斷優化和完善過程,醫務人員應認真執行無菌操作,預防耳鼻喉疾病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醫院管理人員應時刻關注臨床診療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管理模式,推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作者:孫書連 王昭迪 臧志敏 李占珍 安慶華 車福盈
- 上一篇: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管理效果研究
-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專科護理臨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