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利率雙軌制及市場化改革
時間:2022-01-01 11:18:55
導語:小議利率雙軌制及市場化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利率市場化
(一)含義利率市場化是指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深化的標志,是提高金融市場化程度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利率定價機制的深刻轉變,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條件和核心內容。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國從1996年開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具體步驟上采取“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的策略。目前,中國企業債、金融債、商業票據以及貨幣市場交易已全部實行市場定價,政府對價格不再設任何限制。外幣存貸款利率也已完全市場化,僅有人民幣存貸款領域存在“貸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2013年7月19日,央行決定從次日起取消貸款利率下限,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這是利率市場化的革命性標志。
(三)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總體來說,利率管制(或利率雙軌制)導致了我國利率總體水平偏低、利率結構不合理、差別利率政策不完善、社會借貸資金供求關系不均衡等一系列弊端。1.利率管制扭曲了利率的價格調節功能,金融資源配置錯位: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利率的自由波動可以調節資金在不同部門之間和不同企業之間的有效配置,使有限的資金能運用到最需要的部門和企業。但在利率管制條件下,利率的自由浮動受限,通常利率被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使得經濟體系內部始終存在超額資金需求,對此只能采取信用配給制調節,導致金融黑市產生,從而民間金融市場的利率浮動程度被放大,金融風險增加。隨著民間金融風險的加大,金融改革勢在必行。2.由于民間金融不在監管體系之內,當民間金融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利率雙軌制導致金融倒爺大量出現,此時央行如果繼續實施信貸規模控制,僅能起到回收銀行間流動性的作用,而大量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的資金根本無法得到約束。因此央行長期以來以數量型工具為主的貨幣政策調控機制應改弦更張,轉變為以利率為核心的價格調控,而若以調控基準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利率市場化是先決條件。3.今年以來,中國“流動性兩難”局面日益突出。一方面,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民間利率高企,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另一方面,除貸款以外融資規模高漲,大量閑置資金涌入非實體經濟部門,推高了商品和資產價格。流動性不足與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并存,實際上是利率雙軌并存所致。它既凸顯了現行貨幣政策的困境,也預示了宏觀調控的改善方向———利率市場化,并為此奠定了條件。4.利率管制造成社會資金使用的低效率:利率對投資者的資金使用效率具有篩選功能,從而保證資金在既定技術條件下被有效使用。但當利率受管制而處于較低水平時,投資者的融資成本大大降低,資金被低效率使用。同時,低利率還會誘使企業傾向于多使用資金,少使用勞動力,而勞動力要素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遠比資金要素充裕,由此將帶來整個經濟體系效率的損失。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思路
利率市場化改革應從根本上解決金融資源配置扭曲的問題,并通過這種控制加強銀行體系的安全,促進經濟增長。
(一)建立兩個市場間金融資源自由流動的機制,實現利率并軌銀行長期享受以較低的法定利率吸收存款,以較高的貸款利率或者其他方式融資,獲取高額利差、息差。錢荒是利率雙軌制最極端、最終的結果,央行用這一危機告訴商業銀行:不進行利率雙軌制并軌,結果就是銀行體系內的資金最終會流失殆盡。
(二)建立統一、開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場,增強市場利率的聯動性在開放的經濟格局中,要繼續發展同業拆借市場,使同業拆借利率真正成為反映資金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擴大票據的貼現和再貼現業務,使得再貼現率成為中央銀行調控市場資金供求的基準利率。國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使得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競爭壓力。這對國內銀行業來說,只有勇于接受挑戰,積極參與金融市場競爭,不斷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金融監管要實現金融監管的規范化,必須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金融監管;按市場化金融運行的要求,建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監管法規;選拔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從而大大提高我國監管水平。其中中央銀行監管水平的提高,是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前提條件。
作者:何玉婷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陪檢服務的安全管理策略考究
- 下一篇:貨幣市場的問題及與政策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