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設計實際問題分析
時間:2022-03-27 09:09:24
導語:化學教學設計實際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際問題的來源
設置問題情境有助于組織教學、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合適的實際問題的提出會使得事半功倍.不恰當的問題只能是嘩眾取寵甚至導致事倍功半.因此教師首先要提出一個合適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是一句俗語、一個小試驗、一種自然現象、一則新聞報道,也可以是一個日常生活常識、一件小事引發的疑問或一個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問題的提出應講究真實性、藝術性、趣味性,要讓學生一開始就被教師打動,循著教師的問題而思考,激發出解決問題的欲望.那么這樣的問題從哪里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本身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生活在變化,社會在變化,學生在變化,課堂設計也要變化.真實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得到:
1.社會———關注與化學相關的新聞報道、廣告以及工業生產
當今世界上許多與人類生存有關的問題都涉及化學,與化學有關的新聞焦點問題比較多.講授化學必修1和必修2以及選修5(蘇教版)時,有很多內容都可以以新聞材料或者工業生產為知識背景,創設教學情境,其課堂效果較為理想.比如,在講乙醇這部分內容時,一般我們都是以“酒文化”來引入新課,但是因為過于熟悉而缺乏新鮮感,于是就又另外引用了一段兒童因不慎飲酒導致中毒的視頻,立刻就引起了關注.
2.生活———用相機拍下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畫面
化學新課程強調“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化學教育資源,一旦將它們與書本知識融合起來,就會使學生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意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和價值,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習效果.[1]這類資源可以用相機進行記錄.比如2008年去鳥巢看奧運會,發現那里的盒飯有點奇特,拉一根小繩,盒飯下邊的夾層就開始產生大量熱,保證進食的是熱的飯菜.于是,筆者立刻用相機保留有關資料,并應用在化學反應和能量的教學中.照片資料的積累,給及時打開學生眼界、開拓學生思路提供了極大方便.再如,講膠體時給學生展示在森林里面拍下的丁達爾現象圖片,講環境污染時展示滇池中嚴重污染的水華圖片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化學.如果教師有了時刻留意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這種習慣,不但能夠積累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3.化學史———積累化學史實、人文資料等[2]
現行的中學化學教學都比較重視化學史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在教材中的化學史內容有很多都是文字描述,有的是單獨作為“拓展視野”放在教材中,如果教師不提及,有的學生甚至會忽略.然而化學史不應該被這么忽視.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傅鷹教授曾提出:化學教育給學生以知識,化學史教育給學生以智慧.因此在能夠以化學史為問題情境的時候,筆者都盡量選擇以“以史為鏡”.比如在講苯的時候,以“苯的發現視頻”設計問題情境“法拉第是怎么認識到他在試驗中得到的物質是苯的?”,從而引入對苯的結構的探索和對苯的性質的了解.
二、構建實際問題的線索性
以實際問題引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并積極主動地建構化學知識,獲取新知是以實際問題為線索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環節.在設計中,最關鍵的是要構建實際問題的線索性.線索性是指設計的問題提綱要有內在的聯系,有邏輯性,并且對教學目標中的知識、情感、價值觀要有引導作用.以蘇教版《有機化學基礎》糖類為例來說明以實際問題為線索的教學設計如何進行.先從生活中,最好是學生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先消除學生對于知識的陌生感.每年軍訓時,總有同學暈倒而提前退出軍訓.在設計《糖類》一課時,筆者從這個實際的生活問題引入.由于學生有親身體驗,所以顯得比較興奮,紛紛發言分析原因.同學們認為一個原因是中暑,另一個原因是低血糖.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糖的問題展開.整節課從軍訓學生低血糖問題引入,涉及到了血糖檢測(此階段重點突出葡萄糖的性質及性質反映結構的關系)以及血糖產生的問題,最終落實于合理健康的飲食,一日三餐的搭配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實際問題及其解決為線索引導整個課堂,雖然知識內容部分沒有按照教材安排的順序進行,但是學生對通過這種方式建構的知識更加牢固和深刻.再如在探討乙酸乙酯的制取裝置時,以“酒是陳的香”這句俗語為問題情境,依次按下列問題進行教學:(1)酒是陳的香,說明香的不是酒,到底是什么物質如此香氣四溢呢?想在實驗室條件下感受它的香味,我們該利用怎樣的反應?(2)酒是陳的香,說明乙酸和乙醇的反應比較慢,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它們之間的反應速率嗎?(3)涉及到乙酸、乙醇、濃硫酸三種物質的混合,應該遵照怎樣的順序,以確保實驗安全?(4)酒是陳的香,說明乙酸和乙醇的反應除了比較慢以外,還具有什么特點?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提高生成物的產率?(5)乙酸和乙醇的反應屬于可逆反應,那么反應達到平衡以后,反應混合物中含有哪些成分,根據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原則,采取什么方法能實現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三者的分離?(6)為了確保乙酸乙酯制取、分離實驗的效果與安全,我們還應該注意哪些細節?與直接呈現相關實驗裝置后再分析強調的做法相比,以實際問題為線索的教學最有優勢的地方在于:學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樣做這些,以及為什么要做這些,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探究的主動性、創造性,所以他們能牢固地掌握知識應用的條件及其變式,最終實現能力與素養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而情境認知理論又認為:最好的學習是發生于努力去達成感興趣目標的境脈之中,只有將學習鑲嵌在它所進行的社會的和物理的情境脈絡中時,有意義學習才會發生.以實際問題為線索進行化學教學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設計應用于課堂教學更能喚起學生的認知期待,激勵學生去思考、去探求,去主動獲取知識,并且能最大化地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如此,才能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
作者:吳建業工作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