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02 09:46:08

導語: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分析化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化工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它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產業需求的變化,分析化學教學必須做出適當的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針對如何在創新視角下做好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創新視角;中職;分析化學教學

1引言

現代化工產業的特點是資金、技術、人才密集,生產規模大,對安全生產要求高,自動化程度高,生產連續性強,對節能、環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較高,對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高素質、創新性技能型人才,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才能更好的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分析化學是中職化工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樹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培養嚴謹的職業態度,使其具有初步分析、解決實際分析化學問題的能力。從課程內容看,分析化學內容繁多,理論性強,實驗操作要求較高,且與化學各學科的結合非常緊密,再加上中職的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這門課時,會比較困難。因此,有必要對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進行創新,解決教學當中的重、難點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化工行業的發展潮流。

2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清楚中職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這些問題整理清楚了,才能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在多年的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中職分析化學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互結合的課程,理論知識需要實踐的驗證,實踐的過程又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教學應融于一體。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把理論課和實踐課分離開,理論課在教室上,實踐課在實驗室上,這就使得教學過程的“教”“學”“做”脫離開來,而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再者由于分析化學理論知識很多,大部分內容還很抽象難于理解,教師要花很多的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2)缺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中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分析工作者應有的素質[1]。這些素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析化學的第一要求是數據準確;二是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熟悉計算機和各種軟件,熟悉分析儀器的操作方法和簡單的維修等;三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習慣。(3)教學方法落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還是過于陳舊,沒有充分利用現代的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解決教學當中的重難點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本身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形式多樣。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師主導,知識為主”的單線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優點在于讓知識點相對集中,使大量的知識講授可以在相對連續的教學中一氣呵成的完成,但是其弊端也是明顯的,就是一定程度地強化了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卻削弱和淡化了學生在領會知識和掌握技能方面的作用。(4)考評機制單一。科學的、合理的考評機制可以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2]。傳統的考評機制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平時作業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這種單一的以教師評價為主的模式注重的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沒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教學過程的評價其實更加重要,它可以實現課堂的隨時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評等多元的評價方式。因此,教學過程的評價,可以促進教師教學內容的優化,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的創新性方法

從以上分析的存在于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可以看出,對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那么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1)創建理實一體的教學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可以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理論教學與技能練習同步進行,強調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驗證理論,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理實一體化學習的實現,關鍵是教學環境的建設,它不同于普通的教室或實訓室,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同時具備教學、實驗、實訓、職業培訓等功能。一個好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我們要實現幾個功能,比如:教師在位置上可以“巡視”學生的操作,并且可以與學生進行交互;記錄學生的工作過程,實現過程性自動評價;每個工位的操作視頻可以轉發至其他工位,既可以傳播優秀學生的操作,也可以把學生的典型操作錯誤轉發到其他組等。(2)教學內容的創新。整合教材,建立適宜“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實踐中,集中專業骨干教師,根據本專業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結合當地化工行業的特色,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增減,編輯成適合于“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學案。如將分析化學教學分為四個模塊,即酸堿滴定模塊、氧化還原滴定模塊、配位滴定模塊、稱量分析模塊,然后根據每個模塊分配實習任務,安排實驗,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此外,可以加強計算機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特別在數據處理、儀器控制等方面的應用,如通過Excel,Orign等軟件的應用,學生可以進行數據處理和實驗結果的模擬,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技能水平。(3)加強“質量管理與控制”內容的教學。加強“質量管理與控制”內容的教學更加體現出分析化學的特色—“量”,所謂的“量”是指關系到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實驗操作的無誤和嚴謹性、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等一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科學態度[3]。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樹立起準確的“量”的概念,以及相應的思維方式和專業理念[4]。教學中可以介紹有關國家的標準和實際案例,學生就能充分理解質量管理和控制,此外,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習慣,并隨時對學生的實驗室行為進行考核評價,作為考評學生的重要內容。好的實驗室習慣,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比如實驗開始前要做詳細的計劃;保持完整的實驗室記錄;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簡單維修;工作環境的整理(6S要求)等。因此加強“質量管理與控制”內容的教學,可以強化培養學生作為分析工作者應有的素質。

4結語

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分析化學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我們有必要以創新的視角審視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以此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全面,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光憲.對分析化學教學的兩點初淺看法[J].大學化學,2018(02):1-10.

[2]高明慧.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化學,2016(05).

[3]梁勇,金輝杰.分析化學實驗中如何樹立準確的“量”的概念[J].大學化學,2010,16(04):19-21.

[4]項玉英.檢測中心分析測試中的質量保證[J].臺州農業,2008(01):12-13.

作者:陳建春 單位: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