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溫習方案

時間:2022-04-22 11:34:00

導語:高考化學溫習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化學溫習方案

摘要:高三復習進入最后關鍵沖刺時間,本文剖析了近幾年高考題的特點和考查要求,提出了復習過程中注意的幾個問題,并提供了幾條復習思路,希望在最后一段時間能夠高效有序的復習。

關鍵詞:化學復綱實驗反思糾錯

沖刺階段高三化學復習的特點是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的時效性,要求復習中在全面中講重點,在規范中講策略,在強化中講效益。

一、以“本”為本,以“綱”為綱。

“本”是指課本、教材,“綱”是指《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高考試題萬變不離其宗,追根還應源于課本,從課本知識點、能力考查點衍生而來。高考知識體現課本內容,高考的最終落腳點是課本,而課本和《考試大綱》是高考復習的指揮棒,是高考命題的依據,特別是《考綱》已明確地傳達出“考試目標”、“考試范圍”、“命題指導思想”,“題型比例”、“題目難易比例”及“樣題”等重要信息。從中了解命題趨向和要求,明確復習要點,這必然會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復習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輔輕教材。要充分認識到《考綱》是依據、課本是根本、資料是補充。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對《考試大綱》的研究,如今年《考試大綱》中.刪去“掌握有關物質溶解度的簡單計算”,刪去“思維能力”中“(4)對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觀結構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當然也不可盲目探測不確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費在猜題上,不可大大超過課本而隨意拓寬和加深知識范圍,也不可刻意地為某些多次練習而被強化的題型去增加某些“規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實做到重視課本而不完全依賴課本,從而實現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這一命題指導思想。做到瘦身減肥、扔掉包袱、輕裝上陣。

二、重視實驗復習,提高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學化學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物質的性質、制法等是由實驗推導和驗證的。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實驗,不僅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化學概念、原理和物質性質的認識,也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的實驗能力也會為許多考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歷年高考化學試題十分重視對考生實驗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實驗試題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滿意。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就是考生在學習化學時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重視不夠,動手實驗的機會太少,而在實驗操作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更顯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實驗能力差距較大。例如:2006年理綜實驗題(4)試管F中收集滿氣體后,下一步實驗操作是:題目考查了帶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學實驗操作,還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平,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絕不是靠死記硬背書本就能解決的。有些實驗試題的解答,首先要考慮化學反應原理的科學性,其次才考慮實驗操作的科學性。

在最后階段的實驗復習中,考生應盡量創造機會多實踐,并且在解答實驗題時,把答題過程當作動手做實驗來對待,同時要加強書寫的規范性,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建立知識結構,突出主干知識

復習不是單純的重復,而是用舊知識的磚瓦建造新的高樓大廈”---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

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應按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專題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識。

化學中的主干知識包括基本理論(包括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原理、物質結構、化學平衡和電離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識(包括重要的金屬元素鈉、鋁、鐵和重要的非金屬氮、硫、氯)、有機知識(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學實驗、化學計算中的若干個知識點。對于這些主干知識一定要加重復習,具體到每一種物質的性質復習也要有所側重,可以按照平時老師交代的重點知識復習,也可以根據高考出現的頻率去復習。研究近五年高考我們發現,盡管考點有120多個,但是常考的知識點卻比較穩定:

1.化學方程式、化學式、結構簡式

2.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無機;有機

3.推導有機物的結構和結構簡式

4.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5.實驗設計

6.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7.元素周期表知識及其應用

8.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9.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10.同分異構體

11.有機反應類型

12.醇、醛、酸、酯的衍生關系

13.簡單定量計算;統攝、歸納的能力

在復習中最忌諱的一種情形是總感覺到有許多知識點自己沒有復習到,看到哪一道題都擔心高考會考到,這種心態實際上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經過半年的集中訓練,高考中可能出現的題型學生都見過。退一步說,高考中可能會出現新的題型,那也絕不會正好和你看到的那道題吻合,這種概率近似為零。

四、及時反思和總結,嚴格糾錯

反思是進行有效學習,獲取有效知識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學總復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通過嚴格、合理、規范的要求來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要養成在解題后再思考的習慣。每次解完題后要回顧解題過程,審視自己的解題方案、方法是否恰當,過程是否正確、合理,是否還可以優化,檢查語言表述是否規范,是否合乎邏輯。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要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使知識得到不斷的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長期堅持就能駕馭化學問題的全貌,掌握化學知識及其運用的內存規律和聯系。

要及時歸納總結。每個單元或章節復習完后,要反思本單元或章節主要研究了哪些問題?重點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與以前的知識有哪些聯系?通過反思融會同類知識而形成有效的知識塊,使普遍的知識規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化。例如:對無機化學,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思路,又可以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生關系及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種類的繁多。這樣,通過多種途徑、循環往復的聯想,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且有助于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光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揮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復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穿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知識結構圖,教師不要全部包辦,要在學生自己歸納整合后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對比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意識整合過程中的不足。

認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試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失分原因,要回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復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了鞏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問題,以便在今后的復習中對癥下藥,自我提高。

重視做題和考后的糾錯。復習中常用的糾錯方式有:一種是在試卷或參考書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第二種方式是專門備一本錯題筆記本,將自己感觸最深的解題錯誤摘錄在錯題集上,并且尋根求源以防再錯。第三種方式是把糾錯還原到課本上,在課本知識點相應處,用不同字符標出糾錯點,標出該點糾錯題目位置、出處、錯因及簡易分析等內容。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都要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差錯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當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做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經“痊愈”,哪些“頑癥”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地消除化學復習中的疑點、盲點。努力在復習的過程中達到“會做的保證對、錯過的不再錯”。五、看練結合,優化應試策略

有兩種極端的認識必須更正。一種是認為高三最后階段不做練習,只是看錯題,歸納知識點;另一種則是認為這一時段應該大量做難題,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做練習”造成的結果可能是在高考中只知道如何分析,卻不能正確地書寫,至少是不能準確規范地書寫。因為長時間不進行訓練,會使手生,對題意的理解也會感覺困難。有大量的統計結果表明,陌生度的增加會使考生得分率明顯下降。而“大量做難題”更不可取。因為這樣做除了浪費寶貴的復習時間和導致自己的信心不斷遭受打擊之外一無是處。這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正好相反,所以提醒有的同學,一定注意。

解題需要的一是知識,二是策略,三是心態。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誤都會導致失分。因知識和策略造成的失誤可以認為是知識性失誤,而一些筆誤、計算失誤及某些習慣性錯誤可以歸結為心理失誤。要解決“高考化學得高分難”的問題,優化考試心理是高考復習不可忽略的一環。面對一套題,應該有穩定的心態,在按題號順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適當采用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同后異(同學科、同類型)的策略,以最佳狀態去克服慌亂急躁、緊張焦慮和丟三落四的情緒,對會做的題,要特別注意表述準確,考慮周到,書寫規范,切實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問題;解題時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重視復查環節,還要敢于放棄。在平時的模擬訓練中,一定要體現“平時是高考,高考是平時”的訓練思維,把學生置于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范做出嚴格要求,只有關注了時間,就有了時間,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緊迫感,就有了機智。時間長了,就自然達到“平時訓練當大考,大考自然當小考”的境界,高考時心態自然就會平和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4~170

2、高志方.化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化學教學.2007.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