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幾點思考

時間:2022-07-22 04:26:53

導語: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幾點思考

【摘要】化學作為初中的基礎學科,課堂上仍然采用的是一“教”一“學”的傳統教學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條件,但這種方式只能抽象地講述化學基礎知識,比較枯燥,缺乏形象感,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所以,就如何提升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作者展開了一些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形式變化;探究趣味性

隨著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和新高考改革,各學校也做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其中包括:辦學理念、培養方向以及各科教學方式等等。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學對初中化學課堂教育形式的改革。在新高考模式下,學校對初中化學教育的應對措施,旨在為學生消除更多課堂教學的枯燥感,讓化學教育從抽象走向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與激情,使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與高效。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使課堂從枯燥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易于理解學習,建設高效、有趣的高質量化學教學課堂便變得尤為重要。

一、提升化學課堂趣味性的意義

提升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透徹性,有利于建設高效課堂。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是為了更好地闡釋一些抽象的知識,讓它們更加容易理解,從而使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更加容易,更能融會貫通[1]。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下進行完備的知識教學備課,并積極尋找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應該教導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工作與課前思考,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師的教學思維,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一人堂”的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為建設趣味性的化學課堂打下穩固的基礎。提升課堂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名學生對化學有較強的興趣,這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熱情,從而使化學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和有趣,也將進一步促使化學課堂從枯燥到有趣的轉變,使初中化學教學更加有意義。而初中化學的教學內容更加充足,形式更加多樣,這是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趣味教學的重要前提條件。只要教師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帶他們領略學習化學的魅力,這樣自然能帶動他們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盡可能多的進行情景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化學新知識,發現化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樣既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讓學生對化學學習不再感到厭煩,還能使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從而成功建設積極主動學好化學的良好學風。

二、將枯燥的化學課堂趣味化具體方法

1.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課堂內容相結合。知識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化學課堂上的知識應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更多的與生活相關的互動內容,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化學的注意力,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對化學以及生活產生練習,從側面加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激發興趣。要從每一堂課中挖掘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并對其進行研究。例如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與化學相關的物品,比如氯化鈉(俗稱食用鹽)、碳酸鈉(俗稱大蘇打)、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以及碳酸鈣(俗稱石灰石)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物品。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行尋找、發現更多安全且方便攜帶的在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物品,然后帶到課堂上來,讓更多學生一起討論它的特點,比如顏色、形狀、氣味等,如食用鹽這類安全可食用的化學物品,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其味道。將日常生活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讓化學走進生活,將生活帶入化學,促進化學課堂“趣味性”的形成。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著學生一起觀察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鹽,聯系日常生活來領略它們的一些特性和用途,然后再對它們進行仔細的總結分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與積極性,促進化學課堂由“抽象化”到具體化的轉變。2.教師帶領學生動手實驗提升學生的參與感。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帶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使抽象的知識通過具體的實驗來表達。比如在學習制氧知識時,書本知識往往很難把詳細步驟描述得生動形象,學生看著枯燥的文字缺乏畫面感,使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興趣得不到激發。作為教師,可以在學習這類知識時,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來進行詳細的實驗操作。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化學,探索化學的奧妙。從實驗中學生就會了解到制氧的具體方法,比如“排水法”“向上排氣法”等,在實驗中還能通過具體的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驗中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以此來增加化學的魅力,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在實驗之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來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寫出心得體會,這樣鞏固實驗時,學生可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3.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傳統的書本學習以及教師的板書傳授,很難符合當前高效教育的條件,而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識也不易被學生理解吸收。當前社會為信息化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們對于信息閱讀的速度越來越快,使信息碎片化。同樣,作為教師應把握時代特征,將知識碎片化,以更簡約、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比如投影設備、電子觸摸屏、電腦、DV等多種設備,對知識進行傳授。以視頻、聲音為主要載體,讓書本上的知識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更容易以這種形式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比如在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一課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金屬的紀錄片片段,使學生結合書本對于金屬有初步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金屬的化學性質,使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中所演示的金屬反應模型視頻,了解到金屬能與不同化學物質發生反應。教師再加以指導說明,可以使學生更能理解金屬的化學反應。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并加深記憶。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分子與原子”相關知識進行3D動態圖展示,通過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地了解有關分子與原子的拆分與重建,對于學生學習理解這部分知識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同時也讓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愛上學化學,想要學化學。

三、結語

教師要想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就要抓住初中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入手,讓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本質上來講,不斷優化教學方式與調整教學思路仍然是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就要把基礎知識和化學實驗充分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后,及時通過實驗來對知識進行深化記憶,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去教授學生。讓學生成為化學課堂的主體,相信有趣的課堂會讓學生對于化學的喜愛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紀莎娜.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方法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0):82-83.

[2]陸恒霞.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6(5):45.

[3]徐宇科.試論初中化學科學方法教育教學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65-66.

作者:鄭美嫦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