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護理在骨折術后疼痛的影響
時間:2022-04-25 08:41:02
導語:舒適護理在骨折術后疼痛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究對骨折術后患者施行舒適護理的效果及對不良情緒及疼痛的影響。方法:隨機將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92例骨折術后患者分為對照組(46例,施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施行舒適護理)。對比兩組舒適度評分、不良情緒評分、疼痛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自我感受負擔水平。結果:觀察組護理后不良情緒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術后12h、24h、48h疼痛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護理后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更高,且睡眠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自我感受負擔嚴重程度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論:對骨折術后患者施行舒適護理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緒,減輕術后痛感,增加舒適度,并有助于減輕自我感受負擔程度。
關鍵詞:骨折;舒適護理;不良情緒;疼痛;自我感受負擔
骨折屬于臨床骨科常見疾病,尤其隨著近些年交通事故頻發,骨折患病人數顯著增多[1],其中股骨頸骨折屬于常見骨折類型。目前臨床治療骨折疾病以手術為首選,不僅有助于恢復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還可縮短臥床時間[2-3],但由于手術均具有創傷性,加上患者對手術療效的擔憂,在術后常伴有不同程度心理問題或疼痛等問題,給其身心造成了較大程度不適[4-5],故加強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舒適護理強調使患者達到心理、社會及精神上的舒適,為探究舒適護理的可行性,我院對骨折術后患者施行舒適護理,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施行研究,隨機將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92例骨折術后患者分為對照組(46例)、觀察組(46例)。所有患者均為股骨頸骨折。觀察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17~97(58.68±8.33)歲。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13~95(58.70±8.3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對比性。納入標準:(1)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者;(2)13~100歲者;(3)簽署知情協議者。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者;(2)免疫系統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者;(3)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及惡性腫瘤者;(4)精神異常、既往有精神病史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者。1.2方法對照組46例患者施行常規護理,即合理調節病房溫度、濕度及光線,做好病房清潔,告知患者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簡單向其講述骨折及手術知識,遵醫囑給予對癥治療,給予其飲食指導及術后康復建議,對于存在心理問題者,給予心理疏導干預,同時,定期調節患者體位,在變換體位時,切忌動作粗魯、直接拖拽,以免增加壓瘡概率,并囑咐家屬按摩患者受壓部位或涂抹潤膚露,對于疼痛難忍者,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等。觀察組46例患者除施行常規護理措施外,還需施行舒適護理,操作如下:(1)睡眠護理:為增加患者睡眠質量,除調節光線,減小儀器音量外,還可引入薰衣草芳香療法,對患者使用花茶薰衣草香囊(排除香精影響),從術后第1天開始,于晚上9點至第2天早上7點將花茶薰衣草香囊(薰衣草用量8~10g)置于患者枕邊,第2天早上7點將香囊收好,以免香氣揮發,每5d更換1次薰衣草,直至患者出院。(2)耳穴壓丸法:由于骨折患者術后需臥床一段時間,為減少便秘造成的生理不適,可對其使用耳穴壓丸法,于患者雙側耳郭選取胃、脾、腎、大腸、直腸、小腸、三焦、內分泌對應的穴位,并標記,然后在對應穴位上貼王不留行籽,告知家屬或患者于術后6h按壓耳穴,以耳郭脹痛、發熱為宜,每隔6~8h按壓1次,每3~5d更換1次耳穴。(3)放松療法:為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可在安靜環境中,通過清晰有力的語言誘導及放松的音樂使患者想象自己處于一個舒適、放松的環境,從而達到減輕其心理負擔的目的,2次/d,20min/次,在放松過程中需避免外來干擾,去除患者身上飾品,避免戴眼鏡。(4)早期功能鍛煉:為加速患者術后恢復進程,減少臥床時間,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講述早期鍛煉的意義,以增加其配合度,護理人員結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合理給予康復訓練建議,對于臥床患者,可告知家屬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訓練。(5)并發癥預防護理:由于長期臥床,較易增加便秘發生率,故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多按摩腹部,平常多注意喝水,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可給予患者使用開塞露。同時,為減少切口感染,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內空氣、地面等。1.3評估指標對比兩組舒適度評分、不良情緒評分、疼痛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自我感受負擔水平。(1)不良情緒評分[6]:使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對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進行評估,含有焦慮和抑郁2個子量表,計分制為0~3分,各有7個題目,各子量表評分標準為:0~7、8~10、11~21分分別提示無焦慮/抑郁、伴有可疑焦慮/抑郁、肯定患有焦慮/抑郁。(2)舒適度評分[7]:使用Kolcaba舒適狀況量表(計分制為1~4分,共28個題目)對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境進行評分,分數越高,則舒適度越高。(3)疼痛評分[8]:使用模擬數字評分法(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其中1~3、4~6、7~10分分別提示輕度、中度、重度疼痛)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則痛感越強。(4)睡眠質量評分[9]: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8個題目,計分制為0~3分)進行評估,>6分提示失眠,評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5)自我感受負擔水平[10]:使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10個條目,計分制為1~5分,總分50分)進行調查,<20分、≥20分且<30分、≥30分且<40分、40~50分分別提示無、輕度、中度、重度自我感受負擔。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則統計學有差異。
2結果
2.1兩組不良情緒評分對比觀察組護理后不良情緒焦慮、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疼痛評分對比觀察組術后12h、24h、48h疼痛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2.3兩組舒適度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護理后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更高,且睡眠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2.4兩組自我感受負擔水平對比觀察組自我感受負擔嚴重程度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3討論
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骨折疾病常用手段,但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并發癥,加上手術造成的傷痛及肢體活動功能受限[11-12],易給患者帶來強烈不適感,嚴重影響了患者心理健康,故為減輕上述問題,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還需重視護理配合。舒適護理模式屬于臨床常見護理模式之一,其目的是使患者在治療期間感到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適,以最大限度減少治療帶來的痛苦及不適[13-14]。本文對骨折術后患者施行舒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在舒適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重視從環境及心理方面對患者施行護理干預,如除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心的養病環境外,通過引入薰衣草芳香療法來改善患者睡眠障礙問題,為改善便秘造成的不適,引入耳穴壓丸法,為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引入放松療法等,從而達到減輕其生理和心理上不適的目的[15-16],同時,在上述護理模式中,還注重采取并發癥預防措施等,進而最大限度減輕患者術后不適。研究發現,患者經舒適護理干預后,其臨床治療工作配合度顯著增加,護患關系較以往更和諧,從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對整體護理工作的好評度。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不良情緒評分較對照組更低,且自我感受負擔嚴重程度較對照組更低,提示對患者施行舒適護理有助于減輕術后不良情緒及減輕自我感受負擔,使其以較愉快的心態接受后續康復治療。同時,數據顯示,觀察組術后12h、24h、48h疼痛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亦提示舒適護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疼痛耐受性,減輕術后痛感。此外,數據顯示,觀察組護理后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更高,且睡眠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低,亦提示對患者施行舒適護理可顯著增加其術后舒適度,對改善其睡眠質量具有良好促進作用[17-18]。綜上所述,對骨折術后患者施行舒適護理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緒,減輕術后痛感,增加舒適度,并有助于減輕自我感受負擔程度。
參考文獻
[1]曹變云.無痛護理管理模式在95例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850-852.
[2]李美蓮,賈慧,賈卉娟.綜合護理干預在肱骨小結節骨折合并鎖定性肩關節后脫位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4):83-85.
[3]方曙靜,劉梅,楊菁.基于動機行為轉化的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0,35(3):531-534.
[4]胡偉,韓紅雨,楊登科.PauwelsⅢ型股骨頸骨折患者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2):30-32.
[5]游孟孟,王培霞,袁慧.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護理模式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DVT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2):91-93.
[6]李細娥,田燁,李穎芳.基于多元化康復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2):84-86.
[7]張晶,劉秀清,張超.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手術患者干預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3):580-583.
作者:張曉熊 譚丹琴 丘麗馳 單位: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柔性管理對飼料企業經濟管理的運用
- 下一篇:水利工程地理信息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