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綜述
時間:2022-02-24 11:11:00
導語: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金融危機后這個時代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外部阻力已經不大,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必然。本文先從貨幣國際化的條件開始分析,導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最后給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條件
1貨幣國際化的條件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該國經濟和政治實力提高的表現,因此當一個國家綜合實力達到一定程度時,該國貨幣國際化勢在必行。從各發達國家貨幣國際化的經驗來看,一國貨幣國際化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
第一,經濟規模。強大的經濟實力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一國貨幣作為國際貨幣所要具備的職能都和該國經濟實力密不可分。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越多樣,抵御貨幣國際化所帶來的風險能力就越大,作為國際清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就越穩定。從現有的國際化貨幣來看,該國的GDP總量都是排在世界前列。
從圖1可以看出,作為國際化貨幣的發行國,歐盟、美國、日本、英國GDP總量占世界的比重都比較大,但是作為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人民幣仍然不是國際貨幣。
第二,國際貿易規模。一個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份額越大,該國開放度越高,其貨幣流通或交易區域的規模就會越大,交易者就越熟悉該國貨幣,該貨幣交易量就越大,產生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能降低交易成本,該貨幣作為計價單位和交換媒介就越有用。
第三,充足的清償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要擁有充足的黃金、外匯和特別提款權(SDR)儲備,以及從國外融資的能力,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匯兌要求,使該國國際收支保持動態平衡,維持外匯市場和匯率的相對穩定。
第四,合理的匯率體制。合理的匯率體制可以保證該國貨幣的合理價值。無論是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等方式,只要能保證該國貨幣合理的價值,就可以發揮其國際貨幣的職能。
第五,發達的金融市場。發達的金融市場雖然不是貨幣國際化的決定條件,但是它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助推器。沒有發達的金融市場,一國貨幣就難以實現高度的國際化或成為完全國際化的貨幣,更不用說成為國際中心貨幣了。發達的金融市場可以提供該國貨幣為計價單位的各種金融產品的交易環境,充分發揮國際貨幣交易媒介的手段,同時一國發達的金融市場還是其貨幣成為初級產品計價貨幣的基礎。
第六,較高的政治地位。盡管經濟因素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決定性和推動性因素,但其作為世界貨幣,也需要國家政府的信譽給以價值保障,包括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較高的政治地位。國際貨幣發行國必須具有較強的政治和軍事實力,既要保證國內政治穩定,又要參與世界政治事務,使該國免受外部世界動亂特別是戰爭的影響,保護國家的安全以及本國貨幣的安全,以保證非居民持有的本幣資產的安全。
2人民幣國際化具備的條件
從影響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條件來看,中國已經具備了較多的有利條件。
第一,強大的經濟規模。中國的GDP總量在2009年排名第三,超過了德國,預計2010年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GDP總量占世界GDP的比重的不斷提高,而且增加速度越來越快,其走勢如圖2所示。
第二,不斷擴大的貿易規模。一國貨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作為國際性的支付手段,而貨幣國際性支付手段主要運用在國際貿易中,特別是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與其出口貿易直接相關。從貿易總量上看,2009年我國商品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的8.7%,僅僅次于德國的9.5%,位列第二;而商品進口占全球進口份額的6.7%,僅次于美國的14.2%和德國的7.4%,位列第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和世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規模在逐漸增大同時增速較快。總之,目前我國對外交易占全球國際交易的比重已經足夠大,交易對象國眾多,對世界貿易具有足夠的影響力。
第三,充足的清償手段。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世界第一,有著良好的信譽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匯兌要求,使得中國國際收支保持動態平衡,同時也維持外匯市場和匯率的相對穩定。
第四,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中國現在在國際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同時也體現了其軍事實力的強大,因為強大的軍事實力才是其強大政治實力的保證。
第五,合理的匯率體制。2005年7月21日,我國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釘住美元,形成更富有彈性的匯率機制,這為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近期雖然人民幣大幅升值,央行貨幣委員會在2010年10月召開的第三季度例會上仍然強調,下一階段,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
3結論和政策建議
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具備了充足的條件,在金融危機后的國際背景和國內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必然。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本文從積極推動和預防風險兩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與其他國家貨幣互換的次數和額度,實現全國范圍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一步在境外發行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國債等來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這些政策都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加大貨幣互換,可以使得人民幣在境外更多地流通,實現全國范圍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以使得國際貿易中結算更為方便,同時也可以釋放更多的人民幣,而發行國債則更有利于人民幣區域化。
第二,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每個國際化貨幣的國家都擁有一個強大的金融中心,如美國的紐約、日本的東京和英國的倫敦等。中國如果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就要把上海建設成為一個世界金融中心,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第三,進一步發揮香港成熟金融市場的功能。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擴大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金融資產的規模和交易水平,實現人民幣在香港的自由流通。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市場和相對獨立的金融中心完全可以應對人民幣的自由流通,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熱錢進入內地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此,我們可以考慮在香港建立一定規模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市場,當然這個規模要有嚴格的限制。
第四,建立對人民幣流進或者流出的統計和監管體系。由于人民幣還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尚不具備區域核心貨幣和霸權貨幣的支配地位,很容易遭到外部沖擊,因此有必要建立以中央銀行為主導、各類金融機構參與的有關人民幣流進或流出的統計系統。鑒于目前對巨額人民幣非法流出防范不力的現狀,應樹立以疏導為主的治理思路,創建利己與利他統一的利益驅動機制,配合法律上的打壓堵截的手段,在源頭上遏制人民幣的非法流出。
第五,實施穩定的貨幣政策。國際資本的“大進大出”會對一國經濟活動產生劇烈的震動,并對其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中央銀行貨幣調控面臨困難,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大幅偏離的壓力,容易導致國內資產價格劇烈變動,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難度加大,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或流出將成為金融危機爆發的導火線。因此,實施穩定的貨幣政策,可以保證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可以預防國際資本的“大進大出”。
參考文獻:
[1]ChinnMenzieandFrankelJeflfrey.WilltheEuroEventuallySurpasstheDollarasLeadingInternationalReserveCurrency?[J].NBERWorkingPaperNo.11510,2005:25-26,37-41.
[2]趙海寬.論人民幣可能成為世界貨幣之一[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5):1-5.
[3]姜波克,張青龍.貨幣國際化:條件與影響的研究綜述[J].新金融,2005(8):33-35.
[4]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途徑及其策略[J].中國金融,2006(5):12-13.
[5]劉曙光.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9(4):78-84.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完善匯報
- 下一篇:小議利率平價理論在我國失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