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制度研討論文
時間:2022-02-01 06:40:00
導語:人民幣匯率制度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民幣升值綜合癥”的癥狀與原因
“升值綜合癥”這一名詞最初來源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日元。當時日元兌美元匯率持續走高,日本央行為了阻止日元的快速升值,采取了放松銀根的辦法,結果造成國內經濟過熱,資產市場(主要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價格泡沫嚴重。當泡沫破滅時,大量深陷資產市場泥潭的金融機構被迫關閉,國內經濟從此一蹶不振。這些由于日元升值而產生的現象被統稱為“日元升值綜合癥”,它直接導致了日本經濟從高峰走向了低谷。
值得令人警惕的是,當前人民幣的升值也表現出與當年的日元升值相類似的各種影響,本文將之稱為“人民幣升值綜合癥”。具體表現為資產市場價格出現泡沫、外匯儲備劇增、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和央行加息“兩難”等,其中尤以本國房地產市場的嚴重泡沫化為最。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價格上升迅速,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大城市,衡量泡沫程度的房價收入比指標已遠遠超過公認的5-10倍的國際警戒線,房地產市場泡沫嚴重。同時,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含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例不斷提高(見表1),一旦房地產價格出現較大跌幅,勢必導致抵押品價值下降和不良貸款比例的上升,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商業銀行的倒閉并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出現資產市場價格泡沫的原因較多,其中外資的力量不可忽視。大量被人民幣升值預期吸引入境的外資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在賺取人民幣升值差價的同時也賺取房地產差價,是導致房地產價格暴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彈性明顯增強,無論是單日波動幅度還是累計波動幅度均較匯改前有顯著增加。但這種波動的單邊特征較為顯著。到2007年2月底,人民幣兌美元的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了5%,且市場對人民幣仍然抱有強烈的升值預期。在這種背景下,大量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境內,“人民幣升值綜合癥”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其具體癥狀為: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的迅速上揚、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通貨膨脹壓力的逐步顯現和央行進入加息“兩難”。如何應對由于人民幣升值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已成為理論界所討論的一個熱點。本文從國際經濟學中的“三元悖論”和“退出戰略”理論出發,提出“雙退出”概念,指出只有在人民幣“退出”釘住匯率制度的同時,也“退出”資本賬戶的管制,才是應對“人民幣升值綜合癥”的根本之道。在具體的實施步驟上,本文也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上一篇:利率平價理論與人民幣匯率關系研討論文
- 下一篇:人民幣圖樣管理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