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財富效應的即時效應與累積效應

時間:2022-01-01 10:10:32

導語:淺析財富效應的即時效應與累積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財富效應的即時效應與累積效應

一、數據來源、季度數據與不變價格數據處理

數據來源與不變價格數據的處理中國居民的樣本數據包括人均消費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資產、金融資產、定基價格指數、利率。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0~2011年各期、中宏數據庫和EPS數據庫,樣本數據覆蓋1995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居民金融資產包括,儲蓄存款、股票和社會保險賬戶。社會保險賬戶包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人均擁有住房資產額=人均住房面積×商品房住宅平均銷售價格。人均擁有住房資產額=農村人均擁有住房資產額×鄉村人口比重+城鎮人均擁有住房資產額×城鎮人口比重。人均社保基金余額=當年五項社保基金累計結余額÷全國人口數。其4.2對居民消費粘性系數x的測算利用公式,分別采用收入和總資產、收入與金融資產、住房資產和金融資產和住房資產四種組合作為工具變量,利用兩階段TSLS回歸模擬得到居民消費粘性系數x。表2說明,只有在選擇總資產增長率、金融資產和住房資產等兩種情況下(不帶截距項的情況下),兩階段TSLS回歸的效果較理想。dCtg=α0+αdTA(t-1)g。

二、住房資產與金融資產的即時和累積財富效應的比較檢驗

1數據平穩性的ADF檢驗對住房資產和金融資產進行ADF檢驗,發現金融資產的水平值不滿足平穩性條件,但是金融資產的1階差分值滿足平穩性條件。為保持一致性,本文將公式中的所有變量均取1階差分值,這樣公式轉換為公式:dCtg=α0+α1dWf(t-1)g+α2dWh(t-1)g公式中的系數α1、α2在此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MPC的涵義,而是近似看作為消費變化對資產變化的彈性。ADF檢驗可見表4的結果,所有檢驗變量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平穩。

2財富效應的即時效應與累積效應的測度(彈性)及比較由于本文使用TSLS方法得到的效果不理想,在這里使用廣義矩估計GMM法并用公式進行估計。該方程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利率作為工具變量。通過擬合得到如下方程方程:dCtg=-0.0194dWf(t-1)g+0.0296dWh(t-1)g+[ar(1)=-1.351,ar(2)=-1.509,ar(3)-1.784,ar(4)=-1.682,ar(5)=-1.427,ar(6)=-1.199,ar(7)=-0.686,ar(8)=-0.247]該方程殘差檢驗表明不存在自相關,各變量系數的T值除金融資產在6%的顯著水平上成立外,其他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成立。方程的擬合優度為0.61。對公式的滯后期限進行調整后得到的結果與公式相比沒有顯著改善,因此在擬合方程時仍采用滯后1期。從數據上看,住房資產的直接財富效應(0.0296%)要高于金融資產的直接財富效應(0.0194%),且住房資產的財富效應的變動方向與消費的變動方向相同,而金融資產財富效應的變動方向與消費的變動方向相反,但是兩者對消費的作用都很微弱。從累積財富效應看,住房資產的財富效應(0.3018%,0.3015%)同樣高于金融資產的財富效應(0.1978%,0.1976%)。

三、結論

以上實證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第一,居民消費粘性系數超過0.88,說明居民消費有較強的路徑依賴。第二,總資產、金融資產和住房資產的即時財富效應均很微弱。總資產、金融資產和住房資產的累積財富效應相對較強,且顯著高于財富效應的即時效應。第三,住房資產的即時財富效應和累積財富效應均大于金融資產的財富效應。這些實證分析結果具有較強的政策涵義。采取積極措施增加居民住房資產。既然住房資產的直接財富效應和累積財富效應均大于金融資產的財富效應,且住房資產的累積財富效應達到0.33,其效應較顯著,因此在發揮資產財富效應方面,應該注重發揮住房資產的財富效應尤其是累積的財富效應,增加居民平均持有的住房資產是一個重要的措施。貨幣政策應該更加關注資產價格的波動。資產價格的穩定變化是財富效應要得到有效發揮的關鍵條件。理論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盡管各種資產的即時財富效應非常微弱,但是其累積性的財富效應卻較顯著。貨幣政策應該加強對資產價格波動的關注,維持資產價格的平穩波動。應該采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側重于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實證分析表明,房地產市場的這種長期性的累積財富效應較顯著。中國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必須著眼于國內,同時對外部經濟和政策的變化可能形成的負面影響進行有效地阻隔。

作者:駱祚炎單位:廣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