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0:48:00

導語:化學素質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一、強化常規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實驗科學素質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它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1、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因初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方法還不足,實驗觀察能力不夠強,因此,我們一方面通過演示實驗,教給他們觀察的目的、重點和方法,引導他們通過看、聞、觸等感覺器官來獲得實驗信息;另一方面,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感知的直觀感性材料,對遺漏的或表達不清楚的實驗現象,通過再實驗、再復述,以達到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從而逐漸形成自覺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例如,演示“鎂帶的燃燒”實驗時,先告訴學生觀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學變化的概念和認識在化學變化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啟發他們觀察的重點是鎂帶燃燒前后物質的色態變化,如果不對學生加以指導,則大部分學生會主次不分或觀察不全面、不細致,只看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放出大量的熱和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2、注重啟發,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盡可能創造條件將驗證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或探索性實驗,也可以增加一些輔助性實驗,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怎樣將感知的直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得出結論,也有利于啟發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化學知識的理解由生動的直觀上升到抽象的思維,避免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只能機械地記憶,或簡單地重復。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可運用以下3個實驗進行對比: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2)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也變紅;3)取少量固體石蕊于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不變色。那么2)中變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學生討論非常熱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并寫出反應方程式:CO2+H2O=H2CO3。再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教材中設計了“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和“氫氧化鈉溶液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兩個實驗進行探討,再由宏觀現象深入到微觀分析,使學生心領神會。3、嚴格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動手能力初中學生剛接觸到化學實驗是一件既新鮮,又好奇的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從一開始就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基本實驗操作、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等實驗技能,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向學生介紹初中化學常用的9種儀器以及比較常用的12種儀器。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基本操作訓練時(主要有:1)取用藥品,2)稱量物質,3)加熱物質,4)過濾,5)蒸發,6)洗滌儀器,7)連接儀器,8)檢查裝置氣密性),通過講解、示范,帶領學生進行模仿式操作,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并及時檢查和糾正學生在操作練習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或者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比賽,比一比誰的操作更熟練、更規范,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增強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第三步,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室和觀看電視錄像,指出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和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堅持讓學生通過預習來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及實驗注意事項,通過講解使學生懂得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原理,并充分體現演示實驗的示范性和典型性,以期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切不可讓學生憑一時興趣把做實驗當作“玩把戲”。由于我們注重常規實驗教學,而且常抓不懈,使所教學生的實驗能力大大提高,成效顯著。二、開展課外實驗興趣小組,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在實驗教學實踐中,有部分同學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表現突出,我們就召集這部分同學,擬建課外實驗興趣小組,推選出小組長,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實驗內容、實驗報告、中心匯報人),采取兩種主要活動形式:第二課堂實驗和家庭小實驗。第二課堂實驗內容豐富,除了教材中安排的9個選做實驗外,我們還結合課本有關知識增加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的實驗或實驗的改進、小制作、小發明等。每次活動都抓了落實,既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又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學得開心,做得用心。例如:1)用銅線代替氧化銅粉末,改進“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學生認為改進后的實驗速度快、現象更明顯,銅絲還可重復使用);2)提供部分閱讀材料和實驗儀器,研討甲烷的實驗室制法,要求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挖掘實驗信息,并按照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操作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此實驗。鼓勵并指導學生做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簡單,又聯系生活實際的家庭小實驗,讓他們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去親身體會科學究竟是什么?強化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情趣以及化學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例如,用食醋和雞蛋制二氧化碳氣體,除水垢、除鐵銹、自制簡易凈水器、制波爾多液等。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課外實驗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結合實驗教學內容,滲透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教育實驗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極為有益的材料。首先,從實驗紀律、實驗環境衛生、愛護儀器、節約藥品、合理處理廢品及小組同學間的互助合作等各個實驗細節抓起,能否做好這些工作,可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標志之一;也可把有毒、有害氣體的防護和處理、可燃性氣體純度的檢驗、防止腐蝕性藥品對人體或衣物的腐蝕、防止空氣和水污染、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等實驗知識的學習,作為培養學生的學會生存、學會關心的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和加強環保意識的重要內容。第二,采取專題講座和課堂穿插兩種形式介紹我國化學發展史,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社會奉獻的崇高理想,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侯氏制堿法等。第三,努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謹慎操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突破難點、戰勝困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或者介紹一些著名化學家的艱苦實驗史,告訴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