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可兌換可行性分析

時間:2022-12-06 03:50:45

導語:人民幣國際化可兌換可行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國際化可兌換可行性分析

【摘要】在深化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針對可能造成大范圍甚至非正常資本外流、投資資金用途及流向監管難度較大等問題,采取實行區域內試點和審慎的事前審批制度、建立數據監測和長效事中事后監管機制措施,引導境內個人境外投資有序開展,實現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一)當前個人資本項目不可兌換成人民幣國際化制約因素。當前,隨著我國與其它國家合作不斷深入,在經濟、金融等方面的交流持續擴大,已有百余個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其跨境結算的貿易貨幣之一,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一方面,人民幣“走出去”為我國境內個人拓寬投資渠道提供了良好的幣種結算條件,同時個人對外投資也將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的將人民幣結算輻射至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個人對外投資的意愿和條件逐漸成熟,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的推進將為境內個人投資開辟新途徑。由此可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不僅要實現貿易結算的自由,還要實現資金流動的便利性,而資金流動的便利性是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的重要體現。當前個人資本項目不可兌換或已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需要實現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出口。(二)個人尋求違規渠道用于境外投資等交易。當前,我國經常項目已實現全部可兌換,而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即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于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等,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但隨著海外置業熱潮的出現,一些個人開始尋求各種違規渠道將資金匯到境外用于購置房產、投資等用途。今年5月,總局通報了六起個人通過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的違規案例,其中,一人在四年多的時間里向他人賬戶支付3.12億元人民幣私自購買外匯。這不但造成了我國大量私人資本違規流向境外,更變相的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非法金融組織的運營和壯大。

二、必要性分析

(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亟需吸引民間資本。現階段,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仍是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前“一帶一路”的建設資金以我國的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性銀行的貸款為主,所能提供的資金有限,且由于工程建設存在受到所在地國家政策和環境影響導致項目延期的問題,銀行也面臨著承擔項目貸款及時回籠的信貸風險。根據CliffordChance的報告顯示,當前推進“一帶一路”仍有超過50%的資金缺口,需要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因此實現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打開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無疑將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推進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二)居民投資資金充足且意愿強烈。2019年一季度,黑龍江省各項存款余額16787.8億元,較年初增長1031.6億元,較年初增長6.5%,同比增長14.4%。上述數據體現黑龍江省住戶存款余額快速增長,主要因素之一是2018年4月人總行《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后,監管政策趨嚴,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退出投資市場,導致居民購買理財產品意愿大幅降低,大量表外資金回籠表內中長期存款業務。在此背景下,開放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引導居民資金流向“一帶一路”等境外投資項目,既符合我國整體戰略方向,也可以為居民投資拓寬渠道。

三、存在問題

(一)或將造成大范圍甚至非正常的資本外流。實行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即允許我國居民到境外設立投資企業。但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一是在資本項目逐步放開的過程中,由于居民個人急于尋求投資渠道將手中閑置資金利用起來,同時國內金融理財產品無法滿足其需求時,面對國際投資市場的放開,極有可能產生盲目投資的行為。加之個人境外投資初步放開,極易引發居民跟風心態,引起區域內大面積大范圍的投資熱。二是非法收入以合法的形式流向境外,引發境外洗錢風險。偷稅漏稅、走私詐騙、腐敗受賄等非法所得本身侵占了大量的國家財產。在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放開后,以前通過地下錢莊等非法途徑匯出的非法收入或將以投資的名義實現其非正常的資本外流目的,從而為不法分子提供了非法資金轉移的渠道,與國家擴大開放、鼓勵境外投資的政策背道而馳。(二)投資資金用途及流向監管難度較大。當個人投資者將資金投資到境外設立企業后,企業后續建設、經營過程中仍需匯出大量資金,而后續匯出資金的用途和流向也將成為監管重點和難點。個人投資資本匯出后,在境外經營的房屋租金、人員工資、辦公設備采購以及日常開銷等運營成本,會根據投資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具體要求有著千差萬別的情況。同時,部分開銷存在一定的時段性,并不是一次交易或短期內就可以完成的。這就無法排除個人以投資企業營運資金來掩蓋其資產非法使用的違規行為的發生。準確掌握個人投資資本境外用途將為監管帶來挑戰。

四、對策建議

(一)實行區域范圍內試點和審慎的事前審批制度。針對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初步放開可采用地區試點或事前審批制度。一是選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居民境外投資意愿及資金條件較成熟的地區設立探索型試點,小范圍內放開個人境外投資企業政策,便于對放開后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把控和總結。二是對申請境外投資的個人進行事前的初步資質審核,包括其對外投資的國家地區、資金實力、資金來源、投資幣種、投資行業、企業規模等具體的詳細的信息,最大程度上過濾掉盲目跟風以及隱瞞其非正常目的的投資者,確保真實的個人投資者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投資機會。三是引導投資者合規投資,投資到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境外項目,例如“一帶一路”建設之類的。(二)建立數據監測和長效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一是完善對應數據的接口程序和功能,實現個人投資資金流出后業務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可監測的系統功能。個人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的實施要有系統完善的數據監測做支撐,外匯局在系統端可在T+1個工作日內查詢監測到匯出資金的收款國家、交易對手、幣種、金額、申報用途等基本信息,做到在系統中每日監測流出情況。二是建立長效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確保個人境外投資業務發生的合規規范,防范跨境資金異常流動。業務辦理過程中銀行應堅守展業原則進行材料審核,并留存好相關資料歸檔備查。外匯局在系統中監測到新增匯出業務后,及時審閱銀行辦理相關業務錄入信息是否完整,不確定或存疑的部分及時聯系經辦銀行進行信息核對,同時,建立同銀行具有時效性和靈活性的溝通聯系機制,確保在事中事后監管中的信息暢通和快速準確。

作者:劉山琳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黑河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