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堂融合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3 05:01:17
導語:初中化學課堂融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化學是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點科目,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性,讓他們獲得綜合發展。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下,新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在長期的實踐中,融合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為實現課堂增值的目標提供了強勁動力。
關鍵詞:融合教學;化學課堂;增值
融合教學的關鍵在于“融合”,往往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教學方式、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和學習理論等。現代化教育鼓勵發展學生的個性,結合不同教學對象運用相應的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融合教學,教師需融合多個方面的元素,將現代與傳統融合、與其他學科融合、學習方法與各種媒介融合等,最終達到優勢互補、課堂增值的目標。
一、現代教學和傳統課堂相融合,實現自主合作探究
現代化教學手段通常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轉變知識的呈現形式,為傳統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課堂增值,教師首先需要做到與時代同步,積極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搭配圖片、視頻、動畫等素材,轉變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在《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教學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分別展示二氧化碳、金剛石和氯化鈉元素的內部結構圖,將微觀知識變得宏觀形象,以此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了解到不同物質是由不同的微粒構成的,分子、原子、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當學習完分子、原子的定義及區別、相似點等后,他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接著教師提問:分子和原子有哪些不同?設疑: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到底能不能再分?原子有沒有質量?原子的質量有多大?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師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問題教學法融合在一起,轉變教學形式,將微粒具體宏觀地呈現出來,以問題為導向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思考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融合,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初中化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課程,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適當補充一些生活化內容,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融合,讓化學課堂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教師應當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引導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嘗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鍛煉他們的應用能力。以《自然界中的水》教學為例,教師先設置啟發性問題:你們知道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嗎?它有哪些性質?能列舉一些應用實例嗎?水、冰和水蒸氣相互之間是如何轉化的?無色透明的自來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能用事實證明你的觀點嗎?在問題中插入生活化素材,讓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使他們從多個角度了解和認識水。接著,師生一起探究水的組成,演示電解水實驗,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且做好記錄。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融合,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有大量的化學現象,知道水的凈化原理,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嚴重后果以及防治污染的重要意義,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提升知識的運用靈活度。
三、教學方法和實際學情相融合,促進學生理解記憶
由于在九年級才開設化學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初次系統性接觸和學習化學知識,會遇到不少難點或疑惑,教師要認真對待這一問題,注重教學方法和實際學情的融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導他們學習化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模式和身心特點,通過多樣化的方法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具有趣味性,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教師先播放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MV中的精彩片段,并指導學生操作點燃木條的實驗,提問:大家觀察到哪些現象?回答:木條燃燒,變黑、發光、發熱,通過動態情境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別操作以下實驗: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小石子,在酒精燈上點燃;點燃兩支小蠟燭,將其中一支用燒杯罩住。思考:根據對比實驗,你們能得出哪些相關結論?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總結出物質必須是可燃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并接觸空氣或氧氣,即為燃燒的三個條件。教師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借助實驗教學的優勢激發他們探究化學奧秘的熱情。
四、學生整體與個性需求相融合,兼顧整體教學對象
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學生是有顯著差異的,他們的生活經驗、成長環境、社會閱歷、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堅持整體需要與個性需求相融合的原則,兼顧整體教學對象,實現課堂增值的目標。例如,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教學中,教師可綜合學生多個方面的表現,搭配分層教學模式展開融合教學,先將他們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三個層次,為其制定不一樣的學習目標。學困生,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需要遵守的原則和配平法,初步學會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所獲得的信息;中等生,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討論、歸納正確書寫化學化學方程式的步驟,樹立尊重客觀事實,樹立崇尚科學的觀念;優等生,學會觀察和分析化學方程式,認識到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優越性,體會化學用語的方便和實用。教師采用層次性的學習目標,是對學生整體與個性需求的融合,使學生們均找到努力的方向和自身定位,并向高層次邁進,讓他們都能夠有所進步和成長。
五、化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相融合,培養學生融合意識
在初中教育階段,雖然化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是與其他學科知識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尤其是物理、數學、生物等。如某一物質具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運算中用到大量的數學計算方法和等式知識等,物質成分則與生物有所關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化學知識和其他學科內容有機融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融合性學習意識。例如,在《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教學中,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金屬是一類重要材料,人類的生活生產都離不開它,了解金屬的性質對科學地利用金屬材料十分重要。提問:金屬的用途是由金屬性質決定的,大家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常識,猜想金屬有哪些性質?之后,在師生互動中討論交流,總結出金屬的物理性質:顏色大部分是銀白色,少量金屬的顏色比較特殊,是黃色、紫紅色或紅色;金屬一般都能夠導熱和導電;大部分金屬都能夠抽絲或壓薄片;密度比較大,部分金屬密度較小,如鉀和鈉等;純凈的金屬硬度較小,如鎂、鋁、鐵等都質軟;熔點比較高……為接下來學習合金與金屬的化學性質做鋪墊。教師很好地將物理與化學融合在一起,當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之后,學習化學性質時將會更加容易接受,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融合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文晶晶.論中學生態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J].亞太教育.2015(34).
[2]張萬寶.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方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3]呂敏.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作者:任春華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 上一篇:化學實驗教學適用性探討
- 下一篇: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綜合改革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