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動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14 10:15: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動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入,人民幣升值成為經濟中一個敏感問題,且倍受國內外關注。歐美日各主要經濟大國不斷地呼吁人民幣升值,強烈要求人民幣改變被低估的現狀。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動機也各不相同。對于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不同呼聲,我們應當謹慎對待,利弊權衡之下,最終選擇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匯率制度對外直接投資
一、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系列事件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入,人民幣升值成為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一個敏感問題,備受關注。中國經濟保持穩定高速發展,敲響了歐美日各國的警鐘,它們打著不同的旗號極力推動人民幣的升值。
1.2001年~2003年1月,呼聲漸起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經濟實力的加強,國外尤其是日本,感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于是人民幣升值首度被提上國際議程之中,自此之后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漸起(表1):
資料來源: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2.2003年1月~2003年8月,博弈開始
為了維持日元的霸主地位,保證日本在東亞的主導權威,日本推動了人民幣升值的熱潮,并在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議程,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至此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博弈正式開始(表2):
資料來源: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3.2003年9月~2004年10月,節節逼近
緊隨日本之后,歐美各國政府機構開始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進程,針對性地發表了各種言論,對中國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可謂是節節逼近(表3):
資料來源: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4.2005年~2007年年初,推入高潮
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了歷史性的改革,固定的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至此落下帷幕,開始了市場供求為主的浮動匯率政策,將人民幣升值推到一個高潮(表4):
資料來源: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5.2007年~2008年5月,繼續施壓
面臨中國的崛起,歐美日感到了壓力,開始聯手繼續推動人民幣升值(表5):
資料來源: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二、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動機分析
歐美日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持續不下,其動機不僅僅有經濟方面的原因,還有更深層次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1.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動機分析
(1)美國黨派競爭和選舉政治的影響。2008年5月17日,美國財政部出臺匯率報告,繼續施壓人民幣升值。為了競選勝利,獲得背后財團的支持,競選者要找到合適的替罪羊,以此轉嫁國內經濟的衰退。而美國經濟焦慮的問題近年來的確范圍很廣。比如雙赤字問題、醫療支出問題、養老金問題等等,這些都使經濟問題在各種選舉中突出出來。于是,跟美國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有差異、貿易又不平衡的中國,包括人民幣成為了首選的靶子。而美國國會和政府之間的權力爭斗和制衡,也是影響中美經貿氣候的重要因素。
(2)利用經貿問題逼迫中國在其他領域讓步。2005年7月21日,中國將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時,中國宏觀經濟不均衡已經相當明顯。同年7月28日,美國參議員舒默爾和格林罕提出議程,如若中國跟不上人民幣匯率調整,美國將對中國貨品征收27.5%的懲罰性關稅。
(3)利用人民幣升值羈絆中國經濟發展。2003年5月,美國財長諾斯在G8會議上首次提出人民幣升值問題;同年11月5日,諾斯要求中國放棄固定匯率制度,以此推動日后人民幣的升值,阻止日益擴大的貿易順差,以應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和雙赤字問題。2007年6月14日,美國政界對外聲稱,日元貶值,美國經濟前景不明等因素成為促使人民幣升值加速的重要力量。近些年,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美國越來越把中國視為對手和競爭者,美國國內的“中國威脅論”,尤其是“中國經濟威脅論”抬頭。
2.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動機分析
(1)阻止中國基礎產業的發展
2007年12月1日,首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后發表了《第一屆中日高層經濟對話聯合聲明》,其中表示歡迎中國保持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并希望人民幣匯率升值速率加快。人民幣升值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對實現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決定性影響的鋼鐵、汽車和石化等戰略性產業。我國迫切需要完成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的轉變,如果人民幣在這個時候升值,國外高端鋼鐵產品的競爭力將大大增強,其中最主要的受惠國就是日本。這無疑將極大地阻礙我國鋼鐵產業的技術、結構及產品升級的進程。我國龐大的煉鋼能力將被迫滯留在全球嚴重過剩的普通鋼競爭領域。
(2)企圖確立日元的主導地位
2003年2月22日,日本鹽川正十郎在西方七國財長會議上提出中國所謂的“廣場協議”。日元能否主導東亞貨幣體系,直接關系到日本能否主導東亞經濟區域。2007年12月8日,日本與歐美國家聯手催促人民幣升值。亞洲金融危機后,東亞國家普遍認識到對美元“一邊倒”的弊病,開始改革外匯制度,部分國家和地區采用了日元為主的“貨幣籃子”,韓元與新臺幣的匯率直接與日元掛鉤。但2001年后,一些亞洲國家的外匯制度又出現重新釘住美元的趨勢。特別是隨著歐元地位提高,國際貨幣體系出現美歐共主的兩極化傾向,日元面臨失去主導亞洲貨幣秩序,淪為三流貨幣之險,使日本“日元亞洲化”的努力面臨夭折危險。日本認為,由于人民幣匯兌制度對東亞的影響已對日元國際化構成威脅,若要徹底改變東亞各國匯兌制度,就必須迫使中國改革外匯制度,放棄釘住美元的政策。
(3)抑制對中國的投資增長
自2001年開始,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越來越成為國際投資市場的新寵,大量外資不斷涌向我國。2006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達到1000億美元。我國現行的外匯政策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元經常項目自由化過程中的政策手法極為相似。日本1952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后,利用1美元兌360日元的固定匯率大肆獲取貿易好處。同時,通過美元以外的非主要結算貨幣放松浮動幅度,完成了經常項目自由化,從而為日后資本項目自由化奠定了基礎。日本貨幣當局清楚該政策的有效性,抑制對華投資成為日本政府首選政策,因此堅決反對人民幣緊釘美元的政策,挑起人民幣升值論,以減少外資進入我國。
三、歐盟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動機分析
1.減輕對華逆差
2003年7月,亞歐財長會議上,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徳伊森貝赫和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也加入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隊伍,他們認為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470億歐元,是所有貿易伙伴中最大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人民幣的低估。2007年8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升值了將近3%,而對歐元則貶值了7%,對日元、英鎊和不少亞洲貨幣也有不同程度的貶值。歐洲對此抱怨頗多,決策者們正在向中國政府施加更大壓力,希望人民幣對歐元加快升值,以減少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2.美元貶值使歐盟陷入困境
2007年8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盧森堡首相兼歐盟輪值主席容克、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等歐洲政經高官陸續抵達北京。據悉,容克在出訪前曾表示,人民幣對歐元匯率被低估了25%,損害了歐洲的出口競爭力。而特里謝則明確表示,人民升值步伐應該加快。擔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的尼古拉?薩科齊也呼吁人民加快升值,稱“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擁有一個強勢的貨幣”。2007年11月28日舉行的第十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在此次峰會上設定了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能源與環境合作、對非洲戰略、國際熱點問題這四大議題。其中,人民幣匯率是歐盟最為關注的重點。
3.打壓中國經濟的發展
歐盟不遺余力地促壓人民幣升值,是打擊中國“世界工廠”的競爭力,使中國制造難以形成優勢企業,從而削弱與歐盟銷售商的議價能力,中國廉價勞工就必須永遠為歐盟經濟沒完沒了地服苦役;另外通過人民幣大幅升值和不斷加息,使得全球熱錢投機中國,誘發國內流動性嚴重過剩,資產價格飛漲,并在泡沫頂峰時再做空中國,重演日本式金融危機。而在這場大國之間的貨幣博弈中,歐元則將是背后最大的勝利者。
四、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
1.主動采取措施限制貿易順差過快的增長
貿易順差的過快增長是導致我國與歐美之間貿易摩擦進而形成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導火線,我們可以主動采取措施控制貿易順差的快速增長,避免由此帶來的人民幣匯率被動調整的壓力。
2.擴大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鼓勵資本輸出
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投資或進口先進的機器設備,緩和我國資本流出和流入的不對稱,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3.增加結售匯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刑天添:從日本對外貿易之“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9)
[2]威廉佩塞克:美國難以打贏人民幣[N].美國彭博新聞社,2007(13)
[3]孫希良:美國施壓人民幣匯率的政治因素[J].民主與法治,2007(11):44~45
[4]丁一凡:歐盟促人民幣升值于事無補[J].首席財務官,2007(12):15
[5]張曙東:全年升值可能呈現前快后慢走勢[N].中國證券報,2008(5)
[6]陳靜美:如何應對人民幣加速升值[J].中國投資,2007
- 上一篇:安監局作風建設分析材料
- 下一篇:作風效能建設分析材料