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區域化研究

時間:2022-12-08 02:55:48

導語:“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區域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區域化研究

人民幣中亞區域化影響因素的現實分析

(一)國家經濟實力。一國經濟實力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包括許多內容,其中最為主要的兩個內容是經濟規模和外匯儲備。貨幣區域化的實現依靠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而雄厚的經濟實力就體現在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充足的外匯儲備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截至2015年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0.42萬億美元,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96萬億美元,繼續保持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從經濟貢獻程度來說,中國已經成為對世界經濟貢獻度第二的國家。在發展落后的中亞國家區域內,為推進人民幣中亞區域化,中國已然具備了強大的經濟實力這一重要基礎。(二)國際貿易地位與規模。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發展為世界貿易大國,通過對外貿易將中國制造的商品及提供的服務惠及世界各個角落。其中,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也在飛速增長(見圖1),中國已經成為中亞各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因此,作為貨幣輸出國的中國,在未來有望實現在貿易往來中的人民幣計價結算。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由接受對外投資最多的國家到發展對外投資最多的國家的轉變,但我國對外投資仍處于初級階段。在中亞國家剛剛獨立時期,受其經濟發展水平及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流向中亞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數額較小,其中中國的投資也較少。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資本開始偏好于具有豐富石油、天然氣及礦產資源的中亞國家,中國的投資也在源源不斷的流入中亞國家,并且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中亞國家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見圖2)。(三)金融市場發達、自由程度。經過多年發展,雖然與英國、美國、日本相比,我國金融市場仍不能稱之為發達、自由的金融市場,但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金融市場規模和活躍度、金融市場的功能、金融市場結構、金融市場產品和交易方式、金融市場運行機制等方面。我國金融市場及金融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將為人民幣區域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四)貨幣價值穩定性。人民幣的幣值穩定不僅可以獲取國內外居民對持有人民幣的信心,還有利于穩定人民幣的流通及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調控成本,進而促進人民幣區域化的發展。而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既要做到對內穩定,又要做到對外穩定。對內主要是維持國內通貨膨脹率的平衡,對外主要是匯率波動的平衡。在通貨膨脹方面,中國政府在多年的實踐摸索中已經具備控制通貨膨脹率并保持穩定變化的經驗;在匯率方面,人民幣在實行匯改之后一直處于平穩上升態勢,已逐漸接近人民幣的真實價值。通貨膨脹和匯率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我國居民的購買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并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增強了國外人員持有人民幣的意愿,為人民幣實現區域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人民幣中亞區域化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

(一)模型構建。假設把人民幣在中亞各國區域化情況的變量命名為hi,被解釋變量為人民幣能否實現區域化,并用yi表示,則有:一個線性函數,其中解釋變量的向量用xi表示,參數向量用β表示,隨機擾動項用ηi表示,可以推算出:Pr(yi=1)=Pr(xiβ+ηi≥0)=Pr(ηi≥-xiβ)=1-F(-xiβ)=F(xiβ)(2)其中F是ηi的累積分布,假設ηi服從邏輯分布,則可以根據式(2)設定為:(3)如果將函數向量β中的常數項系數分離出來,公式(3)就可以寫成:(其中常數項為β0)(4)通過簡單的換算,可以將式(4)轉化為:(5)其中事件不發生的概率用P—(yi)表示,某一事件的發生比用表示。根據式(5)可以找到發生比與自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是:(6)(二)數據說明。通過上文關于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國內影響因素分析可知,經濟實力、國際貿易與對外投資、發達的金融市場、穩定的幣值等是影響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通過數據實證檢驗來考察這些因素對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影響程度。本文采用的實證模型為二元logit模型,被解釋變量,因此需對人民幣在中亞各國的區域化情況hi做界定:當中國與中亞國家間進行貿易往來時發生人民幣本幣結算或區域內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等,都被看做是人民幣在中亞國家間實現流通,并對被解釋變量yi賦值為1;當中國與中亞國家間未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或人民幣很少或沒有被作為邊貿結算貨幣時,視為人民幣在中亞國家間未實現流通,對被解釋變量yi賦值為0。解釋變量選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PC、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貿易額TRADE、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FDI、匯率的波動率RE等。(三)實證檢驗本文選取4個解釋變量用于構建如下模型:(7)首先,為避免異方差的存在影響模型的估計結果,在對Logit模型做參數估計時均進行Huber/White異方差調整,參數估計結果見表1。其次,表1中通過參數估計得出四個變量的系數值,可以將式(7)寫為:(8)進一步可寫出:(9)最后,由模型檢驗數據可以看出,四個變量的系數都通過了5%的顯著水平檢驗,即在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實現問題中,這四個變量都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對四個變量的實證檢驗結果解釋如下:人均GDP與匯率波動率的系數為負,說明人均GDP與匯率波動率對人民幣在中亞的區域化進程中起到反向作用,即人均GDP越低、匯率波動率越小,人民幣在該國的接受程度就越高,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人民幣能夠實現在該國的流通。雙邊貿易額與對外直接投資系數為正,表明雙邊貿易額及對外直接投資對人民幣在中亞區域化進程中起到正向作用,也就是說中國對中亞各國的進出口貿易額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越大,人民幣在該國流通的可能性就越大。檢驗結果中的Ad-R2統計量值為0.87,說明該模型的運用能夠很好的對數據進行擬合,其結果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另外,表1結果顯示,該模型檢驗結果的正確預測率達92%,因此對人民幣中亞區域化影響因素的模型設定較為合理。結論本文主要是對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現實和實證分析,現實研究表明,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推進需要中國必須具備經濟實力強盛,在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及人民幣幣值穩定等重要因素。根據現實因素分析結果,本文通過選取現實因素的相關指標進行實證檢驗,結果顯示,對外直接投資及雙邊貿易額是人民幣在中亞區域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國對中亞各國的進出口貿易額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越大,人民幣在該國流通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均GDP與匯率波動率對人民幣在中亞區域化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即人均GDP越低、匯率波動率越小,人民幣在該國的被接受程度就越高,說明在該國實現人民幣的流通具有很大可能性。從境外流通的國別來看,人民幣基本上在中亞五國都有或多或少的流通,且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目前,盡管人民幣中亞區域化處于起步階段,但人民幣已經開始被接受充當支付貨幣。近年來,我國政府已經高度重視人民幣中亞區域化的發展,正積極推進我國與部分中亞國家貨幣互換協議的連續簽訂及匯率掛牌交易等措施。另外,為推進人民幣中亞區域化進程,我國政府在具體政策調整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由2009至今,我國相應出臺一系列政策,旨在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說明我國已經開始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但是我國還應該在更多方面做出努力,以更快、更有效地推進人民幣中亞區域化進程。

對策建議

(一)積極推動本幣結算合作并建立和完善地區貿易結算體系。隨著中國與中亞雙邊貿易往來和投資活動的日益頻繁,為了降低貿易投資中使用美元計價結算所帶來的風險,加強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本幣計價結算具有重要意義。加大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進而有效推動本幣結算。貨幣合作包括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以及雙邊本幣結算協議等。伴隨著全球經濟金融大勢的逐漸回暖,貨幣互換協議的功能逐漸從應對金融危機轉向支持雙邊貿易和投資。要保障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幣結算,提高人民幣在境外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我們首要做的,也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就是人民幣在境外的資金來源以及使用問題,進而為境外人民幣提供使用、保值的渠道,建立人民幣資金跨境循環使用路徑。其直接作用是有利于為境外主體提供使用人民幣的有效資金來源,減少人民幣資金短缺的問題,更重要的作用是豐富境外主體的投資工具,增加其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鼓勵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并改善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目前,人民幣區域化的一個關鍵制約因素就是相關金融服務發展滯后,在雙邊貿易中缺乏高效統一的跨境人民幣清算渠道。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部分中亞地區國家國際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低,互設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數量較少,金融服務覆蓋范圍有限;二是部分境內外銀行開展人民幣結算的積極性不高。一些本土銀行受制于目前辦理美元結售匯業務獲取的固定利益和開辦人民幣結算業務產生的成本和不確定因素,對于開通雙邊銀行間人民幣結算渠道和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意愿不強、動力不足,在這種背景下,境外銀行更是缺乏開展人民幣結算的動力。從現實來看,中國與中亞國家金融市場開放具有很大不對稱性,從一定意義上講,中亞國家金融市場總體對外開放程度遠遠落后于中國,客觀上增加了中國金融機構進入中亞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的難度。因此,中國應加大與中亞國家的談判、溝通、協調力度,促使這些國家進一步提高其金融市場的開放速度,擴大其金融市場的開放領域,為雙方金融機構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三)積極開展次區域金融合作由于中國和中亞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產業結構、宗教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從整體上推進中國與中亞區域金融合作在短期內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可以考慮中國與中。亞部分國家在較小的次區域范圍內開展多層次金融合作,實現局部突破和整體合作的有機結合。一是爭取人民幣區域化在哈薩克斯坦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充分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兩大平臺,促進區域內港口、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穩妥推進海外承包項目人民幣融資。(四)加大人民幣對外投資和融資。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尚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投資增長速度,還是投資存量規模都比較小,對所在國影響也不是很大。為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有必要放開一些資本管制政策,嘗試以人民幣對外投資和融資。獲準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可以在允許雙邊貿易往來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家和地區,試行人民幣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以人民幣辦理境外投資登記手續。鼓勵我國商業銀行為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提供融資支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牛風君,李明.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幣周邊區域化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2.朱瑞雪.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貿合作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3.朱永福.人民幣在中亞國家的區域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4.鐘陽.貨幣國際化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3

5.劉越飛.貨幣國際化經驗與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6.李建國.人民幣國際化制約因素及推進措施[D].東北師范大學,2014

7.卡諾.中亞國家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

作者:牛風君 李明 單位:1、新疆財經大學 2、中國人民銀行邢臺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