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12-12 09:40:44
導語: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分析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適應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實現高等教育服務于社會公眾健康事業的目的。目前上海中醫藥大學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方面的障礙。1.1課程內容較多但有些陳舊,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目前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及藥學專業學生所選用的分析化學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分析化學第二版,其分為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兩個部分,共28個章節,課程內容較多。化學分析部分的主要內容為定量分析,其包括重量法、酸堿滴定、配位滴定、氧化還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儀器分析主要內容為利用先進的儀器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雖然經典的化學分析部分在整個分析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傳統化學分析的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復雜體系的分離分析工作更要依靠先進的儀器檢測來完成。無論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檢測還是各大醫院的檢驗檢疫,儀器分析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尤其是分光光度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氣液質譜聯用更是現代分析技術的主流。不難看出,儀器分析在整個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選用一般都是成熟、經典的內容,但由于專業自身的特點,分析技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快速發展,這就使得理論教材的內容有時很難跟上實際應用的需求。例如儀器分析教材中第四章節介紹了熒光分析方法,但是近年來出現了免疫熒光等一系列新型的檢測方法。因此如何使教學內容與現代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相掛鉤,如何讓理論學習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醫教相融”是分析化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之一。1.2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分析化學作為一門基礎的專業課程,其知識點抽象,概念性過強,一直存在“難教難學”的特點。目前分析化學理論課教學主要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這種講授式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且學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學習的主動性相對較低,其學習的動力就是最終通過考試[5]。因此,大部分學生以套公式、背定理來解題,雖然可以應付考試順利過關,但考后很快就忘掉。這種傳統授課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其學習的潛能。分析化學實驗課內容的設置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實驗原理的介紹、教師對實驗內容的演示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對實驗內容并不會進行預習,在進入實驗室后,就按照老師給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結合書本及PPT上的內容完成實驗報告。這種授課模式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非常有限,遇到實際問題時不善于思考如何解決。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相差甚遠。
2教與醫融通教學理念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具體實施
2.1教學內容上實現醫教融通。前面提到,分析技術及儀器快速發展,但是我們的專業課教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年隨之改版。如何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讓課堂教學與社會發展需要相吻合,做到“教學”與“醫”的融合,這就要求我們專業教師首先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優化和改革。目前專業教師多畢業于普通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教育系統,缺乏相應的生產實踐經驗,因此也很難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實質性的優化和改革,已有的課程項目改革也多局限于教學形式上的一些改進。雖然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理論上教與醫的融通一直未落到實處。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在全院開展醫教融通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改革,院院合作是其重要的具體實現形式之一[5]。以此為契機和平臺,在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質量監管部門及當地制藥企業相合作的基礎上,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深入到生產實踐中,了解及熟悉常用的各種檢測指標,檢測標準及檢測方法等。通過實踐及培訓,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修改,是彌補教材重要內容缺失的一種措施。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參與臨床繼續教育項目,將臨床案例引入教學,使教學內容多樣化的同時實現醫教融通[5]。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醫教融通的結合點。這些知識融通點的引入,不僅打破了“教”“學”與“醫”間的瓶頸,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了分析化學在學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2教學思路上實現醫教融通。除了增加青年教師的生產實踐經驗外,還應打破教師固有的教學思維,活躍教學思路。在醫教融通的理念下,成立了青年教師研習社。青年研習社是由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的群體,定期舉行學習活動,包括主題式教學經驗分享、自主讀書會、教材研討、教學觀摩與研討等,緊密聯系行業熱點問題[5]。研習社是青年教師相互之間交流及學習的重要平臺,其打破了原有課程間的孤立,使青年教師之間可以進行跨學科的研討,拓寬了教學思路。如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與該類物質的藥理作用密切相關,這就與藥理學緊密聯系;原料藥及輔料的質量分析與藥劑學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必須具有更寬的知識背景,突破課程壁壘,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素養,實現跨學科內容的創新和融合,促進醫教融通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中醫思維。2.3教學目的上實現醫教融通。在醫教融通的思想指導下,明確認識到分析化學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專業知識上的講授,更是科學態度及科學作風的培養。上海中醫藥大學藥學及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很有可能從事醫療相關工作,只有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做出嚴格規范。例如理論課上要求學生準時到課堂,培養其嚴格的時間觀念。實驗課上及時記錄原始數據,不能隨意篡改數據及原始記錄,實驗過程中保持臺面的整潔,不隨意亂拿實驗器具,培養學生嚴謹踏實的科學作風。分析化學實驗中的試劑處理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能隨意將試劑倒入下水槽,應按照要求倒入指定的廢液桶或者進行回收,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應有的責任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培養優秀的中醫藥人才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而不僅僅是簡單專業知識的傳授,真正做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醫”相結合相融通。2.4教學形式上實現醫教融通。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學生多為被動接受。醫教融通教學模式下,由于授課內容上融入了“醫”的內容,在教學形式上可以更好地運用案例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將枯燥復雜的教學變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將原有的純實驗室教學與基地實踐教學相結合。借助學院現有的“院院合作”等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深入到生活生產中,真正做到“學”與“醫”的融通。切實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3醫教融通為特征的分析化學教學的實施情況與成果評估
3.1教學效果的評估。單純從理論課的考試成績來看,醫教融通為特征的分析化學教學在分數上并沒有顯著性的優勢,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分伯仲。這個結果提示我們,在現有的考核體系下,醫教融通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分上下。但是醫教融通的教學效果不能簡單通過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應該結合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的考核。醫教融通教學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涉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之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勝任能力等,所以應該從多因素全方位的角度來考察。同時評價的主體也不應局限于專業教師,家長、學生本人都可以作為評價主體。這個結果提示我們,雖然醫教融通為特征的分析化學教學在提高學生期末成績方面沒有明顯優勢,但我們不能因這一項考核指標而否定其教學成果。3.2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性評價。我們以問卷形式對醫教融通為特征的分析化學教學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樂于接受該模式,9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其他專業課也進行醫教融通的教學改革。學生普遍認為,在醫教融通教學模式下,學習興趣得到提高。①93%的學生認為,醫教融通教學中引入的案例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習和理解某些抽象及理論性強的知識點。②由于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引入了“醫”的理念,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不再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88%的學生提高了對分析化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了學習的內在動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學習。3.3學生情感素養的評估。醫教融通為特征的分析化學教學模式無論在理論課還是實驗課教學上都很好地解決了“教學”與“醫”脫節的問題,實現了“全員育人”的教學目標。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基本上由教師在唱獨角戲,無論是“教”還是“學”的過程,都很少有機會直接參與到生產實踐中去,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調查顯示,86%的學生認為在醫教融通的教學模式下除更好地學習了分析化學專業知識外,更培養了其責任心及使命感。醫教融通使“教學”的過程與“醫”緊密相連,更加穩固了“教—學—醫”三者間的關系,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研以致用”,為提高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夯實了基礎。
4結語
醫教融通是響應國家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教學模式緊密圍繞“醫”的融入與滲透,對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優化,真正做到了“教學”與“醫”的融通,將專業知識用于生產生活,讓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醫教融通目前仍處于嘗試階段,尚存在一定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國中醫藥人教發〔2016〕39號)[R].2016.
[2]段瓊.高職院校分析化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功:教育,2012(22):86-87.
[3]王艷麗.高職院校分析化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3(24):65-66.
[4]朱靚賢,沈嵐,夏瑜楨,等.以醫教融通為特征的教學研究組形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3):10-23.
[5]胡鍇,龔海燕,崔永霞,等.醫學院校分析化學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6(7):148-151.
作者:張莉 王新宏 安睿 尤麗莎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
精品范文
10分析化學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