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分析
時間:2022-03-25 09:40:06
導語:西藏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的學習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循序漸進,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下一學段教材內容是在上個學段內容基礎上進行擴充加深。高中化學教材內容編寫默認的前提是學生達到了初中化學學業水平標準。然而從我區中考化學成績來看,顯然我們大多數初中畢業生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標準。由于學生暫時還不具備學習基礎,我們完全按照高中教材內容編排進行教學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因此,為提升教學效果,西藏高中化學在教學之初有必要進行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學。
一、初高中銜接教學現狀
1.銜接主要方式。利用西藏高中化學教研微信群對全區高中學校初高中銜接教學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各校都認識到初高中化學銜接知識的重要性,對初中知識至少花費了兩周以上的時間進行復習。初高中銜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初中化學進行了全面的復習,這種方式花費時間較長,通常持續一個月左右。另外一種是教師有選擇性地對重點內容進行復習,如元素周期表、部分化合物知識。這兩種復習通常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花費較少時間提綱挈領講解主要內容,更多時間是讓學生通過試卷練習達到復習目的。2.銜接效果。初高中化學銜接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再次儲備即將學習的高中內容有關的初中知識,以便為順利過渡到高中知識做準備。然而,相當部分學校把初高中化學銜接做成了查漏補缺式復習。這種做法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面面不到。化學知識較為龐雜,短期突擊式復習是不可能大幅提升學生化學基本素養。同時,復習到的知識如果不能迅速地在后面學習過程中使用,學生就會很快遺忘。例如,初中重點知識CO2及其化合物在高中教材必修一中直到最后一章(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才有所涉及。從實踐教學情況來看,即使進行了銜接知識復習,學生在第一學期學末學習第四章內容時幾乎已經忘記了CO2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就說明查漏補缺式銜接效果不佳。同時,這種銜接方式沒有緊密聯系即將要學習的高中內容,并沒有為知識學習做好鋪墊,學生面對深廣度更大的高中知識就必然會學習面臨困難。
二、初高中銜接建議
1.低起點銜接。知識建構過程是對頭腦中已有圖式的同化和順應,需要以一定的圖式為基礎。從教學實際來看,相當部分高一新生沒有具備基本化學圖式,化學基本素養極度欠缺,如化學式、離子符號甚至元素符號的正確書寫存在很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從整體把握初中化學知識的角度出發開展全面復習銜接,學生必然會學習困難,學習效果欠佳。學情決定了我區初高中化學銜接要從低起點起步。化學是一門符號語言,大量知識的表述是通過符號來進行的。低起點銜接意即從最基本的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和化學式開始,逐漸深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附錄上的溶解性表來復習化學符號。溶解性表左列為陽離子,上列為陰離子,幾乎囊括了所有常見陰陽離子,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離子符號,如MnO4-、SO32-等。圖1是溶解性表在教學實踐中某學生溶解性表使用情況。利用溶解性表可分為三步進行,首先是元素符號和離子符號,通過反復書寫與記憶,掌握常見離子符號。實際上,通過書寫離子符號右上角的電荷數,學生也間接記憶了化合價。其次是陰陽離子兩兩組合,練習書寫正確的化學式。最后才是利用規律掌握物質的溶解性,例如,鉀鈉銨鹽、硝酸鹽易溶于水,氫氧化物、碳酸鹽一般難溶。2.以化合價作為初高中銜接突破口。初中化學知識呈現出深度不大,內容龐雜的特點。從化學知識全局來看,初中知識點均和高中化學有所聯系。例如,初中周期表知識和高中周期律緊密相連,但是它不宜作為初高中銜接的突破口,原因是元素周期律在高一下學期教材必修二中才出現。如果學生復習了周期表,一個學期基本用不上,等到第二學期來使用時,差不多都遺忘了,又需要重新復習。確定初高中銜接突破口一個重要原則是復習到的知識與即將學習到的內容緊密相連,即學即用,通過即學即得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升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選擇化合價作為初高中化學銜接的突破口。化合價是一種元素的一個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構成的化學鍵的數量,是物質中的原子得失電子數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數目的外在表現。初中化合價知識主要用來書寫離子符號和化學式,但是,在高中知識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依據,并通過它來配平方程式。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重點知識之一,以它為基礎可以聯系到高中眾多知識,例如,離子反應、金屬及非金屬的還原性和氧化性、原電池、電解池等等都和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緊密相關。同時,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教材必修一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結合第一階段低起點的離子符號書寫練習能夠較好地掌握化合價,充分地儲備化合價知識就為學好氧化還原反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依據學情調整高中必修一教材編排內容順序。高中化學必修一開篇《從實驗學化學》中就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由于物質的量涉及到大量關于分子、離子等微觀物質的計算,學習它需要一個基本前提是學生具備較好的化學物質符號表示能力。但是,現實學情恰恰相反,我們學生正確書寫符號能力非常欠缺。因此,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即使學生記住了物質的量計算四個基本公式,由于不能正確書寫符號,如物質的化學式,在具體運算中就易漏洞百出。對我們的學生來說,這樣開始教學相當于給學生當頭一悶棍,學生會認為高中化學開始就很難,對化學學習會失去信心。為此,針對學情和初高中銜接要求將必修一教材內容順序適當調整,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調整后的知識進階顯著降低了學習坡度,從最基礎的化學符號開始初高中銜接,逐漸過渡到高中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知識。在準備知識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學生再開始學習《物質的量》,就降低了學習難度,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興趣。
作者:陳偉 單位: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
- 上一篇:多元化環境化學課程教學分析
- 下一篇: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