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結構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16 10:39:00

導語: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結構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結構影響論文

摘要:匯率是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作為價格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變動影響著一國(地區)進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進而影響著該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成為調節一國貿易收支的重要杠桿。而人民幣兌美元從過往的8.5:1上升至目前的7:1水平,人民幣兌其他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也在不斷上升,人民幣越來越成為強勢貨幣。由于匯率變動會對一國進出口,物價,外匯儲備等產生重要影響,于是許多經濟方面的專家也越來越關注未來中國經濟走向。

關鍵詞:匯率變動中國經濟影響

一、從幾個方面看人民幣匯率變動

(一)從經濟發展看匯率從各國經濟發展發達的規律看,一國的經濟發達,必然伴隨著該國貨幣的升值和堅挺。我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外匯儲備已經高達6000多億美元。為此,人民幣升值是符合經濟發展發達規律的。就此意義而言,人民幣匯率是必然要升值的。

(二)從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看匯率經典的貿易理論認為,一國的匯率升值將會帶來該國出口的價格上升,導致相關出口企業的損失。我國的大量外匯基本是以出口換來的,就此意義而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出口是不利的。

(三)從經典的跨國投資理論看匯率經典的跨國投資理論認為,一國的匯率升值將會帶來該國跨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導致該國跨國投資的增加。我國目前還不是一個跨國投資大國,顯然,人民幣升值,將引導我國外匯的跨國投資取向。跨國投資的增加,必然就會緩解大量外匯儲備的壓力,同時將大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水平。

(四)從一國經濟結構調整角度看匯率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一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必然要考慮與國際經濟競爭環境的變化。以我國為例,我國這些年出口雖然增加很快,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在國際上還有著較大的差距,有的甚至的低層次的。為此,我國產業技術在國際上的升級,首先要接受國際化的競爭的挑戰。另外我國經濟目前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是以制造大國的成分為主的。顯然,我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遠遠不是一個強國。要成為一個強國,根據發達國家經濟經歷的路程,我國還必須成為一個跨國投資的大國,才是一個真正強國。從這個意義上分析,借助人民幣升值將會促進我國在國際經濟中結構的調整。

(五)從靜態和動態發展觀點看匯率通過上面的分析,靜態的看,人民幣升值總體來講,將會損失我國的對外貿易的利益關系,所以應該反對人民幣升值。但是從動態發展的觀點看,我國的經濟還將繼續發展,在未來的5—10年以內,保持7%至10%的年增長率,應該是沒問題的。意味著我國在國際經濟結構中的地位,不可能是一個制造大國,還必須是一個投資的大國,為此,我們必須適時的調整我國的匯率,以適應我國對外投資的需要。

(六)從帶來國民溢出效應看匯率人民幣的升值,將促使提高我國民眾出國旅游積極性,這樣除了可以消化一些外匯儲備,減輕外匯儲備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我國民眾的國際化意識,參與國際競爭。

(七)從定量分析的角度看匯率依據上面的分析,人民幣升值是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需要。雖然人民幣升值會帶來一些國際貿易消極的影響,但人民幣升值將會促進我國跨國投資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提高我國國際經濟競爭力,緩解外匯儲備的壓力,特別是促進我國民眾出國旅游,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

二、匯率變動對經濟影響的基本理論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傳統西方經濟學對匯率成因的解釋很多,各個學派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國際收支平衡,實際購買力何利率等要素對外匯匯率形成的影響。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國際收支說、購買力評價說何利率評價說。

1.國際借貸說認為外匯的供求關系決定

了匯率,而外匯供求又是由國際借貸所引起的。當一國的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即國際收支順差時,外匯的供大于求,因而本幣升值。反之亦反之。如果外匯收支相等,匯率處于均衡狀態,不會發生變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有了顯著改善。中國在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資方面持續增長。中國在2002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527.43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2003年因受薩斯,外商投資達,2004

年。同時,中國外貿繼續保持良好運行態勢。2003年進出口總額高達,累計實現貿易順差億美元。在出口和外資兩駕馬車的帶動下,我國的外匯儲備從1998年的1500億美元,在三年之內翻了一番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2003年再創歷史新高。根據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規定,企業要不斷地將外匯出售給商業銀行以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又將外匯出售給央行以換取人民幣,這樣導致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給人民幣匯率提出了內在的升值壓力。

2.購買力評價說認為從長期來看,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是由其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決定的。該理論是瑞典經濟學家卡爾古斯塔夫于二十世紀初(1916年)提出的。

3.利率評價說強調金融市場利率再短時期內對外匯匯率的影響。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系則通過國際資金套利來實現,的=反應了國際資本流動對于匯率決定的作用。再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短期資本流動主要受名義利率影響,兩國間利率差等于預期匯率的變動率;資本傾向于流入利率高的國家來贊取利息差價,從而導致流入國貨幣升值。隨著美聯儲一再將息,從2001年九月起,人民幣和美元的存款利率利差不斷擴大,這也從另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是利率評價理論對人民幣匯率解釋力并不強,這主要是因為體制因素。首先是人民幣沒有完全的交易市場和市場價格,雖然1994年以后,開辟了全國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間同行業折借市場,初步形成了遠期匯率,但是由于利率和匯率仍由政府決定,進行資本管制,真正的人民幣市場利率和匯率并沒有形成。其次人民幣還遠遠沒有實行自由流動和兌換。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匯率變動后,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匯率變動后,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于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于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1)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涌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2)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幣價值下降,具有擴大本國出口,抑制本國進口的作用,從而有可能扭轉貿易收支逆差。

(3)對旅游部門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以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對國外旅游者來說,本國商品和服務項目顯得便宜,可促進本國旅游及有關貿易收入的增加。

三、匯率變動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結構性影響

(一)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美國一直是我國的重要貿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國,其匯率變動將對中美貿易產生直接影響。從總體上講,200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絲織品及衣服總量比2004年增加50.4%,超過200億美元。這可能跟美國國內經濟狀況好轉有關,例如失業率下降、人均每小時工資上升等,還可能受美國國內的物價上漲、進口品的平均價格下調等影響。由于與我國進行貿易的很多國家大多以美元結算,所以美元的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將是全方面的。從2005年7月份我國匯率改革以來,至2005年底,雖然我國的月貿易額平均同比上漲速度達23.35%,但增長速度有放緩跡象,如2005年的8月、9月和10月三個月的月貿易額平均下滑2%左右。依據人民幣和美元的中長期升值走勢,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將會下滑,同時,進口會逐漸增加,出口會逐漸減少。人民幣匯率升值后引起進出口價格變動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狀況發生變化,也加深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更多的石油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約為1,既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下降1%,進口價格彈性約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進口增長率提高0.4%。由于出口彈性和進口彈性之和的絕對值為1.4,大于1,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人民幣升值較為有效的減少我國的貿易順差,改善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人民幣升值阻礙了我國對外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使我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地位發生逆轉。人民幣持續升值會使我國長期國際競爭力受到重大損害,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會不斷削弱,我國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初步積累的競爭優勢會受到重大損害。在我國目前出口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力,而產業結構重大調整和非價格競爭力提高仍需假以時日的情況下,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結果必然是出口嚴重受阻,國外產業轉移的步伐大大減慢,國際直接投資流入減緩,我國作為全球制造業重要基地的地位將會受到削弱。這將會大大延遲我國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加重就業壓力,使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進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從戰后年均增長10%以上跌落為1990~1995年年均增長0.4%,就說明本幣持續升值會對出口帶來重大打擊。當前,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使我國具備建成全球先進制造中心的戰略機遇。我們必須防止因為人民幣持續升值而使這一進程發生逆轉。人民幣升值加重通貨緊縮,使宏觀調控面臨種種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業制成品價格一直呈現持續走低的趨勢,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出現了全球性通貨緊縮的態勢。本來,世界性價格下降就會通過進出口渠道等對國內價格產生重大下行壓力,而人民幣持續升值更使國內物價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產品成本走低,進而對國內價格產生一種比價效應,使關聯產品價格下跌;二是人民幣升值使進口成本下降,會形成輸入性通貨緊縮,助長使用進口投入品部門及相競爭部門的價格下跌;三是人民幣匯率持續的升值預期,會對市場價格產生超前的和趕浪頭式的下行壓力,造成市場運行的扭曲和紊亂,使通縮壓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續強勁的本幣升值壓力和預期,還會通過金融和投資渠道對國內物價產生間接的、有時是非常強烈的緊縮沖擊。

(二)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要幣種,且高于許多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所占比重,達70%之多,而日元、馬克等所占比例很小。在美元疲軟、日元和馬克升值的趨勢下,這種幣種儲備結構使我國遭受很大損失。當前,我國的貿易國遍布全球,美國雖是我國的最大貿易國,但日本和歐盟與其所占的貿易比重也相差不大,東盟與我國的貿易所占比重也有逐漸增加趨勢,加之日元、歐元等升值趨勢加強。因此,考慮到現實情況的復雜性,我國外匯儲備的幣種也要實現多元化,以增強外匯儲備的穩定性,減少外匯儲備的減值損失。從美聯儲公布的美元同日元、歐元的外匯變化情況看,日元和歐元兌美元的走勢差不多:日元兌美元升值時,歐元兌美元也升值;日元兌美元貶值時,歐元兌美元也會貶值。因此,我們可利用日元和歐元與美元相對的變動趨勢進行多元貨幣儲備的保值。但我們還應對美元的中長期走勢做好預先判斷,以決定美元在我國外匯儲備中占有的比例。儲備貨幣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使不發達國家蒙受損失。目前任何貨幣都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與其他外幣兌換。儲備貨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所代表的實際價值隨匯率的下跌和貶值而日益減少,使保有該儲備貨幣的國家受損,而儲備貨幣國家則因該貨幣貶值減輕了債務負擔。本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一國的匯率穩定,有利于國際資本的投放,促進黃金外匯儲備增加,反之,則相反。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匯率不斷下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削弱,甚至喪失;相反,另外一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則日益提高,作用加強。公務員之家

(三)對我國物價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偏低,有些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近期美元相對貶值,可能會增加我國通貨緊縮的壓力,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由于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受到限制,我國引進外資同時須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美元貶值會使配套人民幣付出減少,降低了對國家財政和銀行貸款的需求,對本幣的供給需求也相應減少,從而會促進國內物價下跌。二是我國進口產品總值會因為人民幣的相對升值而使其國內售價相應下降,帶動物價下跌。三是人民幣相對升值與穩定,會促進我國的對外投資。美元的貶值、美國國內利率提高將增加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這會使得國內流通的人民幣相對減少,對物價下降造成影響。持續的本幣升值和升值預期一旦固化,還會對消費、投資和其他經濟行為帶來一系列干擾,形成不良的心理預期,搞得不好會使宏觀調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國面臨有效社會需求不足這一突出矛盾情況下,使民間投資和消費更加疲軟;二是使經濟增長對積極財政政策的依賴日益加重,不僅政策效應會逐步降低,而且財政風險日益加大;三是伴隨本幣升值與通貨緊縮的循環,貨幣政策面臨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這些都會使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空間日益縮小,調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幣持續升值還會帶來人們收人的虛漲和資產的虛增,極易誘發泡沫經濟,刺激虛擬經濟的非理性膨脹,最終給宏觀經濟帶來更大的沖擊。

(四)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主要行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2%,按2004年數據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減少94億元,增速減少0.4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6.3%的6.3%;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減少544億元,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占當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11.5%的6.1%;建筑業增加值增加7億元,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減少122億元,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8.3%的3.6%。工業部門中,出口份額較大的行業如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等受到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較為明顯。人民幣升值2%,作為我國出口大戶的紡織業出口減少20億美元;增加值減少90億元,增速下降近2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出口減少14億美元;增加值減少110億元,增速下降1.1個百分點。電子工業出口減少1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化學工業出口減少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就具體行業而言,出口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是紡織行業。有學者稱,我國棉紡織、毛紡織、服裝的出口依存度分別為20%、27%和60%,而這些行業利潤率相對都比較低。經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就分別下降3.19%、2.27%和6.18%。其他附加值較低、利潤較薄、僅僅依靠低成本與周邊國家競爭的行業出口行業受影響也會相對大一些。就各類企業而言,國有企業、以出口為主的外貿公司、一般貿易企業出口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要大一些,而外資企業、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以進口為主的外貿公司和加工貿易企業等由于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自我消化一部分升值因素,因此出口受影響一般會小一些。如果企業自身品牌有一定的優勢,且定價能力較強,本幣升值后提高產品的外幣標價,也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不同地區而言,中西部地區、以能源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作為出口支柱的地區出口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會比較大,而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化程度較高和加工貿易比重較大地區出口受影響一般會小一些。

結論

通過對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變化的影響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匯率變動必然使中國的外匯儲備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二是對中國出口會有重大影響。

然而,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是健康的,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抵御國際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只要把握得好,因勢利導調控得好,國際匯率間的變動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傷害,不會傷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調節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改善國際收支平衡,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有重要意義,符合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英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M].北京:北京工商大學,2006年6月。

[2]巴曙松等,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有效匯率測算及對國際貿易、外匯儲備的影響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4月。

[3]秦熠群,人民幣匯率升值對資本市場影響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