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時間:2022-11-19 09:53:50
導語:初中化學課堂合作學習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合作分組科學化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基本形式。可以使用“變式課桌”的方式進行活動式教學,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一)形成異質型小組實踐證明,小組構成應該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所謂異質編組就是指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按照教師分組和學生自組(隨機分組、興趣分組)相結合的原則,形成異質型小組。將化學成績處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態度、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同時注意小組中男女學生的搭配,形成異質型小組。同時,要兼顧不同小組間的實力的均衡性。這樣構建小組的優點是:同組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幫助、相互支持;而不同組之間可以比較,形成競爭。(二)確定合理的小組規模小組的人數應盡量保證在小范圍內。社會心理學表明,復雜的關系容易對人形成壓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小組規模應以4~6人為宜。合作小組的規模可以根據完成任務的條件而異,條件越高,小組越大;可以依據組員合作技能狀況而異,技能越差,小組越小;可以依據所能占有的時間量而有所不同,時間越短,小組越小。由此可見,最初采用合作學習時,應采用2人合作小組,隨著活動的開展和復雜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擴大小組規模。
二、合作內容合理化
怎樣才能恰當的選擇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呢?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出與學生經驗相關、可以分解的、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挑戰學生智慧的題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能力儲備。要確保合作學習的內容是學生個體無法獨立完成的或者存在爭議的,必須要通過合作學習才能解決的。(一)選擇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這類問題的特點是同樣的情境,但是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或者驗證。例如,教材中有“設計實驗驗證金屬活動性”“通過實驗鑒別稀硫酸和澄清石灰水”等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集思廣益,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種不同的方法。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提出的每一種方法都可以得到適時的評判,錯誤的想法能夠被及時的糾正,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正確理解。(二)選擇需要準確記憶的基礎性問題這類問題多為概念性問題和化學用語,需要在準確記憶的基礎上靈活應用。例如,化學方程式、化學式的書寫,化合價的記憶等。教師可以通過口述或下發試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查,然后由學生組成2人的臨時學習小組互相批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互批和互相糾錯,對知識進行二次確認,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教師也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三)選擇綜合性較強的探究性問題這類問題多出現在教材中設置的“思考與交流”“實踐活動”等環節。例如,探究燃燒條件、酸和堿的性質探究、水的凈化方法等。通常需要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并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組內成員要共同研討和探究活動的實施方案和步驟,并對任務進行合理分工。然后,進入實施階段,小組成員要在完成各自任務的基礎上,進行組內交流,將信息匯總,得出探究結果,并做好全班交流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合作活動中,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都得到了激發,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合作形式和評價靈活化
(一)分工合作,“專家”先行在這一方法中,教師首先將學習任務分割成若干項目,下發給學生,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然后,各個小組中學習相同內容的學生組成“專家組”在一起共同討論,直至掌握。在完成“專家組”的討論之后,各成員返回各自的小組,輪流將學習成果教給小組同伴。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試卷測試的方法,檢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并作出評價。而對小組學習狀況的評價主要圍繞是否成功完成任務和組內合作氛圍是否良好。在這種方法中,學生為了掌握所有的知識,必須學會傾聽,他們會表現出彼此支持和彼此感興趣的狀態,從而促進了組內成員之間的融洽關系。(二)研究報告,共學分享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指定的作業單,小組共交一份研究報告,教師依據小組的成績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學流程為:教師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明確強調需掌握的合作技能。接著,解釋任務,并說明每個小組只交一份報告。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閱讀資料,提出論題,依據興趣構建異質型小組,教師幫助學生收集和組織資料。然后,各小組設計小組學習任務,確定“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接著,實施小組調查,學生收集信息,分析資料,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為小組作出貢獻,互換、討論、澄清和綜合觀點。得出結論后,小組準備總結報告,確定論題的核心內容、報告內容和呈現形式。最后,以各種形式進行小組匯報,并進行評價。這種方式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同伴之間建立了互相依賴的關系,提高了個人的責任感及集體的榮譽感。教師可從各個方面觀察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監測,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教給學生合作技能及對活動作出總結。最后,對于學習效果作出評價,評價可以包括教師評價和小組互評。
作者:賈麗萍 單位:大連市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